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鐐銬(liào) 孱頭(càn) 并行不悖(bèi)
B.解剖(pāo) 腦髓(suǐ) 淺嘗輒止(zhé)
C.蛻變(tuì) 挫折(cuō) 殘羹冷炙(zhì)
D.鏗鏘(qiāng) 祈求(qí) 白雪皚皚(ǎi)
1.(3分)A(B解剖pōu C挫cuò折 D白雪皚皚ái)
2.下列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鍛造 玄虛 禮上往來
B.濫用 慰籍 別出心裁
C.沉緬 祈禱 豁然開朗
D.嫉恨 屆膝 虛無絮緲
2.(3分)D(A禮尚往來 B慰藉 C沉湎)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3分)
① 群眾看見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駝背,突起的胸脯,長著許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 —— 出一陣哄笑。
② 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起草《憲法》和《獨立宣言》氣壯山河的詞語時,曾向每 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給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 —— 。
③ 對那些有著高收入并希望多接觸外邊世界的年輕中國人來說,光顧麥當勞成為他 們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他們 —— 跨國文化體系的一個途徑。
A.爆發 權利 參與
B.暴發 權利 參加
C.爆發 權力 參與
D.暴發 權力 參加
3.(3分)A 【爆發:火山內部的巖漿突然沖破地殼,向四外迸出;突然發作;(事變)突然發生。暴發:突然發財或得勢(多含貶義);突然發作。 權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力和享受的義務(跟“義務”相對)。 權力:政治上的強制力量;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 參與:參加(事物的計劃、談論、處理)。參加:加入某種組織或某種活動;參與提出(意見)。】
4.下列一組語句中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 .(3分)
例句: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A.他還不是為你們。他已經半截入土了,還不是為你們打算?
B.風姐兒低了半日頭,說道:“這個就沒有法兒了。你也該將一應的后事給他料理料 理,沖一沖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地叫人預備了。就是那件東西,不得好木頭, 且慢慢地辦著罷。”
C.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
D.“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趕緊的問。“老了。”
4.(3分)C(例句所用修辭是諱飾,A、B、D中“半截入土”、“那件東西”、“老了”都是諱飾,C項是夸張)
5.《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中,劉備屯兵新野,曹仁、李典帶兵來攻,劉備采用 —— 的 計謀打敗了曹軍,并且趁機占領了樊城。(3分)
A.水鏡先生 B.諸葛亮 C.徐庶 D.崔州平
5.(3分)C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3分)
同樣地,北京的城墻也正是幾十萬勞動人民辛苦勞動所遺留下的紀念物。 —— 反映著北京的成長和文化上的進展。
① 各時代人民辛勤創造的史實,
② 歷史的條件產生了它,
③ 它那凸字形特殊形式的平面就是北京變遷發展史的一部分說明,
④ 它在各時代中形成并執行了任務,
⑤ 它是我們人民所承繼來的北京發展史在體形上的遺產。
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⑤④②
C.②④①③⑥ D.③④⑤③①
6.(3分)D
二、文言文閱讀(28分)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回答第7~16題。(28分)
(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日:“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日:“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
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日:“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瓴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瓴,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日:“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瓴。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日:“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瓴。”秦之群臣日:“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日:“請以秦之成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日:“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日:“公之視廉孰與秦王?”日:“不若也。”相如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鹿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日:“鄙賤之人,不知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其后秦伐趙,拔石城 拔:攻取
B.度道里會遇之禮畢 度:渡過
C.左右皆靡 靡:后退
D.臣等不肖,請辭去 辭:告別
7.(3分)B 度:計算
8.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的意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示趙弱且怯也 且:將要
B.相如雖駑,獨畏廉哉 獨:僅僅
C.且相如素賤人 素:向來
D.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因:因此
8.(3分)C(A且:并且 B獨:難道 D因:通過)
9.下列句子中沒有活用詞語的一項是 —— .(3分)
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B.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既來之,則安之
9.(3分)B(A羞,意動用法,以之為羞恥 C墓,動詞,筑墓 D來、安,使動用法)
10.下列句子中,與其它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3分)
A.會于西河外澠池 B.何以伐為
C.未之有也 D.以為莫己若者
10.(3分)A(A介賓結構后置;B、C、D賓語前置)
(二)文天祥傳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
成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青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日:“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贛州。
德祜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發郡中豪杰,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
八月,天祥提兵至臨安,除知平江府。上疏言:“宋懲五季之亂,今宜分天下為四鎮’建都督統御于其中。約日齊奮,有進無退,日夜以圖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間出于其中,如此則敵不難卻也。”時議以天祥論閣遠,書奏不報。
明年,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元大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鎮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輾轉至高郵,泛海至溫州。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從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崖山破,弘范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日:“汝何愿?”天祥對日:“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天祥臨刑殊從容,南鄉拜而死,年四十七。
(節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有刪改)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帝親拔為第一 拔:選拔
B.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 庶:希望
C.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 與:結交
D.南鄉拜而死 鄉:同“向”
11.(3分)C(給予,授予)
12.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3分)
A.① 君其勉之 ②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B.① 建都督統御于其中 ② 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
C.① 為宰相,安事二姓 ② 君安與項伯有故
D.① 然猶不忍 ②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12.(3分)A (A ①一定 ②代詞,他們 B在 C怎么 D還)
13.根據文本,簡要概括文天祥為挽救時局所做的事情。(3分)
13.(3分)①勤王;②獻策;③請和(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1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