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等級賦分的優勢
新高考實行賦分制最大的目的,也就是這個制度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保證相對的公平。為什么這么說呢?政、史、地、物、化、生六科學習的內容、難易程度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導致每科得到的分數有不同,一般來講文科的科目評卷多采用采分點制度,也就是說在答案中只要包含采分點或者意思相近就可以得到分數,而理科的科目是按照步驟按照結果得分。
所以從難易程度和得分標準上導致一些科目的得分普遍就很高,在普通高考中文科生和文科生進行競爭可以忽略這個問題。
但是在新高考自由組合中,這種現象就會影響高考錄取的公平性,所以實行賦分制度,根據學生每個科目的排名來進行賦分,分數有所變動,但是排名沒有變動,競爭力也就沒有變化。
新高考怎么賦分好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是將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分進行高低排行,在排行過程中,將考生的各科成績按照分數劃分為不同等級,并“賦予不同的等級分”。可以很明顯的表現每個學生在總體水平中所處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學生所處等級,并不是考出來的成績,最終學生能被哪個檔次的院校錄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
如:甲學生考歷史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在35%-45%以內,等賦分之后,就變成了76分。乙學生物理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1%-3%以內,等級賦分,就變成了100分。
因此,很明顯,在賦分制中,不管分數是多少,在考生中排名的占比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成績的最終因素。
新高考等級賦分計算公式
1、算法
等級賦分的規則是按照你選考此科目在全省的排名,按照排名確定相應的等級進行賦分。也就是說不管選考此科目的學生考多么低的分數,按照規則排名前1%的同學的成績就是100分,計入高考最終成績。
有專門的等級賦分計算公式:
(Y2-Y1)/(Y-Y1)=(T2-X)/(X-T1)
其中:
Y1:表示某等級內所有考生原始成績區間的下限;
Y2:表示某等級內所有考生原始成績區間的上限;
T1:表示相應等級的賦分區間的下限;
T2:表示相應等級的賦分區間的上限;
Y:表示考生的原始成績;
X:表示考生轉換后的等級成績。
根據以上分數計算出來后,將等級成績按照四舍五入的取整規則確定考生的最終成績。
新高考等級賦分制是什么意思
所謂等級賦分制就是根據學生分數排名所占的百分比來計算成績,而不是卷面成績。
實行等級賦分制主要是為了學生可以綜合發展,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也是為了挑選出最優秀的人才。像新高考模式下,不選擇物理,很多專業便不能選擇。
同樣的,在等級賦分制下,可以挑選出專業最擅長的學生,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也有更利于社會的進步。
如何進行等級賦分
河北省公布_年高考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高考文化總成績滿分仍然為750分,但是分值計算方式發生新變化。
考生高考文化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門選擇性考試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語文、數學、外語每科滿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績計入考生高考文化總成績;選擇性考試科目每科滿分100分,其中,物理、歷史作為首選科目成績按原始成績計入考生高考文化總成績,再選科目成績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高考文化總成績。統一高考科目試題由教育部命制,選擇性考試科目試題由我省自主命制。
根據規則,賦分起點為30分,先將各科再選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到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再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分別對應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賦分成績。
高考成績公布時,考生查詢到的再選科目成績是等級賦分后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