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聯合模擬考試語文試卷題(2)
(1)下列對這篇小說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中以“她們”作為主人公的代稱,其中即使有一個女孩有名字,也是最為平常的“二丫”,暗示了“她們”具有普遍性。
B.“長途汽車拖一股白煙,拐過溝岔不見了”刻意表現了城市對這些進入城市務工的農村女孩的遺棄。
C.女孩兒們唱的三首歌看似隨意,其實體現了作者的匠心,它們都含蓄的體現了女孩們對家鄉的懷念。
D.她們用紙巾擦火車的茶幾和汽車的玻璃,還擦了幾次鞋這一情節表現了她們已經接受了城市文明。
E.小說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既展現出典型的農村環境,又帶有鮮明的主觀色彩,豐富了整個小說的內涵。
(2)請分析小說中“她們”的形象特征。(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簡要分析標題“誰先看見村莊”的涵義。(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小說在藝術構思上很有特色,請結合全文簡要賞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題。(25分)
高登義:與天知己 其樂無窮(節選)
劉文嘉
1975年5月4日,中國登山隊隊長鄔宗岳不幸在珠峰滑墜犧牲,其他隊員也因為天氣惡劣、糧草斷絕,不得不在5月9日下撤。
登山隊下撤后,大氣科學組負責人高登義深深反思:極地預報難,失誤時有發生,必須更加嚴謹地為繼續登頂做好預報。他開始靜下心來分析高空風歷史資料,和拉薩局老氣象員研討,每天在絨布河谷施放6次-8次無線電探空氣球。終于,他發現5月25日-29日還有一次小風好天,可以登頂!
1975年5月27日下午,中國登山隊一行九人終于成功登上了珠峰,并精確測量出珠峰的實際高度——8848.13米。中國登山隊豎立在珠峰頂端的“覘標”(用來測高的標尺)被后來的國際登山者視作珠峰的精神象征。
十年的登峰歷程讓高登義總結了無數規律,也產生了一個巨大困惑。在多次登峰過程中,每當到達海拔7000米至8000米之間時,風速和風力就變得詭譎多變,開始是八九級,幾小時后又變成三四級,令人詫異。1980年4月,高登義帶隊在珠峰西側海拔5700米處建立氣象觀測站,發現了大風的玄機——每當高空盛行西南風時,珠峰北坡上空7000米至10000米高空就處于背風波動區域,氣流上下運動劇烈。高登義將氣流運動的產生原因和精確數字公布在關國第二屆山地氣象會議上,獲得了一致好評。
1988年歲尾,中國第6次南極考察隊揮戈南下,準備在東南極大陸上建立“南極中山站”。49歲的高登義負責此次科考的天氣預報工作。
剛過南半球西風帶,“極地號”就被堅硬的南極冰撞了一個大洞,不久又被普利茲灣的“冰壩”困住,在浮冰圍困中,船上116條漢子度過了1989年的元旦。1月14日,晴空萬里、氣溫回升,“極地號”前方的浮冰紛紛破裂。機會來了。船長親自操舵,“極地號”小心翼翼地沿著冰山間的狹窄水道滑行。曲折蛇行了兩個多小時,終于到了離岸四百米處,一時間,全船上下熱血沸騰、歡呼雀躍。船停下后,高登義觀察四周,發現“極地號”左前方有冰川運動的痕跡。登山怕遭遇雪崩、行船怕邂逅冰川,高登義馬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副:“此處萬勿拋錨!”
真被高登義說中了。是日晚,還沒等測量水深的小艇回來,大冰崩爆發了,巨大的冰山翻滾著呼嘯而來!
“觸手可及。”高登義描述當時的冰山,“我趕快抓緊時間拍照。”居然還在拍照。
“您不怕么?”“怕呀,可是怎么辦?這個景象太珍貴了。”
高登義所拍照片是這場冰崩唯一的畫面記錄。這張珍貴的照片上,混雜著冰雪的水柱如同核彈爆炸的蘑菇云一樣,巨大駭人。
船長迅速命令起錨、將船倒退行駛,找準位置從兩座大冰山的擠壓中退了出來。
第二天下午,蘇聯南極站通過高頻電話轉告科考隊:“晚十點起,有西風;夜里十二點起。有兩米的漲潮;還有更大的冰崩。”船長急了,一指高登義:“你是專家,你說還有沒有冰崩!”高登義也急了:“我說沒有!”
真就沒有。全船平安地度過了一個晚上,一場虛驚。冰崩不再發生了,船卻被冰山和浮冰繼續圍困。這次,不僅船長,科考隊總指揮陳德鴻也來求助高登義:“周圍浮冰能開么?”
高登義沉思了一下,“能。”“大概多久?”“至少一個星期。”一周之后,浮冰裂縫了。隊員們開始突圍、登陸、建站。記者問高登義,就那么準?這是一個科學家的直覺么?
老科學家哈哈一笑,不是,是碰巧。我說一個星期,是為了穩定軍心,在最壞的情況沒出現前,人沒必要自己嚇唬自己。極端困難時期,領導者的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啊。
總是這么鎮定。對自然和自身都有深刻認識的人,才會歷練出這種鎮定。恰如知名戲劇家金乃千教授送給高登義的賀壽詩:“耿耿赤心情不斷,脈脈衷腸意更濃。南極圈里知天命,任爾喚雨與呼風。”
相關鏈接
①高登義,著名大氣物理學家,1939年出生于四川省大邑縣。1966年、1968年與1975年,先后三次參加了對珠穆朗瑪峰的科學考察……(摘自“百度百科”)
②“大氣物理學家高登義的人生,很符合儒家的成長節奏。”——劉文嘉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1975年5月初,由于極地天氣預報失誤,中國登山隊隊長鄔宗岳不幸犧牲,其他隊員也被迫下撤。
B.“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高登義經過靜心研究和嚴謹探測,終于準確預報了適宜登頂的好天氣。
C.珠峰海拔7000米至8000米之間,風速和風力變得詭譎多變,這是國際登山者的共同困惑,高登義發現了其中的玄機。
D.中國南極考察隊在東南極大陸上建立“南極中山站”的過程中,先后經歷了船被撞破、被浮冰圍困、遭遇大冰崩等考驗。
E.高登義斷言不會再有冰崩以及浮冰會在一周后散開,其實并無充分的科學依據,只是為了在最壞的情況下穩定軍心。
(2)從材料看,高登義具有哪些精神品質?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曾說:“大氣物理學家高登義的人生,很符合儒家的成長節奏。”請根據材料,簡要分析高登義的成長節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傳記有哪些特色?請簡要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1)今年起,一度呈低迷態勢的日本地方機場一一靜岡機場,由于中國游客的“爆買”態勢再次變得熱鬧起來,其_______的幾條路線達到了令人可喜的載客率。
(2)統計數據顯示,9月和10月,在披露到期收益數據的理財產品中,共有33款銀行理財產品提前清算,高收益產品可謂_______。
(3)廣東省今年秋旱進一步凸現,入秋以來雖然勉強落了幾場小雨,大秋作物沒有干死,但收到手的糧食卻_______。
A.屈指可數 鳳毛麟角 寥寥無幾 B.鳳毛麟角 寥寥無幾 屈指可數
C.鳳毛麟角 屈指可數 寥寥無幾 D.寥寥無幾 風毛麟角 屈指可數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作為一個沒有貢獻過任何重大的現代意識的發展中國家,今天,中國的儒家思想在世界上還有多大影響值得我們思考。
B.語錄相當于雞骨,再加一些好人好事,這是雞肉,再撤上抒情的鹽和道德的味精,最后貼上經典解讀的商標,就是老少咸宜的心靈雞湯。
C.徐克電影《智取威虎山》贊譽有加。評論人徐鵬遠卻認為這只是題材的親切感、徐克的個人品牌、同檔期姜文電影差評共同作用所致。
D.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能否世界化,關鍵在于它自由批判的人文精神、獨特杰出的原創特征、人類共同價值的信念。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為了迎合應試教育,不少考生們從老師和教材那里,學會了書寫一種喪失了思維能力的政治正確的抒情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網絡題材改頭換面后進入高考作文,這不但要求考生關注日常新聞,還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與價值判讀能力,因它無法依靠日常生活中的死記硬背來完成。
①從本年度的高考作文便可看出,網絡熱點對出題老師有著較大的影響
②可喜的是,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有改變這一畸形文化現狀的良好愿望
③這得力于十余年來,略顯囪由的網絡輿論,對現行教育體制的積極干預
④漢語就此淪陷為一堆歌功頌德、毫無邏輯、軟塌塌、濕乎乎近乎軟體動物才使用的語言垃圾與泡沫。
⑤于是,漢語的靈韻在現行教育體制的擠壓下,片羽不留,芳魂渺茫
⑥重慶卷的《租房》,顯然是受了香港影星舒淇的一則微博的啟發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句不超過14字。(6分)
春晚從1983年誕生以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王曉漁所言:如果說最初“沒有春節便沒有春晚”,后來則逐漸發展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顛覆的可怕之處,不僅僅在于它顛覆了春節傳統,還顛覆了春節的主體。
春晚全名“春節聯歡晚會”,潘知常將“春節聯歡晚會”拆開后觀察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聯歡”是春晚所喻示的意義指歸,而“晚會”則是春晚所提供的表演平臺。春晚通過消弭距離、時差和人的能動性,使得變動的空間感、流動的時間感被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傳媒以及固定的國家主義想象所產生的的民族共同體所取代,逐漸躋身為春節的固定符號,并在春節之后繼續殘留于腦海深處,流竄于日常生活。
17.下圖是某網站“春天的印記”圖片集里的一張,請根據圖片,發揮想象,描寫一個場景表現這一主題,要求:語言生動形象,使用兩種修辭手法,字數在60至80字之間。(5分)
六、寫作(60分)
18.張潮在《幽夢影》中說:“律己宣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你對此有何看法?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東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聯合模擬考試語文試卷題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
看過“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