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同心圓教學反思
奇妙的同心圓教學反思篇一
奇妙的同心圓教學反思篇二
今年第一年教一年級,以前一直覺得教低端很好玩,到了自己真正接手了,才發現,其實也很累啊。剛開學的第一個月,面對這群好像什么也不懂的小家伙,總覺得上課好累,現在,開學已經第十周了,他們的表現越來越棒,我也越來越喜歡他們。所以,當這次要上公開課的時候,我毅然而然的選擇了一年級。《奇妙的同心圓》,看著好像并不難的一堂課,我相信孩子們能學的輕松,畫的快樂。這節課其實是以后所有造型表現課的基礎——練習線條和涂色。我把這節課的目標定得不高,就是讓學生學會畫同心圓,并持續激發孩子們的美術學習興趣。這么簡單的教學內容,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我和大師比一比。 出示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方塊與同心圓》,讓學生找找這里的造型、色彩元素。同時 我介紹了大師的生平,這位大師的繪畫售價曾近一千五百萬美元,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畫家,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認真畫畫的話,有可能超過大師。這樣一說,每個孩子都來勁了,都說自己能超過畫家,有了動力,畫畫就有激情了。
二、配上音樂畫畫。上課前,我找了很久的音樂,因為我覺得這堂課應該是很輕松的,同心圓應該是快樂的,所以,本節課我給學生配上了一段輕松愉快的音樂,感覺孩子們畫的時候特別帶勁。我既用音樂控制學生的作畫時間,又用快節奏的音樂加快學生的作畫速度。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畫畫是一種享受。
不過,這堂課我有一點考慮不周,那就是學生創作前,我雖然展示了范作,但是我沒有當堂示范,原本以為這個內容比較簡單,就不需要示范了,但在實際操作中,我發現個別學生在涂色上還是存在些許問題:涂色不勻。可能是第一次使用砂皮紙的原因吧,也可能是因為一年級的繪畫課比較少,所以,在下次的教學中,我應該加入示范這個環節。
總的來說,這節課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了線條和涂色的練習,雖然簡單,但是學生學得扎實。
奇妙的同心圓教學反思篇三
本課一開始我以圖片洋蔥讓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從觀察中找到自己的發現,這樣的導入貼近生活,更適合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這一環節的設計,我認為還是挺成功的,學生都能對洋蔥上的圓形有所發現,從而揭題“奇妙的同心圓“。接著我開始強化學生對同心圓的認識,以實物教具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讓學生從一個圓到多個圓的組合,再到螺旋形的比較,讓學生通過視覺上的認識,清楚地認識什么是同心圓,以及同心圓與螺旋形的區別。能干的學生還能說出同心圓的特點,如:圓心不一樣,圓形不一樣,顏色不同等,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引導,如:圓心可以很大,也可以非常小;同心圓的圓形可以是橢圓的、方圓的、甚至是不規則圓形的;顏色豐富多彩。示范表示學生更能輕松地把握這些特點。緊接著游戲環節,讓學生分組找找生活中的同心圓,這個環節的意圖我是想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升華到生活中的運用中,因為藝術源于生活,想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其實有著各種各樣奇妙的同心圓,課堂教學時,我設計了8張圖片的找同心圓,并且是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比賽,時間花費的過多了,其實學生在通過變魔術環節時已經明白了同心圓,這個環節還需要斟酌,篩選。之后共同欣賞同齡小朋友的作品,學生對這些作品都比較喜歡,他們在說感受的時候,都能說到同心圓的特點,教師從兩個問題去進行引導,第一:看了這么多的同心圓,你有什么感受?第二:這些同心圓美在哪里?師傅事后給出了寶貴建議,說課堂上這個環節,學生的作品還過于多了,特別是類似的作品可再精簡,就可以選擇4種不同的同心圓,讓學生自己進行篩選,挑挑自己喜歡的同心圓,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這樣學生的創作更加靈活多變。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美術課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美術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敘述:我們對學生所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是生活美術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而不是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待美術教育,因此才會將美術學習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讓我發現了生活中的美術教育……活中的美術課堂,讓我更多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課程,從而促使我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來組織課堂內容,才會更多的關注美術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
看了“奇妙的同心圓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