高一下學期語文試卷題
高一下學期語文試卷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豁免 附和 蠱惑人心 禍起蕭墻
B.畸形 犄角 風光綺麗 倚勢欺人
C.菁華 矜持 涇渭分明 驚世駭俗
D.饋贈 匱乏 功虧一簣 發聾振聵
2.下列各項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3分)
A.口訥 惶悚 口碑 甘敗下風
B.思忖 唾罵 偌大 錯手不及
C.穹頂 朕兆 忿懣 弒君殺父
D.消蝕 差池 皈依 青出于藍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3分)
A.道德是一切制度運行的社會土壤,道德與法律在一個國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齒相依,缺一不可。
B.雖然計算機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但擁有了它并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會那么輕而易舉,一揮而就。
C.傳統節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遺產,其文化內涵和相關習俗不應該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D.將往昔林林總總的記憶吐露在紙上,我意識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動,我注定為記憶而生。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湛江政府建造了集生態保護、休閑娛樂、觀賞文化于一體的南國花園是我市公園中一座富有熱帶園林植物景觀特色的綜合性公園。
B.從群眾意見的具體內容看,群眾關注的熱點十分廣泛,其中,關于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最多。
C.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表示,在當前全球性經濟波動對就業產生直接沖擊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嚴峻挑戰。
D.一度因收益不高而備受冷落的分紅型保險產品,在投資理財市場風險加大之時,投資者重新把目光投向相對穩健的理財產品,分紅型保險產品重新走俏市場。
5.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2001年以“誠信”為命題的高考作文,在國人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
, , , , 。……迄今為止,這個話題已經持續了八年,而國人的誠信情況到底如何了呢?
① 一時間舉國沸沸揚揚
② 也拉開了國人對于“誠信”追回的大幕
③ 將國人日漸缺失的誠信重新拉回了人們的論題
④ 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⑤ 莫不以誠實守信為題大做文章
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①④
6.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老舍,原名舒慶春,北京人,現代作家。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須溝》等作品。
B.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直接說出,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例如“垂髫”是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總角”是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束發”是指男子十五歲。
C.莊子是戰國時哲學家,是繼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人物,《莊子》后世尊稱為《南華經》。《逍遙游》一篇中說的“逍遙游”,指的是“閑適自得、無拘無束的樣子”。
D.詞是詩歌的一種,最初是配合音樂來歌唱的,根據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毛澤東的詞《憶秦娥·婁山關》“婁山關”就是詞牌名。
二、文言文閱讀(12分,每小題3分)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②無所容。非不呺然③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④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⑤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⑥。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貍狌⑦乎?卑身而伏,以候敖⑧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機辟⑧,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節選自《莊子·逍遙游》)
①瓠:葫蘆。②瓠落:大的樣子。③呺(xiāo)然:龐大而又中空的樣子。④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絖:絲絮。⑤蓬:草名,其狀彎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見識淺薄不能通曉大道理。⑥樗(chū):一種高大的落葉喬木,但木質粗劣不可用。⑦貍:野貓。狌:黃鼠狼。⑧敖:通“遨”,遨游。敖者,指出來覓食或游樂的小動物。 ⑧機辟:捕獸的機關陷阱。⑨罔:網。罟:網的總稱。⑩犛(lí)牛:牦牛。
7.對下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樹:種植、培育
B.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掊:砸破。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賣,出售。
D.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莫:沒有
8.下列句中“以”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B.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C.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
D.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9.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拙于用大的一組是( )
①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②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④立之涂,匠者不顧。⑤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⑥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莊子講述不龜手之藥之事,是為了說明同一個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從而婉轉地說明惠子不善于用大。
B.惠子舉樗之例,是為了諷刺莊子的理論大而無當,沒有任何實際的用途,說明莊子的理論是不會被眾人認可接受的。
C.惠子和莊子的辯論,實際上是小與大的辯論,莊子的語言雄辯、精辟,從而使惠子也認為大瓠、樗、嫠牛都是物有所用的。
D.莊子認為,大有大的用處,但是一般人都只能看明白小的用處,并且以用小的方式來用大,因而困苦,無法逍遙。
第Ⅱ卷(120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6分)
(1)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詩鑒賞(10分)
1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
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
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1)詩的頸聯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怎樣的感情?(5分)
(2)“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兩句中哪兩個字用得好?有怎樣的表達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12分)
13.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歲寒, 。 (《論語》)
(2)江畔何人初見月,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清水出芙蓉, 。 (李白《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4)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 。(杜甫《旅夜書懷》)
(5) ,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進學解》)
(6)蓬山此去無多路, 。 (李商隱《無題》)
五、現代文閱讀題:文學類文本(24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4一17題。
劍橋晚鐘
畢會成
①記憶中,傍晚5時15分的劍橋總在雨中,而這時,國王學院禮拜堂的鐘聲又把它淹沒。同來的朋友描述他此時的感受,謂塵囂盡落,心如止水。境界脫俗高遠,但我懷疑他把英立甘教會的晚鐘當佛寺的晚鐘聽了。
②這來自天國的鐘聲從不提供心理慰藉。它源于規范作息的現實需求。在羅馬帝國毀滅后的物質的和精神的殘壁斷垣之中,這重新回蕩在哥特式教堂的鐘聲傳達了一種對秩序和權力的渴望。僧侶們先是被要求,后來也習慣于依鐘聲而勞作,而祈禱,而讀經,而休息,雖流轉千年而不殆。16世紀的宗教改革將鐘聲的組織功能推向教堂外的社會生活,于是出現了高懸在議會大廈上的標準時鐘,出現了工廠、學校里急促的鈴聲。出現了客廳里滴答作響的掛鐘,出現了揣在懷里或戴在手腕上的表。正是靠了這層級延展的鐘表系統,近代社會千頭萬緒的自組織化過程才得以推進。從這個意義上說,近代社會乃是一種典型的鐘表文化。
③然而,人生不幸辨鐘始。始于墻上那面有著三根針的圓盤對你產生全新含義的那一刻。在此之前,這個圓盤只是家里眾多物件中的一個,時間對你意味著每天不一樣的椰林夕陽、月下西窗,意味著臺階上斑駁的苔蘚,秋千上來了又去的蜻蜓,花叢中消失了的蝴蝶。然而,伴隨著那輪圓盤在你的世界中的提升,最終成為凌駕其他所有物件之上的特殊物件,這個生動的世界被遮蔽了。自此后,你只能借助那一副公事公辦的圓臉孔來觸摸時間;自此后,你被那冰冷的指針引導著嵌入社會巨大的集成體,有如一套螺母或螺栓,不復有自身完整的存在;自此后,圓盤以時間本身自居,要求你的面對,如何打發時間,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時間發揮出最大效益,諸如此類的問題將糾纏你直到時間的終點。時間成了橫在我們面前的巨大存在,人生意味著與時間無休止的搏斗。即便為了讓這樣的人生進行下去,我們也必須為它賦予某種更高的目的,人生進而成了推動時間巨石上山的過程。而每一次登頂的結果,總會發現前方還矗立著另一座有待登頂的山峰,腳下的曾作為過去的目的的山峰轉而成了未來目的的一段過程,一個有待否定自身目的性的存在,人生就在這種過程與目的的交替轉換中陷入荒誕。更荒誕的還在于,由于時間以它的標準制式取消了未來,這種看似在時空中無限展開的轉換其實只是在原地打轉。那被罰將注定反復滾落的巨石又反復地推回山頂的西西弗斯不期然地演成了近代人生的標準寫照。
④鐘表時代的人無法生活在當代。那么,過去呢?不是總有人夢想回到過去嗎?其實,他真正想回的不過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一類的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時刻。若是真來一次完整的過去,那簡直太恐怖了:那刻骨銘心的痛還來嗎?那斷腸百折的悔還來嗎?那徘徊復徘徊的等與待還來嗎?當下尚難以面對,如何再去面對一個重復的過去?葉公好龍的姿態決定了,他真正想要的不過是從時間之流中抽取的幾個片斷。
⑤還有未來呢?未來不正是鐘表時代的信仰嗎?鐘表時代之前,時間自然地以先逝者為大,當下之合理性只能被過去證實,越近源頭的社會越具真理性,與這種視域下的歷史與生俱來的是“異化”的符咒——時間的流逝意味著源頭的漸行漸遠。鐘表文化的目的性倫理則假定,時間沿著一維性展開的方向呈現價值遞增的線性上升運動,越是趨近未來,就越是接近完美,終極完美則被延宕于時間的終結處,終結前的歷史注定走不出“歷史局限性”的魔陣。這一新的時間等級制意味著,現在僅以“現在”的名義就可以閹割過去,而為了未來,它自身又可以被犧牲。
⑥鐘表時代的人們因而總是生活在別處,而將當下的生存轉化為“等待”,Mp3、手機的游戲功能、益智玩具都因“等待”問題的解決,成為“等待”的當代表征。
⑦然而,我們到底在等待什么?寫在時間表中的未來真能期許不同于當下的景觀嗎?
⑧劍橋的鐘聲又潮水般地涌過來,在時間的潮汐中,何處有我憩息的港灣?
14.“這來自天國的鐘聲從不提供心理慰藉”這一句話的含義是什么?(6分)
15.“鐘”在文中多次出現,也引發了作者對人生與時間關系的思考,請依據文意簡要概述作者的思考內容。(6分)
16.文章開頭與結尾均寫到“鐘聲”,文章標題也是“劍橋鐘聲”,請說說這樣安排的作用。(6分)
17.作者在文中說“鐘表時代的人無法生活在當下”作者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6分)
六、語言表達(8分)
18.根據下面的新聞材料,擬一條一句話新聞(不超過15字)。(4分)
淮河、巢湖一直是國家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流域。安徽省根據今年年初國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組提出的評估意見,采取措施進一步開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據了解,今年,安徽將加快重點環保工程建設,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計劃而未開工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項目,4月底以前必須全面開工建設,年底前實現兩流域所有市、縣全部建成管網配套的污水處理廠的目標。同時要求各級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積極協調,加強環境監管,提高環境監察、監測和統計能力,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鼓勵環保建設中的制度創新、技術研發和信貸傾斜。
19.根據下面的提示,完成后面的題目。(4分)
(1)從邏輯學來看,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主要有下面幾種:①全同關系;②包含關系;③交叉關系;④矛盾關系;⑤反對關系。根據下列關系要求填出對應的項。(2分)
全同關系:朱自清——( )
交叉關系:青 年――( )
(2)在各種推理形式中,最常見的是“三段論”,請根據下面這個“三段論”所給出的大前提和結論,補出一個小前提。(2分)
圣賢是不會有過錯的, ,所以,我們不可能不犯錯誤。
七、作文(60分)
20.閱讀下面提示,按要求作文。
小魚問大魚:“釣餌上的東西味道是最美的,而且它不需付出任何代價。我可以吃嗎?”大魚說:“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貴的,為了它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請結合社會生活實際,以“成長中的誘惑”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