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給課本挑錯新教材真的改了
小學生給課本挑錯新教材真的改了具體怎么回事
浙江臨海的小學生陳一逸在預習三年級下學期的語文書時,看到課文《鹿角和鹿腳》,發現文章的配圖和內容不符合。“獅子生活在非洲大陸,梅花鹿生活在亞洲,它們不可能相遇……”于是陳一逸和媽媽寫信給人民教育出版社,希望換一張課文貼圖。
后續出版社回信稱,課文選自《伊索寓言》,未說明故事發生的地點。但就在上周,母子倆發現新書發下來后,小鹿身上的斑點沒了!陳一逸說,“希望小朋友都能多多發現問題,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收到回信后,陳一逸很開心,說自己的努力被看見了。孩子家長李女士說:“我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知道教材的編寫、修正是個非常繁復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知道教材大概率不會被改動。但作為一名普通小學生,能對教材提出問題,這本身就很棒了。”
小學生教材全國統一嗎
全國小學不是全部統一教材,只是統一了部分教材。
小學教材使用較多的是人教版、北師大版、華師大版,有些是新課標,有些還是延用以前的版本。小學教材編寫教材是有國家教委和省級教委兩種審批方式。
教材的編寫,考慮到城鄉差異和各省市區的教學水平差異。有的省份是教育大學,教育發達,在教材的編寫上,就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對于中小學生的要求,也可以適當提高。
有的省份是落后省份,教育欠發達,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學教育首先是要考慮普及程度,而不是考慮難度。同時,教材的編寫還要考慮適應性。
比如,對于農村地區較多的省份,城市化率較低的省份,如果教材中主要的內容,都是城市學生才能理解的內容,鄉村學生就無法理解。這方面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給課本“糾錯”是場生動教育課
學生善于發現、求知求真,有關部門和機構認真以待、知錯就改——課本“改錯”展現出的良性互動,正是教育該有的樣子。
近兩年,中小學生給課本挑錯且被采納的報道屢見報端。例如,成都小學生推翻數學課本上的“標準”答案,其建議獲教材編寫組采納;沈陽有學生指出英語課本上的蜜蜂配圖配成了食蚜蠅,出版社編輯為他點贊;上海有小學生發現美術課本上的“樹葉”應該是數億年前的古生物“海百合”,出版社第一時間將錯誤進行溯源并上報修訂……
對待學生的“挑錯”,回以善意的鼓勵,給予尊重與呵護,這無疑是積極正向的教育現象。而教材的及時修改,既可以讓教材更加嚴謹準確,也能更好地在學生心里種下求真求實的種子。
給課本“挑錯”,值得鼓勵。我們樂見更多學生一起“找茬”,期待課本有錯必改、改錯從快,讓教材在不斷完善中變得更加嚴謹準確、科學實用。
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的竅門
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
有人為了學習放棄了鍛煉身體,覺得這是耽誤時間。其實,身體才是學習的根本,如果身體不健康,不僅耽誤學習,更影響心情,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為學習減壓,也能增強體魄,為學習提供保證。
保證專注的狀態。
有的學生喜歡邊玩邊學,進入中學一定要杜絕這點,這不僅耽誤時間,而且會影響學習效果。每天都坐在桌前學并不是什么好事,一定要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保證專注的狀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學習的時侯盡量達到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這樣學起來才能更高效。
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的方法
保證睡眠時間:很多學生為了多學一會喜歡熬夜,其實這是一種危害人的身體的不良習慣,非但不能提高當天學習效率,反而會因為睡眠不足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效率,得不償失,因此保證睡眠時間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本要求。
今日事今日畢:“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相信不少朋友對這首《明日歌》并不陌生,它主要是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條件。
勞逸結合:這是小編認為提高學習效率最重要的一條,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會玩的人才會學習”這一說法,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這樣不但不會耽誤學習,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善于利用時間:時間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學會無限的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有選擇重點進行學習。所謂重點一個是薄弱的科目,二是各科的重點知識,利用有限時間針對性的進行學習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