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七年級語文期末試題
北師大七年級語文期末試題
A、水波粼粼 分歧 剎時 癱渙 B、寬宏大量 臉頰 陰蔽 感概
C、小心翼翼 綻開 慫涌 威攝 D、洗耳恭聽 訣別 發髻 啜泣
2、下列詞語含義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匿笑(偷偷地笑) 喙(鳥和昆蟲的嘴) 忍俊不禁(忍住笑)
B、烏有(虛幻,不存在) 倏忽(忽然,很快)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獸類)
C、清冽(水清涼) 枯涸(干涸,沒有水)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
D、佇立(長時間站立)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滑稽(狡猾,引人發笑)
3、2011年5月12日故宮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送了一面錦旗,錦旗上有八個字“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錯將“捍”字寫成了“撼”字。照片曝光后,網民一片聲討。17日故宮博物院在網上公布了一封致歉信,致歉信內容如下。(5分)
尊敬的各位公眾:
由于我們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贈送的錦旗上出現錯字,謹向公眾致歉。
此次贈送的錦旗由院保衛部門負責聯系制作。由于時間緊,錦旗從制作場地直接錦旗帶到贈送現場,未再交院里檢查。下午媒體播出后,院里才發現把“捍”寫成“撼”的嚴重錯誤。尤其錯誤的是,在媒體質疑時,該部門仍未請示院領導,繼續堅持錯誤,乃至強詞奪理。不僅誤導公眾,而且使故宮聲譽受到嚴重影響。
事情發生后,院里進行了認真調查,給予當事人嚴肅的批評教育,并采取了補救措施。故宮博物院現正組織全院各部門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堵塞漏洞,增強工作責任心,進行全面整改。
①、第一段劃線句子缺主語,請在合適的地方補上。
②、最后一句有個詞使用不當,請去掉,這個詞是
③、從書信寫作格式看,還少了什么,請補上。
4、名著閱讀。(8分)
(1)《繁星·春水》是冰心的詩集,現在你要想同學推薦這本書,請從內容或表現手法的角度進行推薦。(3分)
(2)有人認為,冰心是一個散文作家、小說作家,不適宜于詩,《繁星·春水》的體裁不值得仿效,你的看法呢?(2分)
(3)依照下面的詩仿寫。(3分)
墻角的花,
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
谷底的樹,
5、古詩詞填空。(8分)
①、 ,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②、問渠那得清如許, 。
③、 ,歸雁洛陽邊。
④、《論語》中講到“學思”關系的句子是 , 。
⑤、《夜雨寄北》中詩人想像與友人團聚的句子是 , 。
二、現代文閱讀。(24分)
(一)十年前媽媽(10分)
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當這位老師正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在家里睡覺時,突然間,電話鈴響了,她接過來一聽,里面卻傳出一個陌生粗暴的聲音:“你家的小孩偷書,現在被我們抓住了,你快來啊!”
在話筒里還傳出一個小女孩的哭鬧聲,和旁邊人的呵斥聲。
她回頭眺望著一邊正在看電視的唯一女兒,心中立即就明白過來。
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為偷書被售貨員抓住了,而又不肯讓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編了一個電話號碼,才碰巧打到這里。她當然可以放下電話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責對方,因為這件事,和她沒有任何關系。
但自己是老師,說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學生呢?
透過電話,她隱約可以設想出,那個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驚慌害怕,正面臨著也許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
猶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對了,就這樣做。于是,她問清了書店的地址之后,就趕了過去。
正如她預料的那樣,在書店里站立著一位滿臉淚跡的小女孩,而旁邊的大人們,正惡狠狠的大聲斥責著。
她一下沖上去,將那個可憐的小女孩摟在懷里,轉身對旁邊的售貨員說道:“有什么跟我說吧,不要嚇著孩子。”
在售貨員不情愿的嘀咕聲中,她交清了幾十元罰款,才領著這個小女孩,走出了書店,并看清楚了那張被淚水與驚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臉。
她笑了起來,將小女孩領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沒有問,就讓小女孩離開了,臨走時,她還特意叮囑道,如果你要看書,就到阿姨這里來,里面有好多書呢。
驚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飛一般的跑走了,便再也沒有出現。
時間如流水匆匆而過,不知不覺間,十年的光陰,一晃而過,她早已忘記了這件事,依舊住在這里,過著平靜安祥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門外響起 了一陣敲門聲。當她打開房門后,看到一位年輕漂亮的陌生女孩,露著滿臉的笑容,手中還捧著一大堆禮物。“你找誰?”她疑惑的問道,那女孩激動的說出一大堆話。好不容易,她才從那個陌生女孩的敘述中,恍然發現,原來她就是當年的那個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經順利從大學畢業,現在還特意來看望自己。
這個年輕女孩眼睛里泛著淚光,輕聲說道:“雖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為什么愿意冒充我媽媽,解救了我,但我總覺得,這十年來,一直都想喊您一聲,媽媽。”
老師的眼睛里,也開始模糊起來,她有些好奇的問道:“如果那天我不幫你,會發生怎樣的結果?”
女孩的臉上,立即變得陰沉下來,輕輕搖著頭說道:“我說不清楚,也許就會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師的心中猛然一顫,開始暗暗慶幸。自己當年在一念之間所做出的決定,竟然可以如此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
望著女孩臉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來。
6、當這位老師接到電話得知事情完全與自己無關,但她還是作出了施以幫助的決定,她作出這種決定的原因是什么?答出兩 個原因。(2分)7、“她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請問“這個念頭”指什么?(2分)
8、結合加點詞,談談對下面這句話的理解。(2分)
她 一下沖上去,將那個可憐的小女孩摟在懷里。9、文章開頭為什么不從小女孩偷書寫起,而是從這位老師接到電話開始?(2分)
10、找出文章中與標題照應的一句話。(2分)
(二)生命化妝(14分)
林清玄
(1)我認識一位化妝師 ,她是真正懂得化妝、而又以化妝聞名的。(2)對于這生活在與我完全不同領域的人,我增添了幾分好奇,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化妝再有學問,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問她:“你研究化妝這么多年,到底什么樣的人才算會化妝?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對于這樣的問題,這位年華已逐漸老去的化妝師露出一個淺淺的微笑。她說:“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妝,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妝一樣,并且這化出來的妝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那個人的個性與氣質。次級的化妝是把人凸現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妝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現她化了很濃的妝,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和年齡的。最壞的一種化妝,是化過妝以后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濃眉,大臉蛋的人竟化了白臉,闊嘴的人竟化了紅唇。”
(5)沒想到,化妝的最高境界竟是無妝,竟是自然,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6)化妝師看我聽得出神,繼續說:“這不就像你們寫文章一樣?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妝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嘆地說。
(8)“不對的。”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哪里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9)化妝師接著做了這樣的結論:“你們寫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妝師嗎?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妝,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這樣,你懂化妝了嗎?”
(10)我為這位女化妝師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為我最初對化妝的觀點感到慚愧。
(11)告別了化妝師,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這樣深刻的體悟: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那么,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
11、聯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點詞語“化妝”的具體含義。(3分)
①以化妝聞名:
②生命的化妝:
12、在與化妝師的交流中,“我”的認識經歷了這樣的過程:(2分)
好奇輕視→刮目相看→ →致敬→ →體悟。
13、第(5)段中說“化妝的最高境界是無妝的,是自然”,第(8)段中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這兩種說法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
14、文章最后一句“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中的“這個道理”指什么?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3分)
15、選出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恰當的兩項是( )( )(2分)
A.化師認為最底層的化妝扭曲了人的個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
B.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聽了化妝師的敘述后,“我”對化妝和化妝師有了新的認識。
C.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 充足,注意運動和營養,可改變體質。D.從與化妝師的交流中,“我”體悟到,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獨立自存的,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是從內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對化妝認識為線索,突出了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這一主題。
三、古詩文閱讀。(21分)
(一)閱讀下列詩歌答題。(6分)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6、詩歌的一、二兩聯和尾聯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17、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氣勢雄渾,感情真摯。
B.后四句想象天晴時登樓眺望,由渺不 可知的感受轉到晴川草樹的景象。C.尾聯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作者的思緒,與開頭意境相應,情融景中。
D.此詩起、承、轉、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變化,歷來被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
(二)閱讀《河中石獸》,完成下列各題。(9分)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①山門圮于河 ②嚙沙為坎穴 ③轉轉不已 ④但知其一
19、給下面句子劃一處停頓。(2分)
是 非 木 杮
20、有人說,紀昀這篇文章也是臆斷之作,老河兵的說法難以立住腳,你知道它的問題在何處嗎?(3分)
(三)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題。(6分)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①蚌方出曝 ②今日不雨 ③兩者不肯相舍 ④漁者得而并禽之
22、這個故事可以用一個成語概括之,這個成語是 ,含義是 。(2分)
四、作文。(3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心深處常常會有很多想法,這些想法有時卻與自己的言行相矛盾;從來都很執著,有時也想退縮;一直都漫不經心,有時也想認真……堅強中有時也想痛哭一場;是非前有時也想正義一回……盡管不曾付諸行動,但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請以“有時,我也想 ”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根據自己所寫的內容,將題目補充完整。(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