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務員考試方法梳理
職位選擇和筆試一樣重要,所以千萬不要由于重視公考復習經驗及答題方法,而忽視了報考時職位選擇的重要性。許多考生筆試分數很理想,但最終卻在沒能進入面試或在面試中失敗,主要原因是不小心跳入了“萬人坑”。
在職位報考時,需活用Excel表格的篩選功能,結合自己專業、學歷、自身興趣、往年招錄比數據、省職位表等多個因素進行篩選。盡量排除競爭者,選擇那些對專業、年齡、工作年限或應往屆、性別、民族、戶籍、從業資格證等限制多的崗位進行報考,限制的條件越多,符合條件的考生就會越少,相對而言會減少競爭,增加自己晉級的砝碼。
二、固定復習時間、科學規劃安排,復習效率與心態同等重要
對于初次備考省考的考生,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規劃公考復習時間,什么都想復習但又什么都復習不好,嚴格的公考復習方案才能事半功倍。這里有個經典的小竅門提供給大家,將每一天可利用時間統計出來制成表格,以1小時或90分鐘為單位,填入相應的復習內容,復習內容可以每周變動,甚至可以根據心情決定,這樣每天的復習時間就固定下來。內容可以變動,但時段一定,遇到情緒波動還可以在保證復習的情況下,給自己更多調整空間,這樣就不容易懶怠,能夠堅持下來。這也是單調的公考復習階段實用的復習經驗。
三、省考復習時長有標準嗎?多久為佳?
省公務考試從根本上是一種能力考試,考試復習需要的時間也因人而異,將復習時長控制在3-12個月是比較合理的。
第一輪:教材+專項訓練+申論積累
第二輪:做真題集+整理錯題集
第三輪:階段總結(最重要的一輪,適當提高時間分配)
四、公務員考試和其他考試的本質區別
普通的考試和公務員考試的本質區別是:普通考生會圈定考點,雖然少數時候超出范圍,但是總體上知識點是可控的。公務員考試是完全失控的,大綱中沒有圈定知識點,只有題型。所以使用傳統的應試方法對付公務員考試往往效果不佳。
省公務員考試方法梳理精選篇2
1合理安排答題順序
在公務員考試中,大部分考生的時間分配是不合理的,很多人都把資料分析留在最后(做)。當監考老師在最后十五分鐘提醒的時候,不少人就開始心慌,自亂陣腳,致使出現一些計算中不該出現的錯誤。因此像資料分析這種需要靜下心,仔細計算的題目千萬不能放在最后做,可以試著把數量關系或其他模塊放在最后做。公務員考試本就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戰役,合理安排答題順序,才是制勝的關鍵。
2精通考點
很多考生都知道資料分析需要計算,但是不知道資料分析的常見考點有哪些,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羅列一下資料分析一些常見的考點:
1.關于基期,基期量=現期量÷(1+增長率),但是考試中往往會出現關于計算兩個基期的差值或比值等變形考點,這要求大家要熟練掌握基期量這一基本公式,再依據此公式進行變形計算。
2.關于增長量,增長量=現期量-基期量,考試中常考增長量之間的差值或比值,例如國考資料分析中出現的一道題,問公共圖書館電子圖書藏量增長冊數約是圖書總藏量增長冊數的多少倍。這道題就是要在求出增長量的基礎上進一步計算,(刪去)求兩個增長量之間的比值。
3.平均值,在國考中涉及最多的莫過于平均值的考法,比如問全國平均每個公共圖書館月均流通人次約為多少“……這就要考驗大家找數據和計算的本領了,在課余時間大家不妨多加強此方面的練習。
4.比重類。比重類的題型也是國考常考的點,基期比重、現期比重、比重趨勢……例如國考中的一道題,問新登記注冊外商投資企業戶均注冊資本約比上年同期增長多少,這應該算是比重類題型中較難的題,不少考生在國考緊張的環境下可能題目都不是很懂,對于此題,首先大家要找到對應的數據,其次識別好此題考查的點是什么,此題考的是比值的增長率,那就要把的比值求出來與前期的比值相比較。
還有一些零星的小考點,在此就不一一例舉了,大家可以根據歷年的考題,認真總結。資料分析考查的內容并不是很復雜,相對于數量關系來說資料分析的考點較為單一些,因此大家要在戰略上輕視,在戰術上重視資料分析這一模塊。
3眼疾手快
資料分析是根據資料所給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因此資料分析首要的便是”找數據“,這是最基礎卻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一旦這一步走錯了,接下來便是”一步錯,步步錯,滿盤皆輸“。在時間緊張的考試中,大家需做到的便是快速找到題干所涉及到的數據,根據題干要求進行計算。
省公務員考試方法梳理精選篇3
第一、 申論一定要克服語病
讀懂讀透材料,這里指的是閱讀理解能力,
表達清楚,這里指的是文字表達能力,是寫官方語言的能力,
不論哪種文體,涉及到的句子的主干成分都是主語、謂語、賓語。
當然也有個別謂語不帶賓語,
一般來說,主要的殘缺項有幾種,
一是主語、謂語、賓語殘缺,
二是必要的修飾語殘缺,
三是關聯詞殘缺。
對于這類語言表述的毛病,
我們只需要從“誰干了什么”和“誰怎么樣”的格式去梳理檢查就可以。
知道缺少了什么成分,對癥下藥去修改就行啦。
第二、 答題一定要有邏輯性
答題時在保證要點齊全的情況下適當的凸顯邏輯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國考副省題為例,講的是“智能經濟”,
第一段提出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在哪里的問題,
第二段引出機器人峰會,
第八段指出“機器人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突破口和助力器”,
第九段到第十四段的內容是在介紹“機器換人”,
第十五段到第十六段闡述的是人才對該地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第十七段到第十八段是政府筑巢引鳳,吸引各類創新基因聚集,實現碰撞和發酵。
我們在作答這道題的時需要體現,
一是內容上的邏輯性,
二是要呈現材料的邏輯性。
第三、 要學會抓要素
材料中經常出現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幾種,主體對象、身份特征、做法、結果;
以上要素出現的地方也是要點愿意出現的地方,但是這種方法一定要通過不斷的練習;
能夠達到熟練度使用,否則光知道理論,缺少練習,學習效果也不能到達預期目標的。
小伙伴們,天道酬勤,公考就跟跑馬拉松一樣,
起跑最快的,不一定是到達終點最快的,
這期間還包括中間的路程,目前失意沒有關系,
只要你再堅持一下,一定可以達到勝利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