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背后的支點閱讀題及答案
知識背后的支點閱讀材料
?、倏茖W對于民富國強的重要作用已逐漸深入人心。然而,中國人的科學素養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事實(2001年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為1.4%,而美國早在1990年這一比例就達到6.9%),又使我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科學知識對于我們當然是重要的,但是相比之下,我們的血肉中最缺少的是科學精神的鈣質,而后者比前者重要得多。
②科學精神的解釋有很多,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公正、寬容等等,但是其精髓恰恰是懷疑和批判(獨立思考和探索),調查和求證(實事求是)。換句話說,就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能力。
?、劭茖W知識與科學精神的關系猶如魚和漁,顯然,授人以魚莫如授人以漁。后者是方法,是能力,是動力,是母體,是源泉。只有掌握或擁有了方法和動力,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知識和產品,并由此而改善我們的生活,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
?、苋绻荒茉诤闷妗岩珊团械尿寗酉绿岢鰡栴},我們的生活和研究就失去了活力和原動力。理性批判主義者卡爾·波普爾、哈耶克等人認為,人類不可能是全能全知的,人類知道的越多,就會發現自己無知的地方越多。懷疑和提出問題是人類對待自然王國的本能,正如笛卡爾和所說,“我唯一不懷疑的是我的懷疑精神。”
?、菰谂芯窈吞岢鰡栴}的驅動下,楊振寧、李政道對物質平衡和對稱提出了極大的懷疑。他們從理論上推導出了與物理學經典理論宇稱守恒截然相反的結論——宇稱不守恒,認為至少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的領域內是不守恒的。
⑥但是,懷疑和提出問題只是科學精神的一部分或前半部分,還需要調查研究和求證來解決問題。因為理論總是灰色的,至多不過是一種假說。果然,旅美華人女物理學家吳健雄用實驗證明了宇稱不守恒。懷疑和求證的結果是,楊振寧、李政道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盡管缺少吳健雄是一個遺憾。
?、咄瑯樱覀兛梢詰岩山⒃趯ΨQ理論上的對稱美,不對稱也可能是美的。例如,人體所有器官并不是完全對稱的,最為典型的是不對稱的獨角的犀牛,難道它不同樣體現一種美嗎?
?、嗖贿^,懷疑和批判、提出問題和獨立思考是要付出代價的。2000多年前,雅典的執政者為蘇格拉底羅織了一個罪名——不敬神(懷疑并批判神)和教唆青年,將其逮捕入獄。開脫和釋放他的條件是,以后再也不許他這樣探索和思考了。但蘇格拉底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不會放棄哲學的研究舜口教學。”
?、嵊谑牵K格拉底被掌權者送上了斷頭臺。然而,探索、懷疑、批判、提出問題卻永遠不可能被送上斷頭臺。因為,人類離開了這樣的科學精神,進化也就停止了。所以,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赫伯特·克勒默誠懇地對我們說,“要有好奇心,并批判性地去思考!……去冒險吧!”
?、忭槺阏f一句,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如黑格、歐拉等人也說過類似克勒默的話,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選自《百科知識》2002年第4期,作者田地)
知識背后的支點閱讀題題目
1.第①自然段括號內文字有什么作用?
2.文中列舉了楊振寧、李政道等人的事例以證明懷疑與求證的重要,你認為還有哪位科學家的什么事例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3.本文的題目是“知識背后的支點”,這里的“支點”指的是什么?
4.懷疑和提出問題,是具科學精神的重要體現。請你就本文提出一個疑惑或具探究價值的問題。
5.聯系學習實際,談談本文對你的啟發。
知識背后的支點閱讀題答案
1.用具體的數字作對比,證明中國人的科學素養大大低于發達國家。(意思對即可。)
2.略
3.科學精神。
4.略
5.略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有關中國的數據與美國數據”的對比來哦分析有關文字的作用。
2.本題是一道開放題。圍繞“懷疑和提出問題只是科學精神的一部分或前半部分,還需要調查研究和求證來解決問題”這一觀點來列舉事例,列舉的事例應準確、恰當、語言簡潔。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圍繞“科學的重要性”來分析“支點”的指代內容。
4.本題是一道開放題。比如“科學素養”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5.本題是一道開放題。圍繞“科學需要創新、懷疑、冒險”等角度并聯系平時的學習實際來談本文對我們的啟發。
看了“知識背后的支點閱讀題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