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細致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學任何一門功課,都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而要一鼓作氣,天天堅持,久而久之,不論是狀元還是伊人,都會向你招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一生物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最細致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篇1】
一、相對性狀
性狀:生物體所表現出來的的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為方式等。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二、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孟德爾遺傳實驗運用了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假說-演繹法,其一般過程是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檢驗假設、歸納綜合,得出結論。
2.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閉花受粉,自然狀態下是純種;品種多,差異大相對性狀明顯,易于區分。
(2)由單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4)科學地設計實驗程序。
3.相關概念
(1)、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
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性狀。
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沒有表現出來的性狀。
附: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出現不同于親本性狀的現象)
(2)、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
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
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DNA分子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決定1對相對性狀的兩個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相同位置上)。
(3)、純合子與雜合子
純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能穩定的遺傳,不發生性狀分離):
顯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隱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雜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不能穩定的遺傳,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
(4)、表現型與基因型
表現型:指生物個體實際表現出來的性狀。
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最細致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篇2】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
(2)溫度
溫度低,光和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
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制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于自養生物。
如:硝化細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將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進而將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細菌能利用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化學能,將CO2和水合成為糖類,這些糖類可供硝化細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最細致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篇3】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練習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單糖是不能再分解的糖②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生成麥芽糖③糖類物質不含N、P等元素④蔗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⑤健康人的尿液、胃液、汗液、唾液4種液體樣本,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
⑥初級精母細胞、根尖分生區細胞都有細胞周期,其化學成分也不斷更新⑦乳酸菌、大腸桿菌都含有核糖體,遺傳物質都是DNA,但并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
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④⑥
C.②④⑥D.②③④⑦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以及細胞分裂的知識,屬于考綱理解層次。單糖可以氧化分解,但不能再水解;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形成麥芽糖;糖類物質的組成元素是C、H、O,不含N和P;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健康人的尿液、汗液中不含蛋白質,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初級精母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沒有細胞周期;乳酸菌和大腸桿菌均屬于原核生物,遺傳物質都是DNA,由于不能進行有性生殖,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
2.科學家在染色體中找到了一種使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下列與之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蛋白質的合成與核糖體、溶酶體、DNA都有密切的關系
B.該蛋白質只能在有絲分裂間期大量合成
C.缺少這種蛋白質的細胞,分裂后形成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可能會發生異常
D.該蛋白質與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密切相關
答案C
解析該蛋白質的合成過程與核糖體和DNA有關,與溶酶體沒有直接關系,A錯誤;該蛋白質可以發生在減數分裂間期,B錯誤;由題意可知,該蛋白質是使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在染色體的均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缺少這種蛋白質的細胞,分裂后形成的細胞染色體數目可能會發生異常,C正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的著絲點沒有分裂,因此該蛋白質與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無關,D錯誤。
最細致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篇4】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復制,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后,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系。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
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
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語句:
1、染色質、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關系:
第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
第二,染色單體是染色體經過復制(染色體數量并沒有增加)后仍連接在同一個著點的兩個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當著絲點分裂后,兩染色單體就成為獨立的染色體(姐妹染色體)。
2、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的關系和變化規律: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以染色體著絲點的數目來確定的,無論一個著絲點上是否含有染色單體。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染色體上含有一個DNA分子,但當染色體(染色質)復制后且兩染色單體仍連在同一著絲點上時,每個染色體上則含有兩個DNA分子。
最細致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篇5】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
(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