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高考等級賦分制
新高考等級賦分制是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設立等級性考試,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長和高校要求從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進行考核,成績按等級賦分(注意:有的省市賦3科,有的省市賦2科)。
2通俗易懂
賦分前,考生的考分是原始分數,通過賦分換算才能得到最終分數,最終分數計入高考成績。
3附加解讀
等級賦分制只針對新高考制度下的選考科目。
等級賦分制是依據考生在各省的排名來決定考生最后分數的一個制度。與原始分關系不大。
為什么要實行等級賦分制
新高考下,高考生選擇參加高考的科目不一樣,加之不同學科之間試題內容、形式、難度、考查角度等存在差異,各科目原始成績簡單相加會造成學科之間不公平不公正。
等級賦分制是為了解決以上弊端而生的。它有效克服了由于考生群體不同、試卷難度不同,通過規則換算成等級分,以名次為標準,讓不同科目具有可比性。不再以分數為評判標準而是以單科成績在總排名中的名次為標準。
等級賦分制公平嗎
不少學生和家長研讀了賦分制規則都會有一個疑惑:成績優秀的考生賦分后是不是吃虧了?成績差的考生賦分后是不是占便宜了?這個制度對中等的考生影響是不是不大?
1通俗易懂
新高考下,賦分制度只是相對公平的一種制度,并不是絕對的公平。影響賦分公平性的原因有很多,一個是試卷的難度,再者就是參與考試的人數。總體來說,控制不同試卷的難度程度后,選擇的人數越多,賦分的結果就越趨于合理,選擇人數越少,偶然性就越大,賦分的差距就會很大。需要注意的是賦分制度只是高考選拔的第一關,還有其它篩選機制來控制選拔的公平性的。
舉例:
近幾年浙江出現棄物理現象。學物理的學霸多,為了避免和學霸競爭,大家紛紛放棄物理,這樣的情況下加上試卷難度偏簡單后,就會出現普遍得分高,賦分后學霸得分就降低了導致考試的區分度變小了。
2附加解讀
從上面可以看出,等級賦分制對于選科來說是可以投機的。選對了科目,賦分后可能得到更多分。
舉例:
成績一般的小清,化學和生物在全省都考了前一萬名。
化學選科人數5萬人,生物選科30萬人,分別在選科中的排名是20%以內和3.3%以內。
上文已經說了,高考最終分由排名確定賦值區間。根據計算兩科的賦分差可能達到9分。
綜上:學霸隨便選,成績一般的考生,選科人少的不能選!!!
但畢竟投機需謹慎,取巧有風險。不要一味考慮哪門科目容易拿高分,選科還需要參考自己的職業規劃,還需要看看你的這門科目在全省是什么水平,這才是決定你最終成績的重要因素。
所以高三還是要穩扎穩打的復習,老老實實的刷題,熟悉高考各科考點,摸清高考命題的規律。
高三模考一樣會有賦分情況,因此,小車非常推薦高考直通車APP試題庫,簡直是高三復習必備題庫,更是刷題愛好者的福音。
新高考等級賦分,哪種更容易得高分
伴隨著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學生的課程、授課形式、授課內容等均發生改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下這 6 種學生能夠更加適應新的考試形式,更容易在新高考中脫穎而出。
1思維活躍的學生
能夠廣泛涉獵、博學多識、學貫古今、觸類旁通,未來善于穿越學科邊界、進行融通并且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是最有前途的。
2廣泛閱讀的學生
要想讓學生多讀書,家長就要從自身做起,同時,要教給孩子速讀、泛讀、精讀等多種閱讀技巧,學會深度閱讀,不斷豐富并積累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3動手能力強的學生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對實踐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意味著今后學生必須將學習搬到社會大課堂中,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老師和家長也應該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家庭中的各類資源,拓寬孩子主動學習的空間環境,創造出更多親身體驗的機會,為豐富學習方式提供支持。
4親近傳統文化的學生
學習傳統文化不是簡簡單單地死記硬背知識,而是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古詩文的積累,融匯歷史知識,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基本的了解;要遵循繼承、弘揚、創新的發展路徑,注重傳統文化在現實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5善于傳遞正能量的學生
近年來各地高考各科試題都加入了“ 德 ”的元素,老師在教學和復習備考中,可以通過從優秀文學作品中選取能夠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試題材料,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內涵,并將之內化為行為準則;同時一定要增強 “ 時事語文 ”意識,及時閱讀新聞報刊,保持對社會現實的敏感度。
6擅長邏輯思維的學生
開放性試題將是未來高考的一大特色。考題呈現一定的開放性,最終答案需要學生自己表達觀點和想法。在這種考查中,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更有優勢。未來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及陳述表達能力,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做邏輯思維訓練來提高。
“等級賦分”研究結果與主要結論
1、在選考科目中,物理一科在等級賦分的學生認可度上具有顯著性影響。
選考物理的考生相對于未選考物理學生更傾向于不贊成等級賦分制;其他科目無顯著性影響。由于調研學校均為傳統重點高中,因而選考物理者的比例較高,達到50%。
在選考物理的考生中,選擇不贊成等級賦分制,認為“按等級賦分很不科學、不合理”比例為26.45%;而在非選考物理的考生中,這一比例僅為15.48%。二者存在顯著性差異。
2、跨級賦分在等級賦分的學生認可度上具有顯著性影響。
認為高二與高三考生在學考與選考中一同考試、一同賦分不合理的學生,更加不贊成等級賦分制;不贊成高二、高三學生在學考與選考中一同考試、分開賦分的考生,也更加不贊成等級賦分制。
換言之,不認同高二、高三學生學考與選考“一同考試,一同賦分”以及“一同考試,分開賦分”的考生,都更傾向于不贊同選考科目的等級賦分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