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論考試對策題攻略
近年來,通過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供考生們選擇的申論復習資料越來越多,許多年前無申論資料可用的窘境得以突破。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公考申論考試對策題攻略,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公考申論考試對策題攻略篇1
(1)初期備考,日常積累階段
這主要針對的是備考比較早,且初次接觸申論考試,對考試的內容都還不夠了解的考生來說的。初期階段的備考主要要注重兩方面內容。
第一,要對申論考試有基本的了解。了解申論考什么、怎么考,包括申論考試的主要題型、每個題型的基本答題思路等。同時,對于申論材料通常涉及什么熱點話題也要有基本的了解。具體來說,可以查看四川歷年的申論真題,總結出題的形式,以及材料涉及的熱點,保證在提到申論考試的時候,不再兩眼一抹黑,而是心中有基本的框架。
第二,要注意關注時政熱點。申論中的選材往往都是涉及社會文化民生、政治經濟生活、法律法規國家新政等方面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抑或是發生在國內外影響社會轟動的一些大事件。這些材料能反映出某一典型性的主題,需要考生加以分析。若考生對這些材料都很陌生,有可能答題就會偏離材料本身的主題或者命題者本身的命題意圖。所以我們要在平時培養我們的時政敏感度,全面了解當前發生的熱點,具體可以通過新聞聯播,閱讀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政府報刊的方式來進行。另外,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熟悉比較官方的表述和措辭,在申論寫作中適當運用,可以使自己的語言更出彩。
(2)中期備考,實戰演練階段
由于申論題目要求的作答題目較多,許多考生可能懶得動筆寫,只是在頭腦中想想思路就覺得是復習好申論了,事實上,這樣的復習是非常不到位的,思路再清晰,如果不能通過流暢的文字,在限定字數內反映在試卷上,那再好的思路也不能轉化為分數。因此,在考試前,考生一定要花足夠的時間動筆寫一寫答案。
另外,初期掌握的各種答題思路只是一個籠統的框架,在復習過程中如果覺得自己對某個題型的作答方法掌握得差不多了,可以做下歷年真題測試一下,看看有沒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查漏補缺,最終將各種框架內化為自己的思路。
最后,在做完一道題以后,一定要善于總結。有的考生認為練習題就是要盡量做多的題,實則不然。在作答一道題目后,結合參考答案,盡量擴展自己的思路,總結出盡可能多的思考角度,比盲目練很多題,結果每道題的答題角度都是那么僅有的幾個要更有效果。特別對于論述分析題來說,寫好一篇文章以后,可以多看看同一題目的申論范圍,在此基礎上多修改、盡量想更多的論述角度,對于提高自己的論述能力十分有幫助。
(3)后期備考,考前沖刺階段
到了此時,考生仍不可放松心態,仍要堅持復習和訓練,否則,可能會前功盡棄。
一方面調整心態。越到臨近考試的時候,考生越容易亂了陣腳,而心態的好壞,直接影響前期復習的效果和最后的沖刺復習。這時要不斷地給自己心理暗示,之前的復習就是很好的強心劑,要堅信只要認真復習了就會有成果,不斷調整心態,堅持下來,積極備戰,充分利用好這最后的時間。
公考申論考試對策題攻略篇2
在利用這些資料時,考生們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一、部分考生對這些材料存有偏見,不愿學習這些資料,如:部分考生認為《新聞聯播》等節目里面的內容沒有實質性的意義。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新聞聯播》等節目是從宏觀的角度反映國內外形勢的電視類節目,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權威性、政治性、宏觀性,不太可能像地方性訪談類節目具備平民化、趣味化、細節化特點,作為有志成為未來公務員的考生們,務必要擺正心態,克服新聞聯播“大、空、假”這類錯誤的消極觀點。
二、部分考生并不完全了解學習這些資料的目的,不會利用這些資料到我們的申論考試實戰當中去,在此,希望考生們明白我們利用這些資料的目的是從中領會貫徹中央大政方針和社會熱點難題,學習其中的官方語言,剖析專家的合理化意見,并在觀后認真分析下這一政府挖掘出其實質、找出其背景、分析出原因,提出具體的對策。
三、部分考生覺得上述部分資料用詞較為官方、生澀,雖有心背誦,但記憶起來較為枯燥、困難。建議考生應該可以結合自己喜愛的多種方式記憶,比如可以采取“鸚鵡學舌”法,即在聽到或看到比較好的句子可以學著多說幾遍;也也可以利用“錄音復聽法”,即利用電子設備把自己朗誦出來的官方語言錄制下來,反復聽,這樣會在潛滋暗長中提高我們的申論寫作能力。
公考申論考試對策題攻略篇3
一、 問什么?
提出方案、措施、對策、建議等我們判斷為對策題,而且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找對策之前必須“對癥下藥”具體如下:
1.方案:是進行工作的具體計劃或規劃,一般包括工作目標、組織領導、工作原則或要求、具體對策等,方案更強調整體性、全面性和系統性。
2.措施或對策: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側重于實施,強調具體性。
3.建議:向他人提出的相關意見或主張。
知道區別之后找答案才有方向。
二、 你是誰?
對策題題干都會有設定身份的詞語,不同的身份,答題的方向自然不一樣。比如:假設你是街道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請你就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一條對策。你的對策如果是“要完善人口老齡化的法律法規”這就不符合身份了。
身份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執行者,即這個工作擬定身份者來干,提干中要求“措施、對策”。另一種是建議者,工作不是你來具體完成而是擬定身份者向別人或單位建議。
三、 找對策
找出對策一般可以用以下四種途徑:
1、材料中的對策
在材料中,如果出現提出、應該、將、建議、等動詞細心看是否是給定材料當中的對策。如果出現,并列關系的連接詞如:不僅……而且,同時等就要注意是否是具體措施。找到后直接抄來稍加潤色即可。
2、根據原因提對策
如果材料中沒有明顯的對策怎么辦呢?那材料中一定有出現的問題。找到問題后,通過問題去反推對策,比如材料中出現“對綜合治理的執行不到位”。那對策就可以反推為“組建專業隊伍加強對綜合治理的執行力度”。
3、根據自身的經驗提對策
這一點要求大家對給定材料有宏觀的把控,改定材料一般會有隱含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需要進行提煉結合自己的對于自身的經驗進行回答。在回答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策要具體全面,有一定的輕重緩急進行排序。
通過以上方法找到對策要有一定的邏輯寫出來
對策(措施、建議)= 主體+對象+方式+內容。
點評:主體、對象、方式、內容并不需要在每一條對策(措施、建議)中都體現出來,需要靈活處理。一般而言,應重點答出主體和內容,即誰來做,做什么。
四、書寫方式:
對策題不僅要會找答案,同時還要會寫答案,因為考生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對策沒有擴展,表現的比較空,這樣的話一樣不會得到滿意的分數。所以我們不只是要技術也要一定的套路去寫。我們可采用主題+對象+方式+內容的邏輯來書寫。比如:
市人口普查辦攜街道、居委會普查人員(主體),通過在社區擺設展臺、懸掛橫幅、發放公開信等方式(方式),就入戶登記問題向社區居民(對象)做出宣傳介紹(內容)。這個例子就是完整的對策作答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