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賦分怎么算
按等級賦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考生各科成績按等級賦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以各科卷面得分為依據,按最接近的累計比例劃定等級,其中第21等級比例不超過1%。物理選考科目保障數量確定為6.5萬,當物理選考科目某次考試賦分人數少于6.5萬時,以6.5萬為基數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當其他科目出現類似情況,參照物理辦法建立并執行保障機制。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是將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分進行高低排行,在排行過程中,將考生的各科成績按照分數劃分為不同等級,并“賦予不同的等級分”。可以很明顯的表現每個學生在總體水平中所處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學生所處等級,并不是考出來的成績,最終學生能被哪個檔次的院校錄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
排名確定了,等級也就確定了,賦值區間也就確定了。反過來講,等級和賦值區間都是根據排名作為唯一依據而確定的。
每科等級成績本質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績,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內所處的位次決定,原始成績進行等級轉換后,排名順序不變。
新高考賦分解讀
比如采用3+3高考模式的山東省,把等級分為8級,A、B+、B、C+、C、D+、D、E共8級。每個等級的比例為, 3%、7%、16%、24%、24%、16%、7%、3%。 分值區間為,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分。每個等級相差10分。
如果考生某科成績全省排名在前3%,那么考生處在A等,成績原始分換算成等分后,最高100分,最低為91分。如果高考某科成績排名前4%,那么處于B+等級,原始分換算成等級分后,最高不超過90分,最低不低于81分。
再比如采用3+1+2模式的江蘇省,把等級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A、B、C、D、E 共五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各等級分值為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段,等級區間分值間隔15分。
如果考生某科成績全省排名在前15%,那么考生處在A等,成績原始分換算成等分后,最高100分,最低為86分。如果高考某科成績排名前20%,那么處于B等級,原始分換算成等級分后,最高不超過85分,最低不低于71分。
新高考等級賦分是什么規則
比如采用3+3高考模式的山東省,把等級分為8級,A、B+、B、C+、C、D+、D、E共8級。每個等級的比例為, 3%、7%、16%、24%、24%、16%、7%、3%。 分值區間為,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分。每個等級相差10分。
如果考生某科成績全省排名在前3%,那么考生處在A等,成績原始分換算成等分后,最高100分,最低為91分。如果高考某科成績排名前4%,那么處于B+等級,原始分換算成等級分后,最高不超過90分,最低不低于81分。
再比如采用3+1+2模式的江蘇省,把等級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A、B、C、D、E 共五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各等級分值為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段,等級區間分值間隔15分。
如果考生某科成績全省排名在前15%,那么考生處在A等,成績原始分換算成等分后,最高100分,最低為86分。如果高考某科成績排名前20%,那么處于B等級,原始分換算成等級分后,最高不超過85分,最低不低于71分。
新高考總分是多少分
1、“3+1+2”新高考模式總分750分
“3”指的是: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科目考試參加統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1”指的是:物理和歷史,考生必須從物理和歷史兩個科目中選擇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題,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2”指的是:考生從化學、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門科目中選兩門,選考由各省命題,通過等級賦分的方式,將賦分后的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2、“3+3”新高考模式總分750分
第一個3: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總分450分;
第二個3: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
3、上海新高考總分660分
上海新高考總分660分滿分。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選考科目有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任選3門,每門70分,共210分。
4、海南新高考總分900分
海南語文、數學、外語原始分數分別為150分,以轉換后的標準分呈現考生成績;另外3門選考科目每門卷面滿分100分,以轉換后的標準分呈現考生成績。
新高考賦分模式是什么
等級賦分制是新高考規定的,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等級賦分制簡單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后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
舉個例子,某次考試:學生A歷史80分,在全省排名1%以內,最后等級賦分變為了100分。學生B物理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內,最后等級賦分變為了76分。也就是不論分數論檔位,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最終成績的因素。此等級賦分制只針對新高考制度下的選考科目,統考科目(語、數、外)仍按卷面分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