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某小學啟用作業九點熔斷機制
小學生做作業如何高效完成
訓練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能力
1)對于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課后輔導,與孩子多講幾遍,用日常孩子更容易理解話術語言給孩子講解。另外,多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做家務的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2)訓練孩子的平行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蕩秋千、走平行木都是很好的訓練方法,讓孩子在玩中獲得訓練。
3)訓練孩子四肢協調能力。打球、拍球、跳繩、游泳等都能提高孩子手對腦的指揮反應速度,大腦與四肢的協調能力提高,作業的速度也就能提高了。
4)加強化外運動時間,減少電子設備使用。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會加劇孩子眼睛的視覺振動現象,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還會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去戶外活動,尤其讓孩子多拍球,可以訓練眼睛盯住目標,視覺平滑移動的能力。這能力能讓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不容易看錯題目,或寫錯答案。
5)讓孩子勞逸結合。比如每寫30分鐘作業就休息10分鐘,可以根據孩子不同年齡設定寫作業與休息的時間,不讓要孩子一直坐在書桌前做作業,這容易導致孩子的疲倦,與對寫作業的逆反心理。
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習慣,不要孩子只看到作業的重要,更多的需要了解孩子不能完成作業背后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問題訓練孩子,這才是長遠的解決之道。
小學生做作業,好習慣養成計劃
1.放學回到家里,換鞋,將鞋擺好,書包放在房間書桌上。
2.洗手,上廁所,喝水,寫作業時避免再做這些,提高效率。
3.打開臺燈,將各科作業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好,先做重要的。
4.準備計時器,事先自己預估完成一門作業的時間,最后根據用時自己再進行調整。完成一門作業后,休息5分鐘,但不要看電視、玩手機和游戲。休息后繼續做下一門作業,直到完成全部作業為止。
5.寫作業字跡工整,先確保做對,再慢慢提高寫作業的速度。
6.做完作業,用錯題集對作業進行自我檢查,記錄相關知識點。完成全部事情后,將書本、作業本、筆和文具都整齊收拾好。
7.有序放進書包里。并把書包放在專門的位置,方便第二天早上上學。
8.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子等。
9.完成作業后,給孩子半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自由活動,可以出去運動、跟朋友玩、看電視或者玩游戲。
10.睡覺前可以閱讀半個小時的課外書,看完后便可以早點休息。
小學生做作業的問題怎么處理
當小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如果感受到壓力很大,并且壓力大到崩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結合我自身的實際,我通常會采取以下的方法來應對和加以解決的。
首先,我的孩子讀小學一年級,在做作業的時候也會遇到過壓力比較大,感受到崩潰而哭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并不會立即就批評我的孩子,而而是先和我的孩子好好的溝通,了解他之所以感受到壓力大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遇到了難題,自己不會做,這其實對于很多孩子都是比較常見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應該盡可能的保持耐心,給孩子講解這些難題,讓孩子真正的掌握學習方法,幫助孩子樹立學習自信,這樣孩子的壓力就會很快消失。
其次,當孩子遇到作業比較多的情況下,那么孩子也是不愿意寫的,也認為這樣的壓力比較大,而情緒崩潰的哭喊起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也應該盡可能的保證情緒的平和和冷靜,不要去責罵孩子,而是先讓孩子將情緒宣泄出來,等到孩子的情緒冷靜之后,再向孩子說明這些作業是自己完成的,即使自己怎樣的哭喊也不能夠解決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這些作業寫完,其實這些作業也沒有孩子想的那么難寫,只要是多經歷幾次,孩子就會漸漸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問題也就不會再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