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常識題型怎么做
1、平時多關注熱點素材和新聞,比如說利用抖音平臺、頭條平臺、以及各類公眾號進行知識的積累,各大類平臺都是相應的知識整理,都可以進行搜集整理。
2、做題過程當中及時把自己的錯題進行收集整理,將個套模擬卷之間的異同點找出,然后進行查缺補漏,對于已知的知識點,可以加深記憶,對于未知的知識點,需要著重的去補充。
3、要注意多方面地復習,注意地生活常識的積累,很多知識點其實都是高中學習的。
4、可以多做練習,分開知識點突破,比如說法律常識,其實無非是幾個突破點,比如說行訴的問題多那就可以多看這方面的常識。在比如說政治常識,無非是經濟、哲學、馬克思主義的額常識、時事等,可以分類地做專項練習。
5、建議做一個積累知識點的小本子,平時把錯的題都記錄在上面,這樣有助于記憶
行測常識判斷復習的誤區
一、常識單題分值比較低,答不答無所謂。
很多考生認為常識部分單題分值比較低。其實不然,在行測中,常識單題分值確實比較低,但也是因為行測130題,滿分100分,平均每題只有0.7幾分,但有些省份的行測題目為100道左右,滿分100分,所以常識的單題分值為1分或者接近1分,沒有考生想象的那么低。
二、常識反正不會,不用答,直接蒙就行。
很多考生這么想,都要抱著這樣的心態:常識部分,我不會,別人也不會。其中不然,常識部分如果不做,而是直接蒙的話,正確率真的就只有25%左右,而如果能花點兒時間做的話,普遍的正確率都在50%左右。所以常識部分如果不做直接蒙,被自己的競爭對手拉下4-5分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三、常識部分題量不大,拉不開多大差距。
從試題上來看,常識部分在17年及以前,吉林省考察20道題目,增加到了25道題目。但實際真的就只有這25道題目嗎?并不是,其他類型的行測考題也可能包括常識判斷知識點。
四、常識部分既然很重要,一定要花大量時間去復習。
常識部分雖然很重要,但并不需要大家花大把的時間去復習,主要靠的是積累。因為常識的考察范圍比較廣泛,容易無功而返。考生只需要每天早晚看一些,日積月累即可。
公務員行測常識題型怎么做篇2
1.首尾兩端法
首尾兩端法適用于有關歷史事件排序的選擇題。這類題型通常要求考生判斷一連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
此類題型可以采用首尾兩端法進行判斷(從頭或從尾判斷),即從這一串事件的頭或尾進行分析判斷,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無需對各事件的具體時間進行分析,這樣即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也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2.題干分析法
題干分析法,主要適用題干很長或者帶有詞語定義的行測常識題目。
尤其是對于詞語定義這樣的題目,定義本身可能就是答案,這樣在做題的過程中,小伙伴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題干上面,然后根據分析,對照選項,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3.詞義聯想法
詞義聯想法是指根據題干和選項中的信息詞進行聯想,從而選出與信息詞有關聯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的做法。
在解題的過程中,如果對于所考知識點不熟悉,發散性的聯想思維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4.排除法
排除法可謂是萬能法,它似乎適合于每一種題型。在解答客觀題時,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題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適合于單項選擇題。
在答題時,小伙伴們可根據自己平時掌握的知識,將最不適合的選項排除掉。如果選項中有自相矛盾的,可立即排除一個。
有些題甚至可以直接將其他三項排除掉,選出正確答案。在遇到比較難的題型時,即使不能通過排除直接得出答案,也可以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5.第一印象法
對于行測常識判斷中的有些試題,考生會有這樣的感覺。在讀完試題及選項的瞬間,大腦便有這樣的一個強烈的信號,此題選某項。
但靜下來仔細考慮時,卻又不知道為什么。這種情況下,小伙伴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進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來確定正確選項,便可將第一印象的選項選出。雖然這種選法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但這樣選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確的。
公務員行測常識題型怎么做篇3
常識部分考什么
一、科技常識
(一)科技史
對于科技史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每個時期比較重要的發明或是一些重要的科學家,大家一定要會區分不同的時期有什么樣的發明以及跟這個發明相關的科學家。
(二)基礎科學
這部分的內容包括了物理知識、化學知識、生物醫學知識和生活常識。通常在這部分的考察中十分喜歡把相關基礎科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來考場,考察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高新技術科學
在掌握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從六大高新技術入手,重點把握這些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結合時政,了解中國目前走在世界前列的高新技術,跟書本上的原理相結合。
二、文史常識
對于文史常識而言,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板塊:
(一)歷史常識
歷史常識中,比較愛考的是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代史。在中國古代史的考察中尤其愛考每個朝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在中國近代史的考察中尤其愛考重要轉折點上的重要事件或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