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復習生態類話題名言
公務員申論復習生態類話題名言精選篇1
所謂申論寫作,就是給考生提供公務員工作遇到的問題(帶有時政性、社會性的材料或素材),由考生對問題(時政性、社會性材料或素材)進行邏輯分析,從中判斷:這是什么性質的問題、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或因素有哪些、這個問題會帶來或產生哪些影響(正面或負面影響、正面結果或負面結果)、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處理意見或處理方案)、通過什么途徑解決這個問題(撰寫什么公文文體來表達內容和以什么文體來行文)。這是申論寫作的邏輯內容、邏輯思路,也是寫作的方法步驟。因此,這就要求考生在進行申論寫作(或考試答題)時必須十分熟悉申論寫作的邏輯內容、邏輯思路和方法步驟。否則,是寫不好“申論”的。
申論寫作對于大學生來說確實很難,因為申論寫作是一種綜合知識能力的體現,而大學生恰恰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因此應從提升綜合知識能力入手訓練寫作能力。主要方法有:一是抓住申論寫作材料或素材的根本屬性,各種寫作材料或素材有個根本屬性,就是都是行政事務,無論是什么專業的問題,都屬于行政事務范疇,在閱讀解析范文時,最重要的是把范文內容的屬性特征抽象出來,掌握各類范文材料或素材的行政屬性特征;二是訓練行政事務管理思維,公務員的核心職能是行政事務管理,因此應用行政事務管理思維去思考寫作材料或素材,并從行政管理角度去提出見解和解決辦法;三是訓練邏輯思維意識,應著重學習點邏輯學知識,尤其是形式邏輯學知識,形成邏輯思維意識,并按照邏輯思維的方式去認知寫作材料或素材;四是學習常用的機關公文文體,掌握寫作方法和寫作規則,形成基本的寫作能力。如果加強這幾方面的知識學習和訓練,增厚綜合知識基礎,那么,申論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快速提高。
公務員申論復習生態類話題名言精選篇2
1、練習不夠
面對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備考,很多考生都知道刻意練習的重要性。大量練習題目,可以更多地熟悉各種題型,做到心中有數,在考場上答題反應速度更快,答題準確率更高。但是,面對申論考試,因為是主觀題考試,有很多考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復習。每一次做申論題目,總是會發現自己寫的答案和參考答案差得很遠,因此,總是自信不足。久而久之,有很多考生在備戰公務員考試的時候,主要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行測方面,對申論備考采取放棄的態度。
面對申論,沒有實戰經驗、缺乏做題的技巧,又怎么可能得高分呢?不管自己的答案與參考答案差距有多遠,都要不斷地進行刻意練習,不斷熟悉各種申論題型,對比參考答案的套路,不斷加以借鑒和提高。一開始,你的答案可能和參考答案差別太遠,久而久之,你會學到套路、學到方法,和參考答案的差距會縮小。
2、總結不夠
有的考生備戰申論,簡簡單單做幾套題就算復習完了。而且,做完了一套題目,根本不知道總結。備戰申論復習,一定要學會總結。只知道做題、不知道總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那里,自己的優勢在哪里,自己的缺點在哪里,又怎么能夠提高呢?與其做10套申論考試題卻沒有進行一次總結分析,不如只做3套題然后每套題都好好總結,你的體會會更多,對于備考的幫助更大。
3、交流不夠
有些同學對申論這個科目的復習,本身就感覺很吃力,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與別人進行交流。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果你自己摸不到申論備考門道,可以和別人進行探討和交流,大家取長補短、分享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訣竅,說不定申論的備考效果會更好。
公務員申論復習生態類話題名言精選篇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呂氏春秋》
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庾信《徵調曲六》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白居易《策林二》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荀況《荀子·天論第十七》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漢.王符《潛夫論.釋難》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我們要攜手行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環境污染,那樣會得不償失,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個沉重的包袱。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生態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如果任憑環境無休止地惡化,人類在地球上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將是自己的眼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