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志愿填報模式優勢
新高考志愿填報模式的優勢
1、“院校+專業組”:以“1個院校加1個專業組”為1個志愿單位,按 “院校專業組+專業(類)”的方式進行志愿填報,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考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選擇志愿為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組,專業調劑限于同一專業組內調劑。學生的選擇權和錄取機會得到增加。
2、“專業(類)+院校”:以“1個專業(類)+學校”為基本單位,直接投檔到某院校某專業(專業類),取消了專業調劑。學生自主選擇性大為增強,高校招生自主權也明顯擴大。對學生最大的優勢是避免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對于高校來說,可以錄取到專業志向明確的考生,還能促進學校相關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新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1、“院校+專業組”:在高考當中考出高分,這是想要在院校專業組錄取模式之下取得成功的關鍵。從本質上來講,無論是原來的院校平行志愿投檔模式,還是院校專業組平行投檔模式,本質要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分數優先,專業優先。要在填報志愿之前充分了解到各高校院校專業組所要求的首選科目和再考科目。有的院校專業組的專業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僅要求首選科目還對兩門選考科目做了要求,相當于三門科目你都要符合條件才能夠去報考。所以在志愿填報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對所想要報考的學校的首選科目要進行充分的了解,否則的話你在報考的時候很可能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2、“專業(類)+院校”:“專業(類)+學校”的報考模式不是學校與專業的簡單的順序調換,最大的區別是由以往的學校優先變為專業優先,由學校為一個單位投檔變為以一個專業(類)加一所學校為一個單位投檔。“專業(類)+學校”的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以專業為導向,先選定自己喜歡的專業,再選擇高校。
新高考選科方法是什么
很多省份已經實行了新高考模式,現在正處于一個交替的環節,一些高三的學生仍是按照老高考的模式在教學,但是高一的學生可能就是新高考模式了。3+3的模式即語、數、外三科主科加上文綜理綜剩下的科目任選三。3+1+2的模式差不多。3即代表三門按照原始分值計入總高考成績的語、數、外。1即代表歷史物理二選一,你選擇的這一科也會被以原始分值計入總高考成績。
剩下的科目就自行選擇兩課,只是這兩科是按照賦分制計入總高考成績,即把某一分數段的學生全部賦予一個分值。比如學生考了90分,如果這次成績賦分是90分到100分全部滿分的話,那這名學生就賦滿分。當然多地的英語成績也都是實行多次考察,將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只是有些地區,目前無法實行這種模式,可能英語考試次數比較少。
還有一種選擇方式就是按興趣來選了,興趣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以為高考是高中的事,其實并不。在初中,學生就會接觸到高中學習的六門科目中的五門,只有生物是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在高中學習中,很多學生會自然的抵觸生物這門課,不敢選擇它,但生物相比于物化兩門課,還是稍微容易考一點的。而很多學生在初中就有偏科的傾向,我相信如果你連初中相對簡單的知識都討厭的話,高中這門課的知識你更加接受不了,因此偏科的科目最好不要選。
高中選科辦法
1.選科從學習角度看,這四科相對比較容易學
相當于物理和化學,政史地生四科對思維的要求較低,學生只有刻苦努力,基本上不存在聽不懂的情況,而物理和化學,如果不會,是真不會。
所以,如果理科不好,就不用強求自己。高一如果物理和化學學不會,高二高三能夠學好的可能性也不大。
2.選科從考生角度看,這四科賦分更合理
賦分制度下,選科的影響因素更多,學生不僅要自己學好,還要看對手的實力、對手的人數、試卷的難易程度等因素。
這四科中,地理和生物是選擇人數最多的,人多賦分相對更合理一些。政治和歷史,雖然也有學習好的選擇,但是整體而言,都是成績較差的學生。這樣的情況下,你的競爭對手不是很強,如果你能夠自己學好,就會賦分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