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語文高考模擬題
廣東語文高考模擬題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忖度(cǔn) 蟄伏(zhé) 澄清(dèng) 驀然回首(mù)
B.框架(kuàng) 橫禍(hèng) 逡巡(qūn) 杳無人影(yǎo)
C.壓軸(zhòu) 迷惘(mǎng) 懲戒(chéng) 千秋萬載(zǎi)
D.揩油(kāi) 蠕動(rú) 混(hǔn)合 伺機而動(sì)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滾滾東逝的長江猶如一條藝術的長廊,三峽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迭出的奇境,變換的四季,涌動的江流,聳峙的山巒,無不令人心馳神往。
B.針對時有發生的電信詐騙行為,公安部門一方面加強宣傳,提高群眾的防犯意識,同時,還通過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C.由于這是進入汛期以來最大一次降雨過程,城鄉部分路段積水,市交警支隊領導親臨直播間坐陣指揮,通過道路視頻監控系統,即時調整警力,疏導交通。
D.中國畫中的仕女穿著貼體緊身的服裝,身材婀娜勻稱,面容端莊清麗,流連于花園亭臺,舉手投足之間流露著女性文雅甜靜之美。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若把黃河流域不同省份的民歌逐漸收集起來,本身就是一部編年史般厚重而又有層次感的書!
B.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的報告大廳,用一場精彩的演講,充分展示了中國人的平實、淡定、從容、自信,讓人見微知著,于“中國故事”中品味“中國精神”。
C.小孩被爆竹彈起的窨井蓋擊中,送進醫院搶救,最終還是不治身亡,父母悲痛欲絕,節日的氛圍被悲愴的哭聲沖淡了。
D.索馬里海域的海盜們裝備精良,動輒劫持商船,扣押人質,索要巨額贖金。相形之下,世界其他地方海盜活動的猖獗程度,均無出其右。
4.下列各句中,沒有病句的一項是( )
A.近期被網友們調侃為“中國式過馬路”的國人集體闖紅燈現象,不只是行人的錯,恐怕某種程度上與“路權不平等”、與數不清的“中國式國情”之間也難脫干系。
B.用“愛國”來感召年輕人投身工科沒有說服力,這并不是說年輕人缺少愛國情懷,或者愛國已經成為一種大而無當,而是將“投身工科”與“愛國”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邏輯缺陷。
C.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復制、獨一無二的標志,與之緊密相關的歷史傳說和故事,讓這座城市具有了濃厚的人文氛圍和歷史品位。
D.“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間成為韓國最流行的時尚短語,中年歌手鳥叔極具感染力的“騎馬舞”更是風靡一時,被大人、孩子們競相模仿。
5.把下面幾個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
?、僭诠糯?,這個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谠谝磺斜容^深入的科學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種信念驅使我們。
③對于數學研究則還要加上一點:這個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數學來描述。
④可是發展到現代,科學經過了多次偉大的綜合,如歐幾里得的綜合,牛頓的綜合,愛因斯坦的綜合,計算機的出現,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這個信念?
?、葸@個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簡單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6.請為下面這段說補寫一個結尾,以揭示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示。(40字以內)(3分)
維奧斯特是美國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問她最難忘的是什么,她說:“是我的21歲生日。”
接著,維奧斯特很有感觸地敘述了那天的情形:父親帶我到紐約去玩,我穿上盛裝,自覺漂亮極了。途中,我進了洗手間,在洗手間里照鏡子,得意得不能自己。當我從洗手間出來下樓時,人人都在看著我,難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嗎?隨后我聽到身后有響聲,回頭一看,原來我的鞋跟上沾著草紙,一卷草紙正跟著我滾下樓,我明白了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
“從那天起,”維奧斯特說,“每當我覺得不可一世時,總回頭看看。”
回頭看看, 。
7.仿照示例,在所提供的漢字中任選兩個加以拆拼,并用富有文采的語言描述它(句式不作要求)。 (6分)
示例 碑:卑微的石頭被賦予了神圣的使命,就執著地站立了一生。
供選漢字:值 品 恩 意
二、現代文閱讀(共30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考證是做學問的必要步驟,必由之路。特別是社會科學,你使用一種資料,一本書,你首先必須弄清楚,這種資料,這本書,是否可靠,這就用得著考證。你要利用一個字、幾個字或一句話、幾句話證明一件事情,你就要研究這一個字、幾個字或一句話、幾句話,研究它們原來是什么樣子,后來又變成什么樣子,有沒有后人竄入的或者更改的東西?如果這些情況都弄不清楚,而望文生義或數典忘祖,貿然引用,企圖證明什么,不管你發了多么偉大的議論,引證多么詳博,你的根據是建筑在沙漠上的,一吹就破。這里就用得著考證。必須通過細致的考證才能弄清楚的東西,你不能怕費工夫。
在進行論證時,我服膺兩句話: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古今中外,不管是自然科學家,還是社會科學家,哪一個人在進行工作時也離不開這兩句話。在開始進行一個課題的研究時,你對于這個課題總會有些想法吧,這些想法就是假設。哪里能一點想法都沒有而進行一個課題的研究呢?為什么要“大膽”?意思就是說,不要受舊有的看法或者結論的束縛,敢于突破,敢于標新立異,敢于發揮自己的幻想力甚至胡想力,提出以前從沒有人提過或者敢于提出的假設。不然,如果一開始就謹小慎微,一大堆清規戒律,滿腦袋緊箍,一點幻想力都沒有,這絕對不會產生出什么好結果的。哥白尼經過細致觀測,覺得有許多現象是太陽繞地球旋轉說解釋不了的,于是假設了日中心說。這真是石破天驚的假設,大膽的假設。沒有這個膽量,太陽恐怕還要繞地球運轉若干年。沒有大膽的假設,世界學術史陳陳相因,能有什么進步呢?
有了假設,不等于就有了結論。假設只能指導你去探討,去鉆研。所有的假設,提出來以后,都要根據資料提供的情況,根據科學實驗提供的情況來加以檢驗。有的假設要逐步修正,使之更加完善??陀^材料證實了多少,你就要在假設中肯定多少。哪些地方同客觀材料相違,或者不太符合,你就要在假設中加以修正。這樣可能反復多次,十次,百次,幾百次;假設也要修正十次,百次,幾百次,最后把假設變成結論。有的假設經不住客觀材料的考驗,甚至必須完全揚棄,重新再立假設,重新再受客觀材料的考驗。這就叫做小心的求證。
也有人靈機一動,提出了一個假設,自己認為是神來之筆,是靈感的火花,極端欣賞,極端自我陶醉。但是后來,客觀材料,包括實驗結果證明這個假設不能成立。在這個關鍵時刻,真正有良心的科學工作者應該當機立斷,毅然放棄自己的假設,另覓途徑,另立新說。這是正途。可是也有個別的人,覺得自己的假設真是美妙絕倫,丟掉了萬分可惜。于是不惜歪曲材料,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只選取對自己的假設有利的材料,堆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遷就自己的假設的結論。這是地道的學術騙子。
事情是什么樣子,你就說它是什么樣子。這是唯物主義,同時也是真理。同樣是真理,事情卻有大小。哥白尼倡日中心說,這是大事情上的真理。語言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弄清楚一個字或一句話的古音古義,這是小事情上的真理。事情有大有小,而其為真理則一也。有人夸大考證的作用,說什么發現一個字的古音,等于發現了一顆新星,這有點過分夸張。這樣的發現與哥白尼的日中心說是不能比的。不管怎樣,整個人類的歷史,就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歷史,這一點恐怕是無法否認的。從事各種工作的人,都在自己的領域內追求真理、探索真理。
(選自《季羨林自選集》,有刪改)
8.下列對“考證”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考證的過程就是弄清楚所使用的資料是否可靠的過程,做學問就是考證,社會科學研究中考證尤其重要。
B.當我們使用某些字句時,要考證這些字句原來的樣子及變動后的樣子,弄清楚是否有人為添加或更改的情況。
C.考證能為議論提供可靠的依據,不加考證而貿然引用材料證明觀點,這樣的觀點就成了無本之木,不能成立。
D.考證一字的古音等于發現一顆新星的說法無疑夸大了考證的作用,因為考證的作用無法與哥白尼日心說的意義相比。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本文作者推許“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態度,并要求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在課題研究中秉持這一原則。
B.大膽的假設要突破舊有看法或結論的束縛,提出以前沒人提出或沒人敢提出的假設,但“大膽”并不意味著可以胡思亂想。
C.哥白尼提出日中心說是建立在細致觀測基礎之上的,這一大膽假設改變了世界學術史陳陳相因的狀況,推動了學術進步。
D.對假設中與客觀材料相違背或不太符合的部分,都應加以修正,而對已被客觀材料證實的部分都應加以肯定。
10.概括考證在學術研究中的作用。(不超過20字)(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21分)
我帶你走一條新路
蔣韻
北京的家,在郊區一片大曠野上,離城自然是遠的,它在理論上屬于順義區,可順義城內的“肯德基宅急送”從不接這小區的外賣單,說它早超過了人家送貨上門的區域范圍。它準確的地理位置,至今我也說不明白,只知道,它就在潮白河邊上,潮白河堤的防風林帶,現在差不多是我們小區茂密的圍墻。我們的小區,以“城”命名,它也幾乎就是一座小城,很有一些規模。曠野中的孤城,怎么也抹不去的,是那種伶仃突兀的感覺,還有它的荒涼。
剛搬來時,最大的困難,是不認識路。進城(北京城區)、去順義、或是機場,四處碰壁。這里不通地鐵,只有一路始發的公共汽車到東直門,千山萬水走的還是塞車最要命的機場輔路。小區自己倒是有班車,但一天畢竟只有那么兩三班,到底不方便。所以,出行只能是自己開車。丈夫是新司機,又是一個從不辨東西南北的路盲,而我,認路的本領還不如他,基本是個癡呆,一到關鍵時刻總是犯南轅北轍的錯誤。就連導航儀,到了我們那片河灘上也噤聲失語。我們的車,常常像沒頭蒼蠅一樣在曠野各條岔道上左沖右突,不知道它要上哪里去,而車上的我們倆,心里一片茫然。
很久以前,有一晚,在冬天的紐約,孟京輝和廖一梅夫妻倆約我們在時代廣場見面。我倆匆匆打車來到目的地,站在那面巨大而絢麗的電視屏幕下方,站在流光溢彩熙熙攘攘卻無比陌生的街心,尋找著唯一熟識的那兩個身影。而他倆,則在一處背風的建筑之下,完全不抱希望地、等待戈多一樣地等著我們。京輝對一梅說,“他們絕對找不著我們,這么大的廣場,又沒說具體的地方,怎么可能找得到?”話音剛落,一梅就驚喜地看見了人流中的我倆……我們四個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人,就這樣,在璀璨的時代廣場,會合了。我們笑著喊著抱在了一起,就像一小塊溫暖的親人的島嶼,抵擋著洶涌的黑夜和陌生。那一晚,我們甚至覺得自己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跡。
當我們的車迷路時,特別是夜晚,不知為什么,我常常會想起這一幕,想起這個紐約之夜。
漸漸地,路走熟了,東西南北,有了方向感。于是,丈夫開始有意識地探路,尋幽探勝一般地尋找那些更近、更合理、更平坦或是更安靜的道路。我離開北京好一段日子,回來時,他去機場接我,對我說,“我帶你走一條新路,你一定喜歡。”
那是一條村路,兩邊都是田野,非常安靜。路面是柏油鋪的,有一種河流般的靜謐。走在北方的大地之上,那些通向遠方的公路,常常這樣給人河流般的錯覺。那一年,我和丈夫兩人徒步“走西口”,從此,河流般的公路,就成了鐫刻在我心里的畫卷。眼前這條路,雖沒有雁門關外公路的那一種壯闊荒涼,卻仍然給我悠遠的河流的感覺。路兩邊,是高大茂密的白楊樹,雜有一些槐、柳,都是北方親近、樸素、美麗的樹,卻奇怪地讓我想起“正大仙容”這幾個字。風中,陽光下的樹葉燦爛地喧響著,濃蔭遍地,更顯出了道路的平坦靜寂。
我喜歡這路。
第二天,去城里接女兒,和她一起約會了一位朋友,吃了晚餐,聊天,回家時夜已很深。路上,下起了雨,車里放著音樂,是女兒愛聽的維塔斯的歌。俄語的維塔斯,一句也聽不懂。丈夫開車,走高速,走大路,終于,從大路上拐向了這條小路。夜更深,雨下大了,雨打在樹葉上,唰唰唰唰,更壯大了聲勢。這路,原來沒有一盞路燈。我們的車,穿行在沒有路燈的黑不見底的雨路上,白色的車燈,射出去,小心翼翼地照出一團雨霧、路面和濃密的樹影。我們三個人,此時,都屏住了呼吸,只有維塔斯,他的非人類的海豚音,在車里、在這雨路中,高亢地、遼遠而尖利地回蕩著,像是神的聲音,來自天外,來自不知道的神秘地方……我們就在這神的聲音的引領下,在這夜雨的黑暗中,不知所往,似乎,一步一步,接近著一個秘密,一個神秘的肅穆的大秘密。車碾著雨水,變成了方舟,小小的親人的方舟,對抗著無邊的黑和未知。
那一晚,當遠遠看見我們“孤城”的燈光時,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那是家,到家了。
11.文中丈夫找到的“新路”是一條怎樣的路?(3分)
12.賞析文中第2段劃線的語句(4分)
13.文中第3段詳細地描寫樂紐約時代廣場朋友相聚的場景,有什么作用?(4分)
14.文章首尾段出現的“孤城”,含義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兩次寫到“孤城”?(4分)
15.你對題目“我帶你走一條新路”如何理解?結合全文,簡要評析。(6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6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8分)
圬①者王承福傳 韓愈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天寶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馀,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養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擇其易為無愧者取焉。
“嘻!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或曰:‘死而歸之官也。’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將富貴難守,薄功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為也。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
(節選《古文觀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