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總結3篇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和歷史小說中最成功的作品,在思想內涵、藝術魅力、文化價值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小伙伴們寫的《三國演義》讀書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三國演義》讀書總結一:
再次品讀《三國演義》我仍覺得新鮮。讓我感觸很深的。“赤壁之戰”,“煮酒論英雄”等故事我細細地品味了一翻,發現每則故事都能細膩的體現人物性格。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他聰明過人,才智超群,但卻心胸狹窄,總是容不下諸葛亮勝過他,于是他便想殺之而后快??沙啾谥厩昂蟠未螣o法得手,之后又用美人計將劉備騙至東吳成親,卻不想讓諸葛亮將計就計,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后氣得大叫數聲“既生瑜,何聲亮”?;柝愕沟兀瑲饨^生亡。
周瑜肚量狹小,以害人開始,又以害己告終,正如魯肅所說“公謹量小,自取死耳”造這一原因是周瑜嫉妒心強。因此而蒙蔽了自己的本心。
諸葛亮三氣周瑜,這很荒唐,我認為周瑜并不是被諸葛亮氣的,而是由于他自己的嫉妒與好勝害了自己,“嫉妒是一個綠眼的妖精,誰做了它的犧牲品,就要受它的玩弄”??梢娭荑な潜凰约旱募刀市亩媾?。而諸葛亮只不過是抓住了他人性的弱點,利用他的嫉妒徹底打敗了他。
其實人類都存在著共同的弱點,虛榮心,嫉妒心,貪心,懶惰等,這些都是成為人生阻礙的心理弱點,只有正確選擇,才能跨越這道障礙。
一則故事讓我懂得這么多,此書真不愧為世界名著也!
《三國演義》讀書總結二: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
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后,東漢F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后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后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后,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讀了《三國演義》讓我了解了三國的時期歷史。
《三國演義》讀書總結三:
早就聽說過《易中天品三國》這本書如何如何地好,于是把書借來,偶爾翻翻幾頁。沒料想書中曹孫劉三家的斗爭深深地吸引了我,漸漸地,《品三國》成為我的床頭讀物,每天晚上仔細地翻上幾頁,仿佛三國戰場歷歷在目。
一部三國史,記載了無數英雄馳騁沙場的睿智與驍勇。沒有三國演義的傳奇色彩,品三國以樸實的語調為讀者掀開真實三國的帷幕。易中天教授對三國人物的獨到見解是最讓人著迷的。曹操、劉備、孫權如何從無到有經營自己的政權,最終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事實上,很多企業家以及領導者喜歡讀三國,正是其中有許多難得的領導的智慧。而正是這種智謀的交鋒,才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領導的先決要素當然是領導人的素質,離開領導人談領導是無稽之談。三國的領導人主要是誰,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董卓,袁紹都是三國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董卓野蠻跋扈,結果被下屬呂布殺了;袁紹剛愎自用,后來慘遭背叛,兵敗官渡之戰。這兩個人后來都沒有好下場。反觀曹操,他攻打張繡時輕敵,結果損兵折將,于是自罰,沒有推卸責任;曹操北征烏桓險勝,他并沒有得意忘形,反而嘉獎阻止他征站烏桓的謀士,明明白白賞罰,結果成為中原北方的霸主;再看劉備,以義證天下,與關羽、張飛坐則同席,寢則同塌,名為君臣,實為兄弟,于是雄踞于荊州;少主孫權,謹慎隱忍,招賢納士,用魯肅、納呂蒙、收陸遜,使吳國人才沒有斷流過,最后臨江而治,與魏國、蜀國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從中不難發現,領導人的素質是吸引人才的關鍵,董卓和袁紹是禍起蕭墻,相比之下,曹操、劉備和孫權吸引了一大批人才,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
有了領導人還不夠,還必須有戰略方針,才能建立企業的框架。深謀遠慮的曹操早已與他的謀士顧問制定了長遠的路線:首先奉天子以令不臣,然后奪取北方政權,進而趁勢沿江南下,統一全中國。然而理想并不總是和現實完全一致,但這并不能否認曹操戰略的正確性;與此同時,為了阻止曹操擴張的野心,劉備和孫權分別在諸葛亮和魯肅的建議下幾乎同時確立了三分天下,聯合抗曹的路線,劉備甚至早已在隆中與諸葛亮草擬統一天下的戰略方針—首取荊、益,聯吳抗曹,三分天下,待天下有變,三路分兵,一統中原。曹操、劉備、孫權有了自己的戰略,于是每踏出一步都有根有據,風險降低了,心里自然踏實。最后到了落實處,還需人才才給力。不難發現,魏蜀吳三方陣營均人才濟濟:
魏國方面,荀彧,賈詡,程昱,張遼;蜀國方面,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吳國方面,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三方陣營的對抗不相伯仲。事實上,人才在關鍵時刻往往起著扭轉局勢的作用,赤壁之戰,蜀國吳國危在旦夕,周瑜、魯肅、諸葛亮力挽狂瀾,最終才能夠化險為夷;另一方面,蜀國后期的衰亡,也正是因為人才匱乏導致的。
21世紀最考驗的是管理者的才能,優秀的領導者越來越成為企業長久生存不可或缺的因素,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集中講述了三國各路英雄建立政權的才能與智慧,推薦大家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