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命題新趨勢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對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提到,全國統考于6月7日開始舉行,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6月7日9:00至11:30語文;15:00至17:00數學。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5:00至17:00外語,有外語聽力測試內容的應安排在外語筆試考試開始前進行。
新高考命題新趨勢【篇2】
通常情況下,每年高考時間是在6月7號和8號兩天,當然,部分省市采取新高考模式,考試時間上也會有出入,比如:“3+1+2”模式的新高考,考試時間是6月7號、8號、9號,一共三天的時間;北京和浙江的高考時間為6月7號——10號;因此,大家要時刻關注當地教育考試院關于高考時間的動態。
考生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按時應考。高考結束后,各省份將會陸續公布高考成績和各批次線的錄取情況以及控制分數線,考生要及時關注和查詢。同時在本月強基計劃、志愿填報以及軍校面試也會陸續進行。
新高考命題新趨勢【篇3】
教育部初發布了高中新課標并在對部分科目內容進行了修訂,近年來,新課標內容逐步體現在高中新課本、各地高中新課程實踐以及部分省市新高考中。高考在即,今后新高考會如何進一步體現新課標的新變化,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素養有何新要求?應戰新高考,如何審視和把握新課標修訂后考察學生的新趨勢?記者采訪了部分一線教師、專家。
新考點 命題基于情境、點多面廣
“上海等級考(新高考改革后選考科目)實行第一年我帶高三,印象很深刻,兩次模擬考選擇題都是單選,等級考突然有了多選,一些學生甚至根本沒看清題。”說起新高考,上海市奉賢區曙光中學歷史教師朱巧表示,師生都或多或少需要面對“重新適應”的課題,“部分大題材料字數較多,答題慢的學生可能時間不夠,小作文沒有太多的時間思考,甚至寫不完。”
題型的變化,只是新課標下新高考調整的一個方面。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黃健更關注試題考查的思維能力,“基于新課標,新高考的數學命題呈現出基于情境、追求本源、點多面廣等特點,注重問題內涵與外延的探究,注重與其他學科的關聯,”黃健分析,“試題通過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經歷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概括、再到發散探求、最終回歸本質的思維全過程,能有效區分不同層次的學生,體現‘能力為重’的考查理念。”
不少教師提及,新課標的變化傳導到新高考,對核心素養的考查成為重點。朱巧表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大核心素養在新高考試題里有機融合,“如第一大題會比較側重考查歷史時空觀,二三大題可能主要考查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最后一題小論文既考查敘述和表達,也考查對歷史的解釋能力。”
“新課標把數學探究作為課程內容。近年來,新高考中也出現了兩類開放探究性問題,一是具有較強邏輯性的選擇題或填空題;二是‘結構缺失’的解答題。”黃健以一道山東高考數學題為例分析,“該題要求從關于三角形邊和角關系的三個條件中任選一個,補充到一個解三角形問題中,要求若問題中的三角形存在,求其中一邊長度;若問題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說明理由。此題考查情境為‘探索創新情境’,雖然學生選擇不同的條件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但破題的關鍵點一致:全部轉化為角或邊的關系,同時要注意給出的限制范圍。”
記者注意到,黃健在教學論文中預測了此類題目今后可能出現的三種形式:一是在結構缺失(或冗余)的數量上調整;二是調整條件與結論的邏輯關聯度;三是給出固定的結論,探索不同的條件。“在解決此類問題過程中,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邏輯推理和數據分析素養,經歷觀察、歸納、類比、聯想、演繹等思維過程,能快速地找到缺失條件或排除冗余條件,因此是一種高層次、全方位的考查方式。”他分析。
新要求 關注思辨力、創新度、知識融合性
“該不該像原來一樣花大量精力背課本?對學生來說,這是比較矛盾的。他們一方面覺得‘基礎抓了也沒用’,因為很多基礎知識不會直接考查,完成題目主要依靠自己的表達;而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答論述或分析題是無法言之有物的,還是要靠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朱巧在采訪中提到了學生備考時的“糾結”。
“高中階段是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式的重要時期,學什么?怎么學?哲學家約翰·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提出,學習的終極目的不是掌握某一具體學科,甚至也不是掌握所有的學科知識,而是使其有能力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得到所需要的任何知識。”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穎表示,融合新課標要求的新高考正是對以上理念的回應,“新高考各學科將對思維品質的考查融入考題中,概括歸納、分析判斷、推理論證,都會展現出學生的認知與思維水平,有助于考查其解決問題時的邏輯性、思辨力和創新度。”
“新高考開放探究題型的載體靈活,表現形式多樣,具備條件的靈活性、答案的多樣性、不確定性等,但終歸一點:開放是‘形式’,探究是‘手段’,目的是打開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感受數學之美及其應用價值,形成必備的創新能力。”黃健表示,從此類命題的趨向看,新高考命題視角更靈活,也尊重個性化與差異化,實際上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維空間和展示平臺。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周期大為縮短,在這種形勢下,只學習現成的知識意義不大了,更重要的是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知識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在‘雙減’政策縱深推進的背景下,新高考加強了開放性,正是為了引導高中教學改變機械刷題的備考模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運用超學科視角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李穎分析,“如新高考有題目要求‘分析我國產業鏈中下游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壓力及其成因’,分析視角可以是經濟學,也可以是生態學,或者是社會學,這要求學生學會綜合眾多學科知識,從整體的視角來觀察社會問題,并運用眾多學科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再如,英語新課標強調在主題語境、主題意義引領下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實際上啟發我們,所有的學習都是情境性的,知識源于生活實踐,并不是信息堆砌,可以把學習看作一種動態的社會活動,是人們通過共同參與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相互交流和協商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的過程。”李穎補充道。
如何應變 核心素養滲透教學日常
采訪中,不少教師表示,新課標、新高考反過來推動課程改革、作業提質增效,也將成為推動任務化教學實施、學生自主式學習方式變革的機遇。
針對新課標歷史科目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朱巧有自己的竅門,“我們將《中外歷史綱要》課本中同一時段不同空間維度的中國史、世界史知識線索進行重整,如‘航海大發現、工業革命進行時中國發生了什么?’方便學生把握時代特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門練習。”
朱巧表示,教師在講新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中應始終向學生傳達史料實證的意識,并有意識加入歷史情境,利用假期時間布置一些項目化、長期性的作業等,以引導學生適應探究式學習和新高考相關題型的要求。
面向新課標,朱巧的歷史課堂、歷史作業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五四運動100周年時,朱巧給學生布置了“設計宣傳海報”的作業,學生先要搜集同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著名海報,了解海報如何制作,然后仔細搜集所選主題下不同來源的史料,并進行分類、辨析真偽和可靠程度等。在講述“抗日戰爭”時,朱巧組織學生分組調研,圍繞南京大屠殺、重慶大轟炸、731部隊、慰安婦等話題,為學生提供參考書目,引導其分別搜集文字、視頻材料,請教家人、其他科目教師,“在總結課上,每組派代表匯報已經找了什么材料,通過什么渠道找的,有什么樣的史料價值等,教師再針對性進行點評,最后每小組同學結合整個活動的過程,寫出一段他們自己對于‘暴行’的理解,這樣就訓練了歷史解釋能力。我想,平時上課這樣去設計,慢慢到高三,學生做題的時候也能培養出一種感覺了。”
李穎表示,面對新高考,師生都要做“生活有心人”,善于積累生活中的案例。“例如,課堂上討論主題‘考試’,我們可以問學生個問題:Why do they say ‘give a test’ if it isn’t a gift?(考試并不是個‘禮物’,為何要說‘給’呢?)再引導學生從語言學、文化、心理學等多個視角來找答案。之后的課堂設計可以繼續‘give’一詞用法的話題:A gift is not a gift until it’s given(在真正‘給出’之前,禮物還并不是禮物),又可以從社會學的視角來分析。”
“一是要引導學生‘回歸本源’,尋求正確的關聯點、解決問題的關鍵;二是應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形成新型的研究型學習氛圍,在探究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黃健表示,新高考對課程學習情境的考查趨于多元化與全面化,體現“源于課本、高于課本、全面深化、結構關聯”的特點,都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為一線教師,要真正讓科學育人理念在實踐層面落地生根,追求本真、靈動的創新模式,多一些開放設問,多一些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從多視角去分析模型,看透本質,提升思維品質,促進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黃健總結道。
新高考命題新趨勢【篇4】
不要穿深色或艷色衣服:深色衣服容易給人造成壓抑感,艷色衣服容易吸引別人注意力,高考時不用圖吉利穿大紅大紫的衣服,穿灰色、白色、淺藍色這類日常顏色的衣服就可以了。
盡量少佩戴金屬類飾品:進入考場前會有老師用金屬探測儀檢查考生是否攜帶違禁物品,女生要格外注意,高考那天盡量穿棉質內衣,避免在進入考場時尷尬。
新高考命題新趨勢【篇5】
1、高考復習提分要清楚自己的基礎
高考復習要能夠了解各科目自己的真實水平如何,掌握知識程度如何。成績一直比較好、穩定的科目,不需要投入過多的時間,只需要保持正常水平就行了;有些科目自己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且該科目偏理科,而非語文、英語等需要長期積累的科目,可以在較短的時間里重點突破。
2、高考復習提分要規劃時間
高考時間越短,越需要做好規劃,精確到每個時間段應該做些什么,然后按照計劃嚴格執行就好,避免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花費過多時間。
3、高考復習提分要保持好的學習環境
很多學生會玩手機、看小說、網吧上網等習慣上浪費時間,一定要能夠控制自己,讓自己處于一個沒有手機、沒有小說的學習環境中,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4、高考復習提分要題型練習
高考中出現原題的概率很小,但是出現同類型的題的概率較大,所以要進行大量的題型練習,盡可能掌握更多題型的求解方法,不要一味追求最后的答案,而是要清楚解題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