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備考指導
國考申論備考指導精選篇1
一、歸納概括題
1、多答不同核心關鍵詞。針對題目限制作答字數緊張的考查趨勢,作答時答案要精簡,在盡量多體現關鍵詞的基礎之上再保證語句通順即可。
2、綜合概括。即答案呈現盡量是“核心關鍵詞+具體解釋內容”形式。核心關鍵詞盡量概括,若不會概括可將具體解釋內容中的高頻詞、關鍵主語等詞匯前置即可。
二、提出對策題
提出對策題的對策來源為直接對策和間接對策,直接對策于材料中歸納概括得來,間接對策是針對材料中問題、原因、經驗、教訓推導得來。因此,需注意以下小技巧:
1、對策題最大的特點是看結果—問題解決與否。提出的對策應該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切忌對策假大空;
2、關注問數。提出對策題目有時會要求概括問題或原因等,再針對性提出對策,因此,需要認真審題關注問數,避免出現遺漏要點作答。
三、綜合分析題
綜合分析題目作答看似沒有“抓手”,其實不然,掌握作答小技巧依然能抓住綜合分析題目“命脈”。因此,需注意以下小技巧:
1、確定題目作答任務,根據具體題目作答任務要求進行作答,由此明確作答邏輯順序及作答思路。
2、回歸材料尋找與作答對象相關的要點,把與之相關詞、句等表述,全部整理到答案之中。按照總分總的邏輯順序書寫答案要點。
四、貫徹執行題
貫徹執行題目與其他題型最大區別就在于格式。貫徹執行題考查趨勢為重內容輕格式。因此,需注意以下小技巧:
1、格式。雖然重內容輕格式,但有些具體題目仍需要書寫格式,所以,格式一定正確,除了題干中出現“不拘泥于格式、不要求格式、書寫主要內容即可”等不需要格式,其他一律書寫格式。
2、邏輯。貫徹執行邏輯書寫一般情況下,第一需要按照該文種邏輯,第二按照材料邏輯。
3、內容。圍繞作答對象及作答任務,回歸材料梳理出與作答對象相關內容,按照一定邏輯書寫即可。
五、申發論述
申發論述題關鍵一點是對文章立意的把握要正確、準確。申發論述題文章立意來源于材料,具體論證分析還需要考生具有個人素材積累。因此,需注意以下小技巧:
1、把握核心立意。第一,認真審題。審題干中的關鍵詞和邏輯關系,關鍵詞一定有而邏輯關系不一定有。第二,回歸材料印證關鍵詞,并通過材料的梳理尋找分論點角度。
2、分論點角度選取要有區分度。分論點常選取意義角度或對策角度。分論點尋找時,選取角度即可為并列關系也可為遞進關系。盡量避免對策角度和意義角度分論點交叉使用。
3、文章結構建議選擇五段式。可采用五段三分式,即三個分論點的文章。當文章主旨更傾向于書寫兩個分論點時,也可采用五段二分式,即兩個分論點,多加一段過渡段最終形成五段式。
國考申論備考指導精選篇2
一、立意
立意=標題=文章的核心思想=命題人傳達的主要思想=判斷是否偏題的標準
特點:要死要活
死:一篇文章的立意應該是唯一的
活:論證立意的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
舉例:材料主題:實現司法公正,建設法治國家
問題1:工作人員采用刑訊逼供的手段收集證據,影響司法工作;
問題2:媒介審判的壓力影響司法公正;
問題3:公檢法三者之間的錯位關系,會弱化法院的制約作用。
對策一:工作人員應依據法律規范進行收集證據;
對策二:應引導和規范媒介審判;
對策三:理順公檢法三者之間的關系,強化法院的制約作用。
立意的要求:
1、正確:一定要緊扣題目和材料主題尋找到適合文章核心的立意;
2、明確:一是含義要明確,二是立意要集中;
3、深刻:立意一定要體現文章的核心思想,要透過材料的表面看本質。
二、標題
標題是展現文章核心思想的窗口,是立意的外在表現。標題=立意=總論點,標題應該簡潔的、明確,不能模棱兩可,并且語言應該是申論用語。
錯誤的標題:淺談___或者___問題之我見
錯誤的標題:一個窮畫家和富婆的曠世之戀
正確標題:健全應急機制 應對突發事件
三、論點
申論文章一般都有論點,論點有總分論點之分,總論點=文章標題=核心思想,而展開的段落就是論證總論點的,也就是分論點。總論點應該包含分論點,分論點之間是遞進和并列的關系。
總論點:建設街區制,實現資源共享
分論點1=建設街區制,要科學規劃街區制
分論點2=建設街區制,要宣傳于民之利所在
分論點3=建設街區制,要將街區制制度落到實處
四、內容
充實:有理有據。理:有理論政策文件支撐,據:有相關社會熱點事例。
舉例:材料的主題:創新農村發展模式,建設農村美好家園
十八大報告強調我們要建設美麗中國,而農村美麗,是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部分,為此習近平指出:國家要美,農村必須要美,國家要富,農村必須要富,國家要強,農村必須要強,才能將農村建成適合人類的生存的美麗家園。然而在這愿景下,農村面臨諸多不足,隨著城鎮化發展出現大量人力資源外流、現代文化價值理念與鄉村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相沖突,基礎硬件設施的缺失,這不僅不利于縮小城鄉差距,更會阻礙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因此應創新農村發展模式,建設農村美好家園。
五、結構
一是完整:有開頭、主體和結尾;二是結構勻稱。
對于申論文章的寫作有兩種文體,即政論文和策論文。所謂政論文就是論述與主題相關的意義;所謂策論文就是論述與主題相關的對策。對于一篇文章是寫政論文還是策論文應依據材料而定。
國考申論備考指導精選篇3
一、注意積累方向,培養政府思維。我們日常看的新聞也好,看的時政也好,有些同學要么是走馬觀花,要么是記住事件作為例子,再或者記一記領導專家講的話。其實,對于申論、面試,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思維,那什么是政府思維?說白了要了解我們的國情,黨政,同時要心系于民,不能只是為了某個話題而去談論某個話題,一定要站位準確。那平時如何積累呢?可以多看看我們當下時政內容,同時,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為什么這么解決、如果是自己如何處理、會有其他處理方式嗎……另外,切忌假大空,一定是腳踏實地地想,踏石留印地做。
二、語言表述嚴謹,符合機關用語。關于申論寫作,很多同學為了“寫實”,很多接地氣的語言就浮現了,行不行呢?其實沒有錯,但過于口語化的文章,看不出個人的思維和邏輯的新穎式,也體現不出我們報考公職單位的態度。因此,無論是筆試申論還是未來面試,語言的氛圍和語境,以及語言表述,也一定要合適,所謂合適就是:寫的或者說出的語言一定是有根據且很嚴謹,這不僅體現你的性格嚴謹,也能看得出你的處事風格。所以,平時多聽聽一些官微的主播報道,聽聽他們如何論述事件,做到每個字都是有作用的,每句話都不是廢話的精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