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維護隱私權教學設計
《尊重和維護隱私權》教學設計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課是《思想品德》(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的人身權利”第五課“隱私受保護”第二課時的內容。本課對應的課標要求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和“權利與義務”的相關部分——“知道法律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能夠自覺地尊重別人的隱私”。”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因此本框題是第五課整個鏈條上不可缺少的一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八年級的學生,此年齡階段的學生,求知欲與好奇心都較強,在對個人隱私的維護問題上,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但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抽象思維還比較薄弱,而且隱私權現在已經成為他們與家長、老師、同學之間人際關系處理的最大障礙,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仍需要一些感性認識作依托。
3、對教學目標的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隱私意識,養成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增強依法維護隱私權的意識。
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保護個人隱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并懂得在實踐中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隱私權。
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法律對個人隱私包括未成年人隱私予以明確的保護,知道個人隱私受侵犯時的法律救助方法以及侵權者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樹立隱私意識,尊重和維護隱私。
難點:懂得如何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三、教法分析
1、問題教學法: 指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調查分析法: 通過學生對周圍侵權現象的發現與調查,了解現實生活中種種侵權行為,引發學生思考,加強學生情感體驗。
3、案例教學法: 再現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過分析,了解并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
4、體驗教學法: 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切身感受權利的意義,從而激發他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尊重他人權益的意識。
四、學法分析
1、合作交流法:學生通過對一系列社會現象的分析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合作意識,培養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體驗學習法: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模擬體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探究法律的興趣,更有助于情感的理解與升華。
五、課前準備:分組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侵犯隱私權的行為。
六、教學過程綜合設計:(見后附件)
七、板書設計:
課題: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一、尊重隱私是道德的期盼
1、尊重隱私要樹立隱私意識
2、尊重隱私要強化責任和信譽意識
二、依法維護隱私權
1、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
2、增強自我保護
3、保護隱私不等于自我封閉
《尊重和維護隱私權》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二框題《尊重和維護隱私權》,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八年級下冊教材內容是以權利義務為核心。第二單元突出“權利”。公民最基本的權利是人身權。人格權是公民人身權的重要內容,而我今天說的隱私權就屬于公民的人格權。本課是在學習隱私和隱私權的基礎上,進一步維護自己的隱私權。
二、說學生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處于被教育者的地位,個別家長和老師為了解學生,經常采用看學生日記,翻學生抽屜等手段。雖然這些行為可能出于善意,但嚴重侵犯了學生的隱私。學習有關個人隱私內容,有助于學生積極維護個人隱私權。同時,由于學生對個人隱私權認識不夠等原因,學生侵犯他人個人隱私的事情也有時發生,甚至較為普遍。我們不希望別人披露自己的隱私,就要自覺地尊重他人的隱私。
三、說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感受、經驗、學習和升華過程,變接受性學習為探究性學習。因此,教師首先要遵循生“活即教育”的原則,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其次,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創設情境,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自己認識、 自己體驗、自己實踐,重視學生參與和思考。
四、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目標
知道法律對公民個人隱私,包括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予以明確的保護,知道個人隱私受侵害時的法律救濟方法以及侵權者應承擔的法律后果。
2、能力目標
能自主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相關的案例,初步掌握保護個人隱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實踐中能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隱私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樹立人格獨立觀念,具有隱私意識,強化學生在隱私方面的責任與信譽意識。
4、教學的重點
尊重隱私權,學生只有尊重隱私權,樹立隱私意識,才能自覺地依法維護自己的隱私權,不侵犯他人權利。
5、教學的難點
依法維護隱私權,因教材涉及內容較多,學生在判斷何為隱私權行為以及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權方面會感到比較困難。
五、說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有關隱私權的相關案例 。
學生準備:結合上節課所學內容,回家調查父母對看子女日記、信件,聽子女電話的態度。
六、說教學設想
1、家庭調查導入新課
思品課強調聯系生活實際,在開課之初,讓學生的真實生活變為教材內容,把教材中要討論的問題,變為學生自己的問題。因此,在課堂的第一個環節,我設置了讓學生談談自己回家調查的情況。并談談自己的想法?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認識到要尊重他人隱私,就要樹立隱私意識。
2、新課教學
(1)出視課件:(由于是星期天,來三山郵局辦理業務的居民較多,郵局兩個營業窗口前都有三四位儲民排隊,雖大部分人都遵循了“一米線”規則,但還是有人對腳下的線視而不見。一男子直接跨過線,緊貼著前邊取款的女子,而且還不時向前望著業務窗口。取款女子表情明顯不自然,她不時回頭不放心的看著這個男子。)
思考:你知道如何評價這種現象嗎,你認為應該怎么做?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思考,結合教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要尊重彼此的隱私,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是道德的呼喚,有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2)出示課件:(①女大學生遭遇求職“拷問”;②“日記教學”;③網站出賣其會員信息;④警方監聽犯罪嫌疑人的住宅電話;⑤媽媽取錢。)
請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哪些是尊重他人隱私權的行為,哪些是不尊重他人隱私權的行為,為什么?
通過對相關情景分析,使學生加深對尊重他人隱私的認識,在行動上做到尊重他人隱私。
(3)出示課件:(你的好朋友小麗,知道你很多的秘密,可是有一次你和小麗鬧了別扭,你就說:“我要把你的秘密告訴別人”。)
思考:你會這么做嗎?為什么?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使其明白尊重他人隱私,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
(4)出示課件:(中學生小旺到新轉來的同學小松家串門,無意中聽到小松父母的談話,的地得知小松在初一時曾因患肝炎休學一年。后來小旺在與同學聊天時,將小松這一秘密告訴大家,同學們知道后議論紛紛,不少人因此疏遠小松。小松為此感到孤獨、痛苦。小松要求小旺賠禮道歉,但小旺覺得小松生病休學是真事,并非他捏造出來的,自己沒有錯。小松則認為,小旺的行為泄露了自己私人秘密,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于是他找到班主任,要求老師主持公道。)
是什么原因導致小松如此委屈、痛苦?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嗎?
你希望老師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懂得了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侵擾他人私生活,公開他人隱私行為,既是違反社會道德行為,也是違法行為。
唇槍舌劍,學校為防止學生考試作弊,在教室安裝了監視器。就此有人認為是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你認為呢?請說出你的觀點和理由。通過這一教學環節來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有個人見解,勇于表達。
你說我說,在互聯網迅速普及的今天,你是怎樣保護自己秘密的?請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通過這一情境設置,學生在思考中認識到維護隱私權,還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方法。
3、課堂總結
學生談學習感悟,教師展示板書進行總結。
維護隱私權 尊重隱私是道德期盼。要樹立隱私意識。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
依法維護隱私權 侵害隱私的表現。法律保護的方式。其他保護方式。
教師贈言:能夠自覺尊重和維護隱私及隱私權,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是社會進步的體現,讓我們一起做現代文明人,尊重和維護隱私及隱私權。
看了“尊重和維護隱私權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