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體會3篇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不僅是明代四大奇書之一,而且還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小伙伴們寫的有關《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體會一: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于懷。
人們都認為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里,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只寫真正的三國,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么好看了。
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為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著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跡后,再回顧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很多人都說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么認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沖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斗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著諸葛亮和那一群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么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里孫權既沒有曹操那么兇猛,也不像劉備那么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匆匆忙忙地趕了一個下午,沒打完,也打不完,過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還是饒我吧。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體會二:
中國的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吧。《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還有《三國演義》。而我就看了其中的一部——《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一本家喻戶曉的書,其中的故事也是精彩萬分,有的還演變成俗語或成語。比如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樂不思蜀,還有好多好多。不僅這樣,《三國演義》中的英雄豪杰們也都是一腔熱血,他們的故事都讓我受益匪淺!
就拿劉關張三兄弟當個例子,原本不認識的三個人卻因為愛國走到了一起,一起上陣殺敵,一起同生共死!就是為了讓國家強大起來,他們的愛國情懷深深地讓我動容
說到愛國,我不得不說一下諸葛亮。他為了漢朝在興盛起來,在劉備去世后,一心料理國事,任勞任怨。還七出祁山,最終還是疲勞過度,升天了。只有“忠誠”這個詞才能形容諸葛亮,諸葛亮的忠誠是誰都比不上的!
《三國演義》這本書教會了我太多太多,這本書,很值得我們去看。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體會三:
在東漢末年,漢靈帝十分昏庸,很多人都被逼得沒有辦法,紛紛投靠大盤黃巾軍中,黃巾軍隊強大起來,劉備等人打敗了黃巾軍后,曹操和孫權的實力也強大起來,整個天下逐漸分裂為三個國家:魏國、蜀國、吳國,于是三國正式鼎立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根據史書《三國志》改編的,作者是小說作家羅貫中,所以書中的人物在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但因為是小說,故事經過了作者的再工。
書里把許多人物描寫得活靈活現,如:勇猛善戰的張飛和趙云,義薄云天、寧死不降的關羽,愛民如子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臥龍先生諸葛亮和鳳雛先生龐統等等。整本書圍繞了三國的君主曹操、劉備、孫權的斗爭來寫的。他們都自立為帝,想平定天下,斗了個你死我活,結果卻被晉王司馬炎統一了。
看完這本書,里面的英雄人物好像就浮現在我眼前,我從書里學到了很多很多,從這些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身上也學到了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