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語文句子復習
【小升初語文句子復習要點】
一、句子及類型。
二、標點符號。
三、擴句和縮句。
四、句式變換。
1、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2、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3、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4、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五、修改病句。
六、修辭手法。
七、理解句意、避免歧義、排列句序
小升初語文句子復習【知識要點一】:句子及類型
1、句子的概念。
句子就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其組成形式是“誰(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樣)”。
例如: 小明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地學習知識。
2、句子類型。
陳述句:能告訴別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號。【如:我游覽了長城。】
疑問句: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句末用問號。【如: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祈使句:向別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號,或感嘆號【如:油庫重地,請勿吸煙!】
感嘆句:帶有快樂、驚訝、厭惡等濃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嘆號。【如:我們的生活多幸福啊!】
小升初語文句子復習【知識要點二】:標點符號 句號—— 。
1.用于陳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2.用于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 【請您稍等一下。】
問號—— ?
1.用于疑問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問句的末尾。 【難道你不了解我嗎?】
嘆號——( ! )
1.用于感嘆句的末尾。 【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
2.用于語氣強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擊!】
3.用于語氣強烈的反問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號——( ,)
1.句子內部主語與謂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恒星。】
2.句子內部動詞與賓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應該看到,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
3.句子內部狀語后邊如需停頓,用逗號。 【對于這個城市,他并不覺得陌生。】
4.復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除了有時要用分號外,都要用逗號。 【據說蘇州園林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
頓號—— 、
1、用于句子內部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 正方形是四邊相等、四角均為直角的四邊形。
分號—— ;
1.用于復句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 【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2.用于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①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②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③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
冒號—— :
1.用于稱呼語后邊,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們,朋友們:現在開會了……】
2.用于“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后邊,提起下文。 【他十分驚訝地說:“啊,原來是你!” 】
3.用于總說性話語的后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武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4.用于需要解釋的詞語后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
外文圖書展銷會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4時
地點:北京朝陽區工體東路16號
主辦單位: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
5.用于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號——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至少有兩千年了。】
2.用于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 【古人對于寫文章有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 【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
4.引號里面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 【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是什么意思?” 】
括號——( )
用于行文中注釋的部分。注釋句子中某些詞語的,括注緊貼在被注釋詞語之后;注釋整個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標點之后。
(1)中國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或簡稱“北京人”)在我國的發現,是對古人類學的一個重大貢獻。
(2)寫研究性文章跟文學創作不同,不能攤開稿紙搞“即興”。(其實文學創作也要有素養才能有“即興”。)
破折號 —— ──
1.用于行文中解釋說明的部分。 【邁進金黃色的大門,穿過寬敞的風門廳和衣帽廳,就到了大會堂建筑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
2.用于話題突然轉變。 【“今天好熱啊!──你什么時候去上海?”張強對剛剛進門的小王說。】
3.用于聲音延長的擬聲詞后面。 【“嗚──”火車開動了。】
4.用于事項列舉分承的各項之前。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環境物理學分為以下五個分支學科:
──環境聲學
──環境光學
──環境熱學
──環境電磁學
──環境空氣動力學。
省略號—— ……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輕輕地哼起了《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啊……”】
2.用于列舉的省略。 【在廣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鐘、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蘭……春秋冬三季的鮮花都擠在一起啦!】
3.用于話語中間,表示說明斷斷續續。【“我……對不起……大家, 我……沒有……完成……任務。” 】
4.用于語義的省略 。【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連接號—— —
1.兩個相關的名詞構造成一個意義單位,中間用連接號。 【我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關的時間、地點或數目之間,用連接號,表示起止。【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
豫才,浙江紹興人。】
3.相關的字母、阿拉伯數字等之間,用連接號,表示產品型號。 【在太平洋地區,除了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纜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纜投入運營。】
4.幾個相關的項目表示遞進式發展,中間用連接號。 【人類的發展可以分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這四個階段。】
間隔號—— ·
1.用于外國人和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各部分的分界。 烈奧納多·達·芬奇、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用于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的分隔。 《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書名號 ——《 》
用于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課文里有一篇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桌上放著一本《中國語文》。《〈中國工人〉發刊詞》發表于1940年2月7日。】
●→針對練習←●
1、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標點符號。
據說 蘇東坡有一次作詩時 有意將 申 字寫成 甲 字 詩作完后 他周圍的朋友個個贊不絕口 獨有一個人看了捧腹大笑 嘿 你竟敢笑話東坡大人 其中一個捧場的對笑者喝道 不 蘇東坡意味深長地說道 我想他笑的絕不是我
2、比較每組句子,在標點運用完全正確的一組后打“√”。
①我的爸爸常常這樣說:“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②周接著說:“好了,別生氣了,再給你拿一份”!
③我的爸爸常常這樣說:“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④周接著說:“好了,別生氣了,再給你拿一份!” ( ( ( ( ) ) ) )
⑤我的爸爸常常這樣說:“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 )
⑥周接著說“好了,別生氣了,再給你拿一份”! ( )
3、體會下列句子中省略號的用法。(把番號填在括號里)
①、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②、表示語音的停頓;
③、表示話沒說完。
⑪、呷一口茶,他們娓娓地說起了小鎮的歷史、變遷…… ( )
⑫、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大家要沉著,不要……” ( )
⑬張指導員望著那捆書,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 )
(分析)第一句省略號前是“說起了小鎮的歷史、變遷”,表示不止說了這些,文中省略了。所以選第①種;第二句是周恩來話沒有說完,故選第③種;第三句指導員臨犧牲前已無力說話了,語音是斷斷續續的,故選第②種。
(答案)(1)①;(2)③; (3)②
小升初語文句子復習【知識要點三】:擴句與縮句
一、概念
擴句——添加詞語,把簡單的句子擴充為個具體、形象的生動的句子。
縮句——把復雜的長句子縮減,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二、解題步驟
1、擴寫句子:先畫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確在哪兒加表示修飾、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擴充什么樣的詞語,還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問題。如果回答了提出的問題,也就是在進行擴句。
2、縮寫句子:
①先把句子分成“誰”、“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兩部分。
②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③最后去掉修飾、限制詞語,把主干詞語連接成完整的句子。
●→典型例題←●
例1、 媽媽買來了桔子。(擴寫句子)
小林的媽媽從水果店買來了一袋黃澄澄的桔子。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表達不具體。如果加上修飾限制的成份就會完整地表達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問題,誰的媽媽?在哪兒買桔子?買來什么樣的桔子?然后填上適當的詞語,這就是擴句的過程。
例2、 歌聲打破了沉寂。(擴寫句子)
悅耳的歌聲頓時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解析:什么樣的歌聲?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據自己的提問填下適當的修飾、限制詞語。
例3、我時常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著我的啟蒙老師們。(縮句)
我思念啟蒙老師們。
解析:根據縮句的步驟,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誰”、“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詞語,去掉修飾成份,再把主干詞語連起來。
例4、可敬的老科學家靜靜地思考著這個疑難的問題。
老科學家思考著問題。
解析:根據縮句的步驟,提問“誰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縮句。
●→針對練習←●
【擴寫句子】
一、填上恰當的詞語,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完整。
例:他是一名少先隊員。
他是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
1、周聽匯報。
周( )聽匯報。
2、天空中掛著園月。
( )的天空中掛著園月。
3、燕子掠過湖面。
燕子( )地掠過湖面。
4、戰士們守衛邊疆。
( )戰士們( )守衛( )邊疆。
二、擴寫句子。
1、微風吹拂著柳絲。
2、月亮升起來。
3、雨花石像翡翠。
4、游客登上了長城。
5、屋里走出老人。
6、湖面上漂著霧。
7、時間溜走了。
8、小女孩賣火柴。
9、小鳥唱歌。
【縮寫句子】
一、判斷下列縮句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縮寫為“這不是奇觀。”( )
2、“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蕩蕩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縮句為“主力奔赴最前線。”( )
3、“高大挺拔的白楊樹像一排衛兵似的的,在寬闊而又筆直的公路兩旁排列。”可縮寫為“白楊樹在公路排列。”( )
4、“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來此觀光。”可縮寫為“游客觀光。”(
二、縮寫句子。
1、大家熱情地接待了遠方的客人。
2、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
3、我們追尋詩仙李白在這里游覽山水、痛飲狂歌的行蹤。
4、繁花似錦的焰火在夜空中構成一幅美妙的圖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們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7、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
8、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于線。
9、晌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10、這是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就讀的媽媽特意送給我的圣誕禮物。
11、氣象臺發布了西伯利亞來的寒流即將南下的消息。
12、漢丞相曹操在營寨里聽到鼓聲和吶喊聲。
小升初語文句子復習【知識要點四】:句式變換。
一、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二、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三、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四、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一、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把”字句:用“把”字將動作和對象提到動作前面,并在動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將接受動作的對象提到動作發生者的前面,并在動作發生者的前面加上一個“被”字的表被動的句子類型。
“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有密切的關系,可以互相轉換,但意思不能改變。
●→典型例題←●
1、他緊緊地握住了老人的手。(變為“被”字句、“把”字句)
他把老人的手緊緊地握住了。 (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緊緊地握住了。 (被字句)
解析:變被字句時,主語與賓語調換位置后加“被”字,變“把”字句時,如果是“被”字句,將主語與賓語的位置調換加“把”字,如果是陳述句則將“把”字放在賓語前,謂語放在句子末尾。
●→針對練習←●
例 :下課了,老師叫我到辦公室去。
下課了,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去。
下課了,我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去。
1、困難沒有嚇倒他。
2、凡卡將信放在郵筒里。
3、什么也沒有打到,還撕破了網。
4、狼牙山五壯士引敵人上了絕路。
5、洶涌的洪水沖毀了古老的大堤。
二、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雙重否定句:一個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強調絕對的事實,語氣更堅定有力。
●→典型例題←●
我必須去圖書館看書。(變雙重否定句) 我不得不去圖書館看書。
解析:雙重否定句的語氣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變,方法是加兩個否定詞:“不……不”或“非……不可”等。
●→針對練習←●
三、陳述句、反問句、感嘆句的互換
反問句——反問句并不是向對方提出問題,需要對方回答,而是用反詰(追問)的語氣強調某個問題,表達某種感情。它是問句的一種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問號;陳述句變感嘆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詞,句末要加上感嘆詞“啊”、“呀”等,將句號改為感嘆號。
●→典型例題←●
例:他是一個好人。(變反問句和感嘆句)
他難道不是一個好人嗎?
他真是一個好人啊!
解析:陳述句變反問句,加上“怎么”、“難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嗎”、“呢”,句尾句號變為問號。該題是肯定的陳述句變為反問句,要加上一個否定詞,表示否定的意思;變為感嘆句直接加上感嘆詞。
●→針對練習←●
將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1、在南極考察隊員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2、種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像海邊上的浪花。
4、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親切、舒服。
5、游覽了長城,我受到了教育。
6、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7、人的身軀不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8、我的心哪,留在祖國的藍天上。
9、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不能不幫助他。
四、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把直接敘述改變為間接敘述,要注意三點:一是改變標點;二是改變人稱代詞;三是看句子的內容。有些句子中個別的和少量的文字須作改動,但不改變句子意思。
●→典型例題←●
例:王亮說:“我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 王亮說,他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
解析:該題是將直接敘述改為轉述,那么直接將第一人稱“我”變成第三人稱“他”。
●→針對練習←●
例1:紅紅低著頭對媽媽說:“我不要皮鞋穿了。”
紅紅低著頭對媽媽說,她不要皮鞋穿了。
1、魯迅給顏黎明的回信中說:“我的信如果要發表,且有發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師告訴小明:“你去大隊部找趙老師領《我們愛科學》。”
3、中隊長對張銘說:“我去開會,你自己去參加比賽。”
4、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6、藺相如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小升初語文句子復習【知識要點五】:認識并修改常見的病句。
一、常見病句
內容和結構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見的病句有:
①成份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重復羅嗦; ④語序顛倒;
⑤前后矛盾; ⑥用詞不當;
⑦指代不明; ⑧分類不當;
⑨不合事理; ⑩表意不明。
二、解題步驟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檢查句子結構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當。
2、如果句子主干沒有毛病,就檢查輔助成份與主干搭配是否合適。
3、檢查句子是否符合邏輯,語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確,有無邏輯錯誤等。
●→典型例題←●
例一:成分殘缺
(1)學習《革命烈士詩兩首》一課,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學習《革命烈士詩兩首》一課, 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解析: 這個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殘缺,整個句子缺少了主動者,誰學習這一課?誰受到了教育?
例二:搭配不當
(2)我游覽了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和南京長江大橋等名勝古跡。
我游覽了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南京長江大橋和秦始皇兵馬俑等名勝古跡。
解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當。根據常識知道,南京長江大橋不屬于古跡。
例三:語序不當
(3)秋天的北京是一個迷人的季節。
秋天的北京是一個迷人的季節。
解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語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兩個詞沒有按要求表達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達不清楚。
例四:前后矛盾
(4)全班同學都到齊了,只有王娟同學沒有到。
全班同學除了王娟沒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齊了。
解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學”中包括王娟同學。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學沒有到呢?
例五:重復啰嗦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許多外國游客都不住地贊嘆不已。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許多外國游客都不住地贊嘆不已。
解析:這個句子的病因是重復羅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贊嘆不已”是不停地稱贊。
例六:用詞不當
(6)一進花園,我就聞到一陣陣清香和悅耳的鳥叫聲。
一進花園, 我就聞到一陣陣清香,聽到悅耳的鳥叫聲。
解析:這個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現象,怎么能聞到聲音呢?
●→針對練習←●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號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復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 )
2、爺爺經常想起許多過去的往事。( )
3、《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澤東寫的。( )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改善。( )
5、菜園里種著西紅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種蔬菜。( )
6、參加會議的同學基本上都到齊了。( )
7、我上完五年級了,還有一年沒有畢業。( )
8、從這件普通的小事中,卻說明了深刻的道理。( )
9、春天的街心花園飄著醉人的桂花香。( )
10、我國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 )
11、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12、我肯定今天可能會下雨。( )
13、我們必須認真改正并仔細檢查作業中的錯誤。( )
14、在會上,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
15、李老師的關懷,我一輩子終生難忘。( )
16、我勇敢地沖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
17、大家都講衛生,我們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中國。( )
19、望著鄧奶奶的遺像,同學們不禁忍不住放聲痛哭。( )
20、兩個新舊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
小升初語文句子復習【知識要點六】:常見的修辭手法。
一、小學常見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
比喻——是用具體、淺顯的,人們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給抽象的、深奧的、人們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個比喻句中有本體和喻體以及比喻詞。
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寫,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樣會說話、有感情。
夸張——是把要描寫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縮小,使其更鮮明,更突出。
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比肯定更強烈的情感。
設問——也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義密切相關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句子排列起來,就是排比。
●→典型例題←●
1、共產黨像太陽。( 比喻 )
解析:“共產黨”是本體,“太陽”是喻體,“像”是比喻詞。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產黨”比作“太陽”。
2、千萬顆雨點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比喻、擬人)
解析:這句話是把“雨點”比喻成“小女孩”,而且還在“跳芭蕾舞”,所以運用了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
3、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嗎?(反問)
解析: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馬跑得越快離楚國越遠。
4、是誰準確、及時地按住了大海的脈搏,使它緊隨祖國前進的步伐一齊跳?是他們,戰斗在海洋臺站的海洋工作者。(設問、擬人)
解析:這句是明知故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緊接著作了回答,故是設問。另外,大海是沒有脈搏的,這兒把大海當作人寫,故又運用了擬人。
5、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夸張)
解析:這個句子中故意把“五嶺”說成是“細浪”、“五嶺”當作“泥丸”,把事物往小處說,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擴大、縮小、超前)
6、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排比 解析:這個句子中連用了三個結構相同、意思密切聯系的詞組,并且有一個共同的提示語“互相”,所以是排比句。
●→針對練習←●
一、將句子補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樣細。(比喻句)
2、月亮( )躲進云朵里。(擬人)
3、藍天、白云構成( )(比喻句)
4、高梁( )臉、稻子( )腰。(擬人句)
二、判斷,是夸張句的在括號里劃“√”,不是的在括號里劃“×”。
1、桂了花開,十里飄香。( )
2、春雨貴如油。( )
3、公共汽車里擠得連根針也插不下。( )
4、田野里,小蟲為他演奏。( )
5、冬風生氣地吹掉了老鴉的住宅。( )
三、照樣子,寫句子。
例1、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例2、鸕鶿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齊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斷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辭手法,如果運用了,在括號里注明類型;沒有運用則在括號里劃“×
1、如果我們出了什么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
2、人群在歡躍,小草也從地下伸出頭來向人們微笑。( )
3、曠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見。( )
4、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你。( )
5、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
6、他是在介紹白楊嗎?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著藍天的影子、照著彩霞的影子、照著山上松樹林的影子、照著行人來往的影子。( )
8、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小升初語文句子復習【知識要點七】:排列句序
把錯誤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整理錯亂的句子的關鍵在于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確定應按什么結構排列。
一、解題步驟
1、把要排列的幾句話默讀一兩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讀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寫作順序:時間先后、事情發展、地點空間轉換等)
●→典型例題←●
把下面排列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的順序重新排列。
( )1、他想:這是誰丟的,真不講衛生。
( )2、她看見地上有一團白白的東西。
( )3、忽然,他看見有幾個小同學在打掃操場,學習雷鋒爭做好事。
( )4、下課了,小麗在操場上玩。
( )5、她連忙回頭,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剛才看到的那一團廢紙。
( )6、想著她就若無其事地走了。
( )7、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團白紙。
解析:解答此題應先仔細讀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間關系和寫作順序。經過閱讀分析,我們知道這段話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定的。一般說來,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定的文章,應先交代時間、地點,那么我們就確定其中的第4句為第一句。接著“他看見地上有一團白色的東西”,這會是什么呢?
——“原來是一團廢紙”,后來事情就順理成章地發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確的順序讀一讀,如果不正確,再修改。
(答案)4、2、7、1、6、3、5。
●→針對練習←●
一、把下列幾個錯亂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 )1、多少靜靜的深夜啊,老師還在燈下備課、批改作業。
( )2、如果將來我能取得一些成績,那我要說,是老師用身軀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 ( )
3、他們普通而平凡,但他們擔負著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業本上條條批語、個個紅勾,不全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嗎?
(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學家那樣馳名中外,也不像電影名星那樣引人注目。
( )6、老師啊,您為我們無私地奉獻了一切。
( )7、老師把一批批學生送到各個工作崗位,而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卻像火炬一樣燃燒自己 ( )8、我贊美橋,更贊美我們敬愛的老師,老師像橋一樣樸實。
( )9、老師像橋一樣辛勤。
( )10、老師像橋一樣無私。
二、把下面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順序重新排列,在括號里填上序號,并注明依據。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 )2、黃蓋向曹操假投降。
( )3、選有東風的一天作為進攻時間,并在船上裝上引火用的東西。
( )4、周瑜帶兵從后面追殺。
( )5、黃蓋接近曹操兵船時下令點火,讓火船沖進曹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