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排比句運用
公務員申論考試排比句運用(精選篇1)
在申論試卷中,大作文寫作占很大比重,且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在申論考試寫作的大作文的時候,除非考生真的不擅長寫文章,不然,我們不建議過多引用材料中給定的內容。大作文的正確寫法應該以自身的知識儲備,再結合材料中心思想,寫一篇即切合題意又與眾不同的作文出來。
議論文寫作,一般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這三要素中的論點決定著你的文章有沒有跑題,所以,找準論點在寫作中最關鍵。
我們先來看論點,一篇議論文的論點包括總論點和分論點,總論點在文章開頭,是材料和題干中所表達的觀點、態度或者看法,通常,一片文章的總論點只有一個,考生可通過閱讀材料找到總論點,然后結合題干,進行加工。分論點比較讓人頭疼,分論點來自于材料,是論證總論點的論據部分,分論點不太好找.
考生可從一下三點確定分論點:
1、通過題干確定分論點。通過分析題干給定信息,來判斷是否存在多個并列或者遞進關系的對策或者意見的語句,這種辦法最為直接,不過不太常見。
2、從材料中的對策和意見來分析分論點。根據材料結構,從分析和對策兩個方向來找分論點。這種辦法只需要我們從材料中提煉對策或者意義。
3、通過申論小題內容確定分論點,文章的分論點也是來自于材料,大作文前面的小題部分的題干一般也是來自材料,從小題題干入手,我們也可以提煉出部分分論點。
通過這三點,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確定分論點,之后,再在這個基礎上稍微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對文章進行修飾一下,只要不跑題不偏題,這就是一篇高質量的議論文。
公務員申論考試排比句運用(精選篇2)
一、道聽途說,裸考也能拿高分
平常總能聽見有人在耳邊說:“你看看某某某都沒怎么看申論,直接裸考,一下考了挺高一分數,比別人埋頭復習那么久考的都高,不要浪費時間在申論上了,還是把時間放在行測上吧!”“就是,你看我上次考試復習申論復習了那么久,考出來的成績一塌糊涂,這次我都沒復習,反而分數高了很多,看來,申論不用復習,裸考就能拿高分啊!”這些話聽多了,不自覺就會被蠱惑了,覺得自己裸考肯定也能考得不錯,干脆把時間都放在行測上,申論直接扔一邊,知道是怎么個題型就行了。學寶云課堂的老師認為,這種直接把希望寄托于那兩三個道聽途說的案例身上,其結果就是永遠在一個分數徘徊,難有提高。
二、“制勝法寶”——萬能模板
模板是很多考生最后的寄托,在沒時間復習申論或者不知道怎么寫作的情況下,模板就是那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在臨考前,考場外面總會有些考生手捧著一本寶典在那里念念有詞,期望在考場上能用到背誦到的模板。其實,所謂的“申論萬能模板”一點都不萬能,大家想一想,那么多人見過或背了這個模板,考試時都套用,閱卷老師見多識廣,一眼就知道你的文章是不是在套模板,所以拿高分是不大可能的。學寶云課堂的老師強調,申論考試不是古代八股考試,要求你用固定的格式寫作一篇八股文,申論重在要求根據指定材料進行分析,提出見解,并加以論證。總而言之,“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才是閱卷老師最希望看到的。
三、望眼欲穿,寄托機構命中考題
考生拿到考卷,最高興的莫過于看到之前復習的內容出現在了試卷上,也就是所謂的“命中試題”。有的線下培訓機構為了制造噱頭,以便在考生中營造口碑和聲勢,便用“命中真題”的概念來吸引考生,“命中率”是他們慣用的宣傳手法,也往往是最吸人眼球的字眼。每年都有不少考生會在心里,“只要報了這個命中率很高的班,我一定能拿到高分”、“這家培訓機構去年泄題了,都有考試原題,今年肯定又會命中試題,那我不就是賺啦!”將全部賭注都壓在這些培訓班身上。但事實上,所謂“泄題”、“命中”不過是這些線下培訓班自我炒作的宣傳手段而已,公務員局是絕不可能讓題目有機會泄露給這些培訓機構的。他們所謂的“命中”,大多不過是講課的材料湊巧跟考試真題沾了一點邊而已,在實際考試中,即便你提前看過他們的這些材料,也基本用不上。
公務員申論考試排比句運用(精選篇3)
一、開頭中的排比句(一)開頭排比句示例
示例1:想象力是推動文化繁榮的源泉,是革新社會發展的動力,是提振綜合國力的引擎。中國高鐵帶領人類走上飛速時空,是與想象力的對話;敦煌壁畫引領人類追溯藝術之美,是與想象力的共振;詩詞歌賦攜帶人類感悟文化奧妙,是與想象力的互動;想象力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力,在發展中服務人民,在發展中助力創新,在發展中歷久彌新。由此觀之,要使想象力的源泉得以長久,從科學、藝術及古文化等知識集群中挖掘探索無疑是明智之舉。
示例2:科技的發展拓寬了思維的廣度,藝術的創作升華了思維的高度,古文化的傳承綿延了思維的深度。載人航天器的飛行讓我們看到了全新的世界,認識了廣袤無垠的宇宙,開闊了視野;蒙娜麗莎的微笑讓我們不斷猜測過去的歷史,思索世紀的謎題,打開了幻想;史記的記載讓我們了解了歷史的種種,回轉思緒去構想,延續了夢想。想象力從來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是以科學之力,藝術之筆,古文化之翼為源泉,不斷的延展。因此,科學、藝術、古文化的發展,促進想象力的綻放。
(二)闡釋說明
這兩個開頭緊緊圍繞主題詞“想象力”展開闡述,且分別使用兩個排比,第一個排比使用的句式是“想象力是……的……(比喻詞)”“__的發展__了思維的__”,重點闡述想象力的意義和作用。第二個排比使用主要以想象力的三個源泉科學、藝術、古文化來選取實例進行展開,生動形象,快速切入主題。在語言的使用上也不拘一格,在緊扣想象力這一主題時,句式也進行了靈活變換。如此,既生動形象的展示了語言技巧,也在時刻向考官傳遞一種“我沒有跑題”的信號,是一種高明之舉。
二、分論點排比句示例(一)分論點排比句示例
示例1:以科學為基,塑想象力之臺。科學是一種敢于批判的態度,是一種不斷質疑的勇氣,是一種不斷求索的決心。正是源于這一發展初衷,我們人類的想象力被無數次延展。傳統產業借助機器換人實現了智能化改造,生產性服務業在科技邁步中展現了化蛹為蝶的風采。科技的本質是為人所掌控并為人類服務,它們的進步并非源于隨機的假設,而是有一條共同遵循的軌跡,即“在否定之否定”中,實現不斷超越;在“新事物代替舊事物”中,達成持久續航。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力,而想象力的迸發往往伴隨著科技的迭代與更新。故而,借助科學這一無盡寶庫,人類的想象力才能得以真正釋放。
示例2:以科學為基,塑想象力之臺。科學是一種推陳出新的態度,是一種破舊立新的韌勁,是一種革故鼎新的品質。正是源于這一初衷,我們人類的想象力才被無數次的延展。3D打印在科技與人文之間嫁接起溝通的橋梁,讓科學不再深邃;機器人表演,在技術與生活之間搭建融合的平臺,讓科學不再高冷;智能炊具,在簡單與實用之間啟動改變的大幕,讓科學不再呆板……科技成果的不斷迸發,科技財富的不斷創造,不僅與滿足民眾需求有關,也與促進社會進步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類在科學長河當中提煉出想象力的因子。因此,借助科學的引擎,才能推動想象力向前邁步。
(二)闡釋說明
瀏覽兩個分論點不難發現,在過渡句這一環節的寫作中經常穿插排比句,而且使用起來比較容易上手。這里需要在內容上把握兩個基本原則即可。一是素材選取一定是圍繞分論點關鍵詞,比如示例中主要圍繞“科學”這個角度詞來展開。二是過渡句可以是角度詞的內涵和定義,也可以是角度詞的重要性、價值意義或具體作用。再結合相應靈活得體并且頗有力量感的句式便能比較容易的展開行文了,也能夠保證我們文章的內容有質也有量。當然,排比不僅僅局限于過渡句,第二個示例當中省略號之前其實是一個更加經典的排比句,如果能夠在考場上淋淋盡致地發揮出來,也實屬不易,但要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三、結尾排比句示例(一)結尾排比句示例
示例1: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想象力并不高冷,它素來平凡,每個人都是想象力的種子。學會捕捉想象力,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可以讓歲月的腳步更加堅實,可以讓歷史的長空永綻光芒。想象力在創新中找到了社會發展的靈感,唯有在科學中徜徉,在藝術中漫步,在古文化中游走,方能讓想象力不朽,讓想象力永續。
示例2:想象力服務于個人,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想象力讓個體與眾不同,區別于別人,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想象力推動智能經濟的發展,為產業諸如藝術、文化等動力,提供新思路、新設計、突破歷史成績,創造輝煌成就。未來不僅是人工智能的時代,更是想象力的時代;想象力創造驚喜、創造奇跡、創造未來!
(二)闡釋說明
結尾的寫作要求是回扣觀點,升華主題,同時也要凸顯“豹尾”的氣勢。瀏覽兩個結尾,不難發現。排比句的使用位置通常有兩個。一是結尾的第一部分,直接闡述主題詞的其他意義或作用,內容長短也可以根據行文靈活把握;二是結尾回扣觀點的部分,通過對三個分論點的回扣,再結合排比修辭的加工,使觀點得以重申強調的同時,也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如果文章寫作基本功扎實的話,升華主題部分往往也是排比句經常使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