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新高考選考指南
1.新高考給考生帶來的新問題
從上海、浙江省率先進行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到許多省份相連開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新高考改革細節會有些不同,但是共同點是取消文理分科,實施高考錄取實行“兩依據、一參考”綜合評價方案。所謂“兩依據、一參考”,是指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擇優錄取的招生錄取機制。
其中考試方面的改革最受關注??忌偝煽冇山y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簡稱3+3模式。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表面看起來新高考3+3新模式與傳統高考3+X模式的考試科目變化不大,其實是統一高考的3科目變化確實不大。但是由于不分文理科,列入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與傳統高考列入X的3個科目變化就很大了。
在傳統高考的X是考生根據自己在高一結束后選擇的文史類或者理工類,定死了考文綜(政治、歷史、地理)或者理綜(物理、化學、生物)除浙江是(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忌目荚嚳颇坎恍枰伎?,也不需要再選擇。
而在新高考中的列入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需要考生自己從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3個考試科目。優點是給了考生更大的考試選擇權利。例如一個打算未來學習機械工程的考生,在以前他只能考物理、化學和生物,而在新高考情況下如果他喜歡歷史和地理,他完全可以選考物理、歷史和地理。同樣道理,一個打算學習歷史學的學生,只要他喜歡,就可以選考歷史、物理和化學。6選3可以允許考生有20種不同組合的選擇。
但是,無論考生愿意還是不愿意,面對這么多種選擇,一個新的問題就提前擺在考生和家長面前:怎樣正確地選擇考試科目?倒逼考生提前思考未來大學的學業規劃,提前思考對自己最有利的選考科目。
2.從學生自身特長考慮選科目
那么,如果學生從自身特長考慮選擇科目,主要有哪些考慮的維度呢?
(1)興趣愛好——選自己最喜歡的科目
這是最容易首先想到的,那就是看6個科目中,自己的學習興趣在哪里,可以把6個可選科目編排一個從最喜歡,到最不喜歡的順序,選擇前3個科目作為選考科目。這個思路的最大優點是有興趣并喜歡的科目更容易投入精力去學,容易學得好,提高成績。
(2)科目強弱——選自己最強的科目
任何學生,無論是頂級優秀的高考狀元,還是成績平平的普通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強科目和弱科目,所有科目都強而且均衡的當然也很好,但是比較少見。學生可以把6個可選科目編排一個從最強,到最弱的順序,選擇前3個科目作為選考科目。這個思路的最大優點是發揮自己的強勢在未來高考中取勝。
(3)科目難易——選自己最容易學的科目
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有多數人公認比較難科目,例如物理;也有公認比較容易的科目,比如思想政治。但是科目的難易因人而異。有人善于邏輯思維考物理得心應手,而不善于考政治這類需要較多記憶的科目。學生可以把6個可選科目編排一個從最容易學,到最不容易學的順序,選擇前3個科目作為選考科目。
(4)拿分難易——選自己能拿高分的科目
談到拿分容易,大家容易想到肯定是最喜歡的、最強的、最容易學的科目最容易拿分。這個思維基本正確,但是并不完全正確。說到這里,我們必須告訴大家,新高考的6選3科目雖然總分和傳統高考一樣,也是300分,每個科目是100分。但是傳統高考的文綜或者理綜考試,考出來多少分就記多少分,而新高考的這6個選考科目,考試出來的每一科成績并不直接計入總分,而是要先根據考生在本次考試中的成績排列位置分等級,在根據級別遵照一個等級賦分規則測算后出分數計入總分。
3.按照高校專業要求考慮選科目
面對新高考改革,各個高校的不同專業也對考生選科目也提出不同的要求。高校可以分專業提出選考科目范圍,但最多不能超過3門。選考科目范圍為0門的,表示沒有設限選考科目;選考科目為2門或3門的,考生自主選擇的選考科目只須符合其中1門即可報考。
例如:
某校某專業選考科目范圍為0門的,考生選考6個科目中任意3個科目都可以滿足報考要求。
某校某專業要求的選考科目范圍為物理、化學、生物的,考生選考的3個科目中只要至少含有物理、化學、生物中任意一科目,其余兩個科目不做限制。
某校某專業要求的選考科目范圍為政治、歷史的,考生選考的3個科目中只要至少含有政治、歷史任意一科目,其余兩個科目不做限制。
某校某專業要求的選考科目范圍為化學的,考生選考的3個科目中必須含有化學科目,其余兩個科目不做限制。
可見提出要求的選考科目越少的高校專業,實際上是要求相對高的。因此強勢的學校與專業,會提出某一科目要求;非強勢的學校與專業會提出二選一的科目要求;弱勢學校與專業會提出三選一的科目要求,保障有足夠考生報考。生源不好的學校與專業常常不作科目要求。
考生打算未來填報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就一定要按照這個學校專業的選科目范圍的要求選科目,否則未來就不能報考。
總體來說6選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壘,可以說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享用”文綜、理綜“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轉變,這樣的改革,具體帶來了如下的變化:
一是在錄取模式上
由原來“依據高考統考科目成績”改為“兩依據、一參考”,
即依據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成績,
再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
二是在考試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來的語文、數學、外語、文(理)科綜合科目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語數外各科滿分仍為150分。
三是在考試時間上
由原來的6月一次進行所有科目統一考試改為分兩次進行:
選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學期高考前,統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語考試上
由原來的學生外語科目只能考一次改為學生可以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
五是在計分方式上
考試總成績由原來的各科成績直接累加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加上3門選考科目按等級折算的相應分數。
6選3到底怎么選最好
推薦組合:“物理+歷史+其他”
物理和歷史分別是理科和文科里的“強科”,同時“選考物理的考生選報高校專業的范圍最廣”,兼顧新課改“均衡發展”的理念,“物理+歷史+其他”的組合方式無疑是最優選擇。
其中“物理-化學-歷史”和“物理-生物-歷史”又是排名前二的首選組合。
1、物理-化學-歷史
這一類組合從大學招生的限制范圍上看屬于限制第二小的科目。
除了一小部分學校對類似政治學、國際政治等專業有著必選政治科目的要求外(一些學校對這類專業甚至無科目要求)。這個學科組合基本可以選擇大學中的大部分專業。所以選擇這個科目組合的考生在報考專業上,基本上無需過多考慮。更多的應該在可選的專業范圍之內進行仔細甄別。
在選擇大學專業方面,除去深造進入大學進行教學之外,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有機材料)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這類考生普遍具有一下幾個特點:
(1)理科好(尤其是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分類思考能力強;
(2)文科雖然成績不佳,但是背誦課文(語文)往往很流利,語文和英語的作文成績不錯;
(3)由于思維方式偏理科,導致英語考試中,常常讀懂文章內容卻還是做錯題;
(4)物理學科難度高,需要有一定優勢或基礎;
(5)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學力水平至少達到所在院校的50%以上(高一階段應該是9門一起學)。
2、物理-生物-歷史
這個組合與上一個組合相比,其實差距并不是很大。主要區別在于化學與生物之間的差別?;瘜W由于在高中階段部分知識(例如:酸堿平衡)較為靈活、計算量較大,部分學生轉而選擇“死知識”較多的生物學科。
當然一部分學生也是因為生物“名次”比化學”名次”更好而選擇的生物。(由于高考等級賦分制的存在,選擇名次更好學科無可厚非)。
對于無法選擇出自己喜好科目的學生而言,不妨參考一下上海_年的科目選擇情況:
選擇這兩科的學生十分相近,考慮到上海地區的特殊情況(地理科目考試高二可參加,所以選擇地理的學生較多)。實際上高三期末參考化學和生物的比例會進一步接近。
570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選擇物理的比例超過85%,選擇化學的比例超過78%,選擇生物的比例則不足32%。
495分以上的次高分段考生:選擇化學科目的比例接近于61%,選擇生物科目的比例也逐步接近60%。這個分數段選擇的科目組合多數是“物化生”,“物生歷”,“物化歷”。
而如果把分數檔降低至400分,選擇生物科目的比例則超過56%,選擇化學科目的比例低于55%。這個分數段的學生選擇的科目組合大多是:化學+生物+地理。換言之,這個分數段的學生多數不會選擇物理。
具體到分值上來說,選擇“物理+生物+地理”組合的學生多數成績介于一本線與二本線之間(天津地區)。換句話說,生物是給化學考分不理想的考生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如果說“物化歷”比較適合一本以上的理科生的話,那么“物生歷”就是比較適合一本以下的,而且物理成績較強的學生。
一些考生物理成績優異,但是其他科目成績平平,不甘心自己的物理成績被浪費的考生不妨嘗試選擇“物理+生物+歷史”組合。
高中3+3如何選科
高考改革選考三科,應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選取學習基礎優勢的學科,同時要根據自己喜愛的職業,規劃選讀的大學專業,根據高校專業招生對選考高考科目的要求綜合而確定??颇康倪x定既要發揮自己的學習優勢揚長避短,又要兼顧就業發展的方向。
生物+地理+剩下四門選一
生物地理高二就可以考 極大程度緩解高三壓力
而且是高二高三一起考 獲得A+難度比其他科目小
還有一門的話 如果你的目標是交大和同濟,那么物理是必須的,如果不是就按照喜好選擇.
高中選擇哪三科有優勢
從簡單程度上看,肯定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物理,那么物理老師會失業嗎?當然不會!為什么?因為大學里很多專業要求學生必須選修物理這門課程,所以由此看來,高中六選三還跟大學報考大有關系,選好科目能報考的專業限制將會大大降低。
如果你想學文科類專業,地理、歷史和政治則需要學,如果你想學理科類專業,物理、化學和生物則需要學,但換一種思維,如果你想學醫,生物和化學需要懂吧,如果你想學氣象學,是不是得會地理?從個高校招生情況看,對物理要求比較多,所以六選三選物理是比較明智的,也是最聰明的。
新高考怎么選才合理呢
首先一是學生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二是選擇具有優勢,發展潛力大的科目。三要從今后希望報考的專業乃至從事的職業考慮,有針對性地選擇選考科目。
他舉例,比如從邢先生女兒高一歷次考試評價中可以發現,她的通用技術成績穩中有升,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如果本人傾向就讀類似專業,還是會建議她將通用技術這門課作為選考科目,將物理作為學考科目,在相應提升物理這一短板的同時,做到揚長避短。
何通海同時介紹,七選三選促使高中生們從被迫選擇轉向自主選擇,從一次選擇轉向多次選擇,針對目前高中生自我認識不足,選擇能力弱等問題,需要家長、學校共同參與,加強對學生選科和生涯規劃的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