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歷史博物館心得體會
參觀歷史博物館心得體會篇一
參觀歷史博物館心得體會篇二
博物館一共三層,我們逐一參觀了每一層的展覽,我們對歷史還是聽感興趣的,古瓷的精品都在這里一覽無遺了,彩瓷,青花等種類繁多,我對這種古董沒有什么研究,只能停留在表面,看哪個好看,一進入展廳,民俗文化展覽,還是民俗嘴貼近百姓了,這一點無論如何都是讓人懷念的,這也是中國文化悠久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這是西方國家所沒有的,看到這些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還有陳列在櫥窗的貨幣撰文玉器碑文都展現在觀眾的心里中,皇帝世家戴的裝飾品,都是那么的奢侈,筆筒等都是那么的精致,上面的雕刻都是凝聚了制作者的智慧與才能。這些都是當時百姓望塵莫及的啊!
我覺得這些文物都是那些收藏家收藏起來的,展覽給我們的是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這次參觀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我們當代大學生也要用這些美好的知識創造未來。歷史那是屬于過去的東西,當然我們不能忘記,要以此來激勵我們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但未來與現在相比之下卻更加重要,未來的樂章要我們去書寫,那就是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要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
我們雷鋒班的每一名成員,這種深刻的愛國主義給予我們太多的感悟,大家都要努力起來做得更優秀,未來是美好的,是更加輝煌燦爛的,為了自己祖國的明天,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此時把握機遇,創造輝煌,未來一定屬于我們的!
參觀歷史博物館心得體會篇三
我懷著一顆對歷史的崇高敬畏之心,興致勃勃的參觀了陜西歷史博物館,心中頗有些感觸,愿講出來與大家一同分享。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位于陜西西安的一座國家級的綜合性歷史類大型博物館。她是遵照周恩來生前的遺愿建設的。該館籌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之日正式對外開放。它的建筑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館舍布局成軸線對稱,主從有序;由一組“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仿唐風格建筑群組成。它把唐代的古典建筑風格與現代博物館功能相結合,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筑風格于一體。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區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370萬余件。
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可謂是館藏文物數量之多、種類之全,品位之高、價值之廣泛。例如:有精美的商、周青銅器,有千姿百態的歷代陶俑(兩千多件漢、北朝、唐、宋、元、明、清時期的陶、釉陶和唐三彩等),以及漢、唐銀器,唐墓壁畫(四百多幅,畫面面積一千多平方米)等。可堪稱是陜西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象征。
在詳細參觀了上述諸多館藏歷史展覽物件后,我就在思索:三秦大地是我們中華民族生息、繁衍,是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而陜西西安自古就是帝王之都所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燦爛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都曾于此建都立國稱帝,以號令天下。
可以說,陜西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正是這種文化的積淀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陜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即: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其中三大古國文明皆有中斷,唯有我中華文明未曾中斷,一直綿延至今。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教授曾說:后人對中華文化遺產,應抱以敬畏之心,贊頌之意,驕傲之情,欣賞之趣,而行守護之職,關愛之意,學習之心,弘揚之責。
是啊!作為炎黃子孫,特別是陜西人,且又是一名歷史的學習與鉆研者。我覺得,我們這些當世的后輩子孫有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這一歷史使命和責任。我由衷的希望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參觀陜西歷史博物館,切身實際的感觸一下悠久淵源的中華文明史和民族文化氣息。極力呼吁廣大社會青少年朋友能夠以身作則,行使“弘揚中華之文化,傳承民族之精神,立中華之美德”的光榮傳統習俗!
看了“參觀歷史博物館心得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