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語文全真模擬卷及答案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2022·黑龍江·高三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人類利用海洋、以海洋為紐帶開辟的進行經貿交流與人文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不僅是溝通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海上交通網絡,還是沿線國家和地區邦交往來、文化交流、宗教傳播的通道。
現有史料與考古發現顯示,公元前2世紀前后,中國的沿海地區已經開啟通向東北亞、東南亞乃至印度洋的海上航路。南方越人素有行舟致遠的航海傳統。秦漢之際崛起于中國南海之濱的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成為南海北岸的著名都會和舶來品集散中心。
公元3世紀以后,佛教通過海路傳入,經廣州等地在嶺南傳播,并北上傳入內地。其中最有影響的是527年印度僧人達摩從海路來到廣州,在今華林寺附近建西來庵,后北上中原,成為禪宗初祖。廣州不僅是泛海東來弘揚佛法的外國僧人的重要基地,也是國內僧人泛海前往西天求法取經的主要出航地。唐宋時期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常住廣州“蕃坊”,從事各種貿易,建立宗教場所進行宗教活動,保留至今的懷圣寺和光塔,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
明朝中葉以后,天主教傳教士伴隨西方商人來到澳門,繼而進入廣州和內地。第一個來華的天主教傳教士、耶穌會創始人之一方濟各·沙勿略來到珠江口的上川島,準備進入中國傳教,后因病逝世,葬在島上。此后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耶穌會傳教士帶來了歐洲的地理、歷法、數學、幾何學等科學,印刷、火器制造等技術,以及繪畫、音樂等藝術。19世紀初,基 督新教傳入中國。新教傳教士成立學校、醫院,開設印書館,創辦報刊,并翻譯各種書籍,廣州成為“西學東漸”的重要門戶。
18世紀以前,葡萄牙語是亞洲許多港口的通用商業語言。澳門開埠后,華夷混雜的澳門、廣州出現了廣東方言與葡語的交融,產生了中外貿易的通用語言“廣東葡語”。19世紀,隨著英帝國的興起,廣州中外貿易中逐漸形成以粵方言與英語混合的新商業用語“廣東英語”。鴉片戰爭后,各通商口岸需要外語人才,于是,能講一口流利的“廣東英語”又兼通夷務的廣東通事與買辦成為江、浙、閩各地廣為招徠的人才。
海上絲綢之路也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紡織、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制瓷等工藝技術,繪畫等藝術手法,經由此實現了彼此間的傳播與交流。近世新航路開辟后,廣州口岸聚集了眾多外國商人、船員、傳教士、旅行家,他們通過各種形式向歐洲介紹“中國印象”,把中國經典古籍譯介到西方,儒家思想等對歐洲啟蒙運動產生很大影響。一些產自中國的精美服裝、手工藝品、家具等被帶到歐洲,成為上層社會崇尚的時髦物品,并加以模仿制造,在制瓷、繪畫、建筑等領域,出現了被稱為“洛可可”藝術的新風格。
自秦漢至明清,廣州始終處于中國對外貿易、海上交通的前沿之地,歷兩千余年而經久不衰,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東方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在東西方商貿活動和文化交流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編自李慶新《廣州:海上絲綢之路上長盛不衰的東方大港》,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廣州是外國僧人弘揚佛法的重要基地,其中印度僧人達摩從海路來到今華林寺附近建西來庵,并在此成為禪宗初祖。
B.廣州成為“西學東漸”的重要門戶,耶穌會傳教士帶來了歐洲的科學藝術并開設學校、醫院、印書館,創辦報刊等。
C.廣州逐漸形成新商業用語“廣東英語”,精通“廣東英語”或通曉夷務的廣東通事與買辦成為江、浙、閩搶手的人才。
D.廣州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樞紐,我國生產的精美服裝、手工藝品、家具等經海上絲綢之路被帶到了歐洲。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從接受與輸出兩角度,對比論述了廣州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B.文章著眼于經濟文化交流,闡明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上長盛不衰的東方大港。
C.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并用事實論述了廣州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D.文章提到“洛可可”是為證明中華文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外輸出產生影響。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海上航路歷史悠久且路線甚遠。秦漢時期崛起的位于南海的港口城市番禺(廣州)就負有盛名。
B.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傳教士在國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直接進入廣州傳教從而傳播到內地。
C.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有助于外國人形成“中國印象”,而且也拓寬了中國工藝技術、思想文獻等“走出去”的渠道。
D.自秦至清,廣州始終是海上溝通沿線國家的要地,在中外商貿活動和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答案】1.D
2.A
3.B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印度僧人達摩從海路來到今華林寺附近建西來庵,并在此成為禪宗初祖”錯,原文中是“后北上中原,成為禪宗初祖?!?/p>
B.“耶穌會傳教士”張冠李戴,開設學校、醫院、印書館,創辦報刊的是新教傳教士。
C.“或通曉夷務”錯,原文中是“能講一口流利的‘廣東英語’又兼通夷務”,是“又”不是“或”。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錯在“對比”,文中無對比。文章寫了“公元3世紀以后……廣州不僅是泛海東來弘揚佛法的外國僧人的重要基地,也是國內僧人泛海前往西天求法取經的主要出航地”,“明朝中葉以后,天主教傳教士伴隨西方商人來到澳門……帶來了歐洲的地理、歷法、數學、幾何學等科學……”“澳門開埠后,華夷混雜的澳門、廣州出現了廣東方言與葡語的交融,產生了中外貿易的通用語言‘廣東葡語’……19世紀……‘廣東英語’”,可見用的是并列論證。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B.“直接”錯,天主教傳教士是先到澳門繼而進入廣州。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2022·內蒙古赤峰·高三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華東政法大學大學生思想動態大數據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賽金對追星現象進行了長期觀察和研究。他認為,青少年之所以容易產生偶像崇拜,是因為他們處于青春期,心理上急于擺脫家長的管束,對高度理想化、浪漫化的偶像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依戀。
調查數據也支撐了這一觀點。青少年追星的原因何在?18%的家長認為孩子被偶像的顏值吸引是其主要原因。另外,“崇尚偶像的內在品質與精神”“將偶像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給自己前進的動力”“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追星以尋找和同齡人之間的共同話題”也是重要原因。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心理研究所所長陳銳表示,青少年本身處于叛逆期,追星其實也是青少年自我認知的需要,通過喜歡不同的明星表達自我,通過與他人的對比、對喜歡明星的定又表達自己的態度、傾向。
一些家長認為,追星能舒緩孩子壓力,幫助孩子融入集體。但同時,也有不少家長認為追星會花費孩子大量時間,影響其學習生活,擔心孩子沉迷網絡,減少對實際生活的關注,更害怕對孩子形成錯誤的引導,形成不良的人生觀。
陳賽金認為,青少年可以從偶像身上學習他們努力、為夢想堅持的一面。但盲目地追星,易導致極端行為的發生。
對此,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影視從業人員、理性追星是關鍵。溫州高鐵新城實驗學校校長黃建剛介紹,學校在青少年追星方面的教育應著重于“導”?!耙环矫妫覀円浴蜓菟嚸餍亲肥裁础覀儜撟吩鯓拥男恰葹橹黝}開展‘追星’系列大討論,通過廣泛深入的討論,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追星觀;另一方面,我們還舉行了以‘尋星’為主題的活動,通過推薦身邊的‘榜樣星’活動,鼓勵學生們去發現身邊的‘平凡星’?!?/p>
陳銳建議,應扎實開展好青少年黨 史學習教育,引導青少年以科學家、愛國志士為偶像,這就需要讓這些“星”變得更加容易“接近”、更加豐富、更加立體。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青少年該不該追星》)
材料二:
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就“青少年追星”相關話題展開了專項調查。
材料三:
近年來,青少年追星日漸成為普遍現象。然而,部分失德藝人讓人大跌眼鏡,無疑會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今年上半年,教育部黨組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中特別提到,要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規劃指導,化解追星、“飯圈”等負面文化的影響。
在今年全國兩 會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追星亂象予以關注。比如對于“倒奶事件”,有政協委員表示,這件事看似孤立,但折射出以青少年為主體的“飯圈”為“愛豆”瘋狂打投形成的“飯圈文化”。平臺追求流量至上,資本推波助瀾,使“飯圈”變質成砸錢斗狠的怪圈,不僅“圈”住了青少年的錢財和寶貴的時間與精力,還扭曲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嚴重沖擊。
這些年,很多出道不久的明星,如流星一樣劃過。其中有作品不佳的原因,也有因道德失范乃至觸犯法律而跌下“神壇”。對青少年來說,追這樣的星,不僅會產生巨大的認知失調和心理落差,還容易使其喪失對人的信任。青少年理性追星,需要正確引導。正如專家建議,家庭、學校、社會必須采取行動,正確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需要對正在成長時期的孩子進行正確教育、嚴格要求。尤其要正視處于特殊生理和心理成長時期的孩子,加強溝通和陪伴,減輕其對偶像的崇拜和迷戀;對孩子的錯誤想法和行為,要及時制止,絕不縱容,這樣才能使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使觀看優秀影片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內容,教育學生深入學習影視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先進人物和美好事物,學校應當成為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陣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追星觀。
近年來,社會上涌現出許多選秀節目,使偶像崇拜似乎成為一種“全民運動”,青少年被卷入其中,極盡激情和瘋狂。全社會需要綜合運用意識形態和法治化路徑加以規制和引導,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與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摘編自付彪《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需多方合力》)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青少年追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將偶像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給自己前進的動力”是追星的重要原因之一。
B.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就“青少年追星”相關話題進行了調查,追星程度為“經常關注及以上”的孩子占到48%。
C.一些作品不佳、道德失范,甚至觸犯法律的所謂的“明星”,極易給一些百日追星的青少年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D.社會上出現的眾多選秀節目,讓青少年卷入其中。他們瘋狂追求節目催生的偶像,使偶像崇拜成為一種全民運動。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盲目追星會使青少年出現很多極端行為,只要將明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立體,就可以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追星觀。
B.中國教育報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的青少年時刻關注明星動態,這說明青少年追星現象在我國并不普遍存在。
C.部分失德藝人、“飯圈文化”都會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正確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勢在必行。
D.在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方面,家庭重在溝通和陪伴,社會重在規制和引導,相比較而言,社會所起的作用會更大。
6.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答案】4.D
5.C
6.(1)國家出臺政策法規,如《指導意見》,為給青少年創設環境提供堅實的政策動力;(2)社會要綜合運用意識形態和法治化路徑加以規劃和引導,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3)學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陣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追星觀;(4)家庭要對正在成長的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
【解析】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成為一種全民運動”錯,文中“使偶像崇拜似乎成為一種‘全民運動’”,是“似乎”而非“成為”。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A.“只要……就”過于絕對,原文“讓這些‘星’變得更加容易‘接近’、更加豐富、更加立體”只是避免青少年盲目追星的一個方面。
B.“并不普遍存在”錯,原文材料三是說“青少年追星日漸成為普遍現象”。
D.“社會所起的作用會更大”錯,原文“青少年理性追星,需要正確引導。正如專家建議,家庭、學校、社會必須采取行動,正確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沒有強調哪個作用更大。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從國家層面,結合材料三“教育部黨組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中特別提到,要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規劃指導”“《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指出”概括出:國家出臺政策法規,如《指導意見》,為給青少年創設環境提供堅實的政策動力。
從社會層面,結合材料三“社會上涌現出許多選秀節目……全社會需要綜合運用意識形態和法治化路徑加以規制和引導,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與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概括出:社會要綜合運用意識形態和法治化路徑加以規劃和引導,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從學校層面,結合材料三“《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指出……學校應當成為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陣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追星觀”概括出:學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陣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追星觀。
從家庭層面,結合材料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需要對正在成長時期的孩子進行正確教育、嚴格要求……對孩子的錯誤想法和行為,要及時制止,絕不縱容,這樣才能使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概括出:家庭要對正在成長的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2022·黑龍江·哈爾濱三中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三姊妹出嫁
汪曾祺
秦老吉是個挑擔子賣餛飩的。他的餛飩擔子是全城獨一份,他的餛飩也是全城獨一份。
這副擔子非常特別。一頭是一個木柜,上面有七八個扁扁的抽屜;一頭是安放在木柜里的燒松柴的小缸灶,上面支一口紫銅淺鍋。銅鍋分兩格,一格是骨頭湯,一格是下餛飩的清水。扁擔不是套在兩頭的柜子上,而是打的時候就安在柜子上,和兩個柜子成一體。扁擔不是直的,是彎的,像一個羅鍋橋。這副擔子是楠木的,雕著花,細巧玲瓏,很好看。這好像是《東京夢華錄》時期的東西,李嵩筆下畫出來的玩意兒。秦老吉老遠地來了,他挑的不像是餛飩擔子,倒好像挑著一件什么文物。這副擔子不知道傳了多少代了,因為材料結實,做工精細,到現在還很完好。
別人賣的餛飩只有一種,蔥花水打豬肉餡。他的餛飩除了豬肉餡的,還有雞肉餡的、螃蟹餡的,最講究的是薺菜冬筍肉末餡的,——這種肉餡不是用刀刃而是用刀背剁的!作料也特別齊全,除了醬油、醋,還有花椒油、辣椒油、蝦皮、紫菜、蔥末、蒜泥、韭花、芹菜和本地人一般不吃的芫荽。餛飩分別放在幾個抽屜里,作料敞放在外面,任憑顧客各按口味調配。
他的器皿用具也特別精潔——他有一個拌餡用的深口大盤,是雍正青花!
篤——篤篤,秦老吉敲著竹梆,走來了。找一個柳蔭,把擔子歇下,竹梆敲出一串花點,立刻就圍滿了人。
秦老吉就用這副擔子,把三個女兒養大了。
秦老吉的老婆死得早,給他留下三個女兒,大鳳、二鳳和小鳳。三個女兒,一個比一個小一歲。三個姑娘,像三張畫。
三姊妹都有了人家了。大姐許了一個皮匠,二姐許了一個剃頭的,小妹許的是一個賣糖的。
皮匠的臉上有幾顆麻子,一街人都叫他麻皮匠。他在東街的茶食店廊檐下擺一副皮匠擔子。麻皮匠每天一早,茶食店才開了門,就拿起一把長柄的笤帚把店堂打掃干凈,才支起擔子,開始绱鞋。只見他把錐子在頭發里“光”兩下,一錐子扎過鞋幫鞋底,兩根用豬鬃引著的蠟線對穿過去,噌,——噌,兩把就绱了一針。流利合拍,均勻緊湊。他绱鞋的時候,常有人歪著頭看。大概什么事做得很精熟,就很美了。
二姑娘的婆家姓時,老公公名叫時福海,他開了一爿剃頭店,字號也就是“時福海記”
下等人不避父諱,大兒子叫大福子,小兒子叫小福子。
大福子很能趕潮流。他把“時福海記”重新裝修了一下,門窗柱壁,油溱一新,全都是奶油色,添了三面四尺高、二尺寬的大玻璃鏡子。
他還置辦了“夜巴黎”的香水,“司丹康”的發蠟。頂棚上安了一面白布制成的“風扇”,有滑車牽引,叫小福子坐著,一下一下地拉“風扇”的繩子,使理發的人覺得“清風徐來”,十分爽快。這樣,“時福海記”就又興旺起來了。
二鳳要嫁的就是大福子。
三姑娘許的這家苦一點,姓吳,小人叫昊頤福,是個遺腹子,他賣的是“樣糖”。他跟一個師叔學會了一宗手藝:能把白糖化了,倒在模子里,做成大小不等的福祿壽三星、財神爺、麒麟送子。高的二尺,矮的五寸,衣紋生動,須眉清楚;還能在糖里加了色,不用模子,隨手吹出各種瓜果,桃、梨、蘋果、佛手,跟真的一樣,最好看的是南瓜:金黃的瓜,碧綠的蒂子,還開著一朵淡黃的瓜花。這種糖,人家買去,都是當擺設,不吃。
師叔死后,這門手藝成了絕活兒,全城只有昊頤福一個人會,因此,他的生意是不錯的。
麻皮匠、大福子、吳頤福,都住得離秦老吉家不遠,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們的女婿。姐兒仨有時在一起互相嘲戲。
“十個麻子九個俏,不是麻子沒人要!”
“姑娘姑娘真不丑,一嫁嫁個剃頭匠。
“敲鑼賣糖,各干各行! ”
秦老吉正在外面拌餡兒,聽見女兒打鬧,就厲聲訓斥道:“靠本事吃飯,比誰也不低。麻油拌芥菜,各有心中愛,誰也不許笑話誰!”
三姊妹聽了,都吐了舌頭。
姐兒仨同一天出門子,一頂花橋接連送了三個人。
秦老吉有點小災小病,頭疼腦熱,三個女兒搶著來伺候,比沒出門時還殷勤。秦老吉心滿意足,毫無遺憾,他只是有點發愁:他一朝撒手,誰來傳下他的這副餛飩擔子呢?
篤——篤篤,秦老吉還是挑著擔子賣餛飩。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中兩處寫秦老吉賣餛飩的梆子聲、前一處是為了招徠顧客,后一處是為了表達秦老吉擔憂無人繼承自己餛飩擔子的落寞。
B.麻皮匠每天早上掃茶食店的店堂,體現出麻皮匠的勤勞以及懂得人情世故的特點也表現了中國傳統市井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C.“金黃的瓜”“碧綠的蒂子”,類似的短句在小說中的使用,使語言干凈簡明,質樸自然,體現了汪曾祺獨到的語言風格。
D.這篇小說平和淡遠,沒有強烈的沖突和波瀾起伏的情節,讓讀者在淡淡的故事中感悟生活,頗有“散文”的韻致。
8.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秦老吉這一人物形象。
9.小說題目是“三姊妹出嫁”,而在開頭部分用了很大篇幅寫秦老吉的餛飩擔子,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答案】7.A
8.(1)秉持傳統,熱愛自己的手藝。從他擔心自己的擔子沒有人繼承,以及教育三個女兒手藝人應該被尊敬可以看出。(2)勤勞能吃苦??恐Q飩擔子養大了女兒,并且在女兒出嫁后依然堅持賣餛飩。(3)老實本分,心態平和。他為女兒選擇的都是手藝人,不在乎家世,認為手藝人都是靠本事吃飯。(4)有一種脫俗的情趣!他的餛飩擔子為精木所制,并有文人畫。
9.(1)從人物關系上看,秦老吉是用餛飩擔子養活了三姐妹,可以很順暢地引出三姐妹長大出嫁的故事。(2)從情節內容的安排上看,秦老吉的餛飩擔子與后文為三位女兒選擇的三位女婿家都是手藝人,他們的手藝特點形成呼應。(3)從小說主題表達上看,三姊妹出嫁與秦老吉的餛飩擔子的描寫都是市井風俗,共同營造出一種淡遠悠長的民俗情韻。
【解析】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后一處是為了表達秦老吉擔憂無人繼承自己餛飩擔子的落寞”錯,后一處的梆子聲主要是為了表現秦老吉對傳統手藝的堅守。
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據“他的餛飩除了豬肉餡的,還有雞肉餡的、螃蟹餡的,最講究的是薺菜冬筍肉末餡的,——這種肉餡不是用刀刃而是用刀背剁的!作料也特別齊全,除了醬油、醋,還有花椒油、辣椒油、蝦皮、紫菜、蔥末、蒜泥、韭花、芹菜和本地人一般不吃的芫荽。餛飩分別放在幾個抽屜里,作料敞放在外面,任憑顧客各按口味調配”“他的器皿用具也特別精潔——他有一個拌餡用的深口大盤,是雍正青花!”他的餛飩品種多,作料齊全,器皿用具也特別精潔,可見他秉持傳統,熱愛自己的手藝。
根據“秦老吉就用這副擔子,把三個女兒養大了”“秦老吉的老婆死得早,給他留下三個女兒”“篤——篤篤,秦老吉還是挑著擔子賣餛飩。真格的,誰來繼承他的這副古典的、南宋時期的、楠木的餛飩擔子呢?”,他靠著餛飩擔子養大了女兒,并且在女兒出嫁后依然堅持賣餛飩,可見其勤勞能吃苦。
根據“三姊妹都有了人家了。大姐許了一個皮匠,二姐許了一個剃頭的,小妹許的是一個賣糖的”“靠本事吃飯,比誰也不低。麻油拌芥菜,各有心中愛,誰也不許笑話誰!”他為女兒選擇的都是手藝人,不在乎家世,認為手藝人都是靠本事吃飯,可見其老實本分,心態平和。
根據“這副擔子是楠木的,雕著花,細巧玲瓏,很好看。這好像是《東京夢華錄》時期的東西,李嵩筆下畫出來的玩意兒。秦老吉老遠地來了,他挑的不像是餛飩擔子,倒好像挑著一件什么文物。這副擔子不知道傳了多少代了,因為材料結實,做工精細,到現在還很完好。”他的餛飩擔子為精木所制,并有文人畫,可見其有一種脫俗的情趣!
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由開頭對餛飩擔子的描寫“他的餛飩擔子是全城獨一份”“副擔子是楠木的,雕著花,細巧玲瓏,很好看,這好像是《東京夢華錄》時期的東西,李嵩筆下畫出來的玩意兒”“他挑的不像是餛飩擔子,倒好像挑著一件什么文物。這副擔子不知道傳了多少代了,因為材料結實,做工精細,到現在還很完好”可知,塑造形象上,可見寫秦老吉挑擔賣餛飩的情形是為了突出他手藝精湛,做的餛飩很受歡迎,同時也引出下文秦老吉靠賣餛飩把三個女兒養大的內容。
情節結構上,后文三位女兒選擇的三位女婿家都是手藝人,秦老吉也是靠餛飩擔子生活的,它們都是手藝人,開頭描寫秦老吉的餛飩擔子與他們的手藝特點形成呼應。
主題上,著意突出餛飩擔子精美和古老,秦老吉手藝獨特精湛,營造出一種淡遠悠長的民俗情韻,表達了作者對手藝獨特精湛、靠手藝自食其力、生活樸實美好的手藝人的贊美。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2022·河南焦作·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成祖永樂二年四月,冊立世子為皇太子。先是,洪武二十八年,太祖親冊為燕世子。時秦、晉、燕、周四世子,太祖皆教而試之。一日,使分閱衛士,燕世子還獨后。問之,對曰:“寒其,士方食,俟朝食而后閱。”太祖喜。七年春正月,敕皇太子監國。仍命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金忠、左春坊大學士黃淮、左諭德楊士奇輔導監國。二月,都御史虞謙、給事中杜欽奉命巡視兩淮,啟潁川軍民缺食,請發廩賑貸。太子遣人馳諭之曰:“軍民圍乏,卿等從容啟請待報,即發廩賑之勿緩?!笔耆?,帝發北京,親征瓦刺。六月,班師,駐蹕沙河,太子遣兵部尚書金忠等赍表往迎。八月,帝至北京,以太子所遣使迎車駕緩,且書奏失辭,怒曰:“此輔導者之咎也?!睗h王高煦復譖之,遂遣使逮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洗馬楊溥等至。中途有旨宥蹇義回南京,黃淮先至北京下獄。二十一年夏五月,常山中護衛總旗王瑜上變,言:“常山中護衛指揮孟賢糾合羽林衛指揮彭旭等,舉兵將推趙王高燧為主,而謀不利于上及皇太子。”上命急捕。賊既悉得,遂召太子、趙王及文武大臣皆至。上御右順門親鞫之。先是,上以疾多不視朝,中外事悉啟太子處分。太子往往裁抑宦侍,宦官黃儼、江保尤見疏斥。儼等日讒之于上,且素厚高燧,常陰為之地。因偽造毀譽之言,傳播于外,謂上注意高燧,以紿外廷,由是孟賢等遂起邪心。賢等邪謀益急,與興州后屯衛老軍高正等,連結貴近,圖就宮中進毒藥于上。候上晏駕。豫令高正偽撰遺詔,付中官楊慶養子。至期從禁中領出,廢皇太子,而立趙王高燧為帝。布置已定,正密告其甥王瑜,瑜力止,不從,瑜遂入告。上覽偽撰遺詔,震怒,顧高燧曰:“爾為之耶?”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為之營解曰高燧必不與謀此下人所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賢等所犯大逆且有顯實當并置極典。
(節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太子監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為之營解/曰/高燧必不與/謀此下人所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賢等所犯大逆/且有顯實/當并置極典
B.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為之營解/曰/高燧必不與謀/此下人所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賢等所犯大逆/且有顯實/當并置極典
C.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為之營解/曰/高燧必不與/謀此下人所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賢等所犯大逆/且有顯實/當并置極典
D.高燧惴栗不能言/太子為之營解/曰/高燧必不與謀/此下人所為耳/上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賢等所犯大逆/且有顯實/當并置極典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世子,古代諸侯王嗣子之稱號,在明清兩代為親王嗣子,世襲親王爵位。
B.監國,特指皇帝外出時,由太子留守宮廷代替皇帝處理國家日常事務。
C.諭德,唐代始置太子左右諭德各一人,掌對皇太子教諭道德,隨事諷諫。
D.“駕”,帝王所乘的車子,晏駕,車駕晚出,是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祖為考察諸王世子的才華,讓他們檢閱城衛卒,而燕世子看到衛卒們此時正在吃飯,就等他們吃完了飯才檢閱,雖然比其他世子晚,但太祖知道后十分高興。
B.成祖回朝后,認為皇太子派遣使者前往迎駕不及時,并且所上奏文語詞不當,便勃然大怒,說這是輔佐太子的大臣的過錯。
C.成祖由于生病,朝廷內外事務多交給太子處理,而黃儼等宦官經常在皇上面前誹謗太子,并且暗地里為朱高燧擴大影響,因此遭到太子的壓制。
D.王瑜揭發孟賢勾結彭旭等人將要舉兵推舉趙王朱高燧為君主,成祖看了他們假造的遺詔后大怒,責問朱高燧,朱高燧驚恐萬分,口不能言。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太子遣人馳諭之曰:“軍民困乏,卿等從容啟請待報,即發廩賑之勿緩?!?/p>
(2)因偽造毀譽之言,傳播于外,謂上注意高燧,以紿外廷,由是孟賢等遂起邪心。
【答案】10.B
11.B
12.C
13.(1)太子派人快馬前往告諭:“如今軍民困乏,你們這些人還不慌不忙地稟報朝廷等待答復,應立即開倉放糧賑災,不許拖延。”
(2)(黃儼等人)趁機偽造了詆毀和贊譽的言論,在朝廷外傳揚,說皇上十分注重高燧,欺哄外廷大臣,因此孟賢等人心中就起了邪念。
【解析】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此時高燧早已是惴栗不止,口不能言。太子急忙上前替他解脫,說:“高燧決不會參與謀劃,這些不過是手下人所為?!被噬纤烀奈浯蟪家约叭ㄋ緦徖泶税?,群臣齊奏,孟賢等人所犯之罪乃大逆不道,且有真憑實據,應當以極刑處之。
“不與謀”中“與”“謀”作謂語,即參與謀劃,不需要斷開;且“此……耳”表判斷,為完整語句,不需要斷開,“此”前面需要斷開,排除AC。
“群臣”為“奏”的主語,不需要斷開,排除D。
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B.“由太子留守宮廷代替皇帝處理國家日常事務”錯誤。監國也可由重臣擔當,也指君主未能親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黃儼等宦官經常在皇上面前誹謗太子,并且暗地里為朱高燧擴大影響,因此遭到太子的壓制”錯誤,因果倒置。結合“太子往往裁抑宦侍,宦官黃儼、江保尤見疏斥。儼等日讒之于上,且素厚高燧”分析,黃儼等宦官是因為遭到太子壓制后,才對太子進行誹謗,抬高朱高燧。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諭”,告訴,告諭;“報”,答復,回復;“廩”,糧倉,倉庫。
(2)補充主語“黃儼等人”;“因”,趁機;“注意”,十分注重,關注在意;“紿”,欺騙,哄騙。
參考譯文:
明成祖永樂二年四月,立世子朱高熾為皇太子。起初,洪武二十八年,太祖親自冊封為燕世子。當時有秦王、晉王、燕王、周王四世子,太祖都進行嚴格教育并不斷地對其縝密考察。一天,朱元璋叫諸王世子分別檢閱城衛卒,燕世子朱高熾很晚才回來奏報檢閱結果。朱元璋問他原因,他回答說:“天氣很冷,衛卒們正在吃飯,我等他們吃完了飯才檢閱,所以回得遲。”太祖聽后很高興。永樂七年春正月,下詔書命皇太子監理政事。仍命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金忠、左春坊大學士黃淮、左諭德楊士奇輔導太子監理國政。二月,都御史虞謙、給事中杜欽奉命巡視兩淮地區,上書奏說潁川軍民正鬧饑荒,請朝廷開庫放糧救濟百姓。太子派人快馬前往告諭:“如今軍民困乏,你們這些人還不慌不忙地稟報朝廷等待答復,應立即開倉放糧販災,不許拖延?!庇罉肥耆?,成祖率軍從北京出發,揮師征討瓦刺。六月,班師回朝,駐軍沙河,皇太子派遣兵部尚書金忠等攜帶著奏表前往迎駕。八月,成祖到達北京,因太子所遣使迎車駕緩慢,并且奏文語詞不當,致使成祖大怒說:“這全都是輔佐大臣之過錯。”漢王朱高煦又乘機進讒言,遂遣使者逮捕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洗馬楊溥等到了皇帝所在之處。中途又下旨寬恕蹇義罪讓他返回南京,黃淮先到了北京下了大獄。永樂二十一年夏五月,常山中護衛總旗王瑜上奏皇上,說:“常山中護衛指揮孟賢糾合羽林衛指揮彭旭等人,將要舉兵推舉趙王朱高燧為君主,此舉動不利于皇上及皇太子?!被噬厦思辈侗娕奄\。及至賊眾全部捕到,遂召太子、趙王及文武大臣上殿。成祖親自到右順門審問。當初,皇上由于生病,不經常上朝,內外事均由太子處理。太子常常制裁壓抑宦官,宦官黃儼、江保尤其被排斥。黃儼等人平素在皇上面前總是誹謗太子,抬舉朱高燧,暗地里為其擴大影響。(黃儼等人)趁機偽造了詆毀和贊譽的言論,在朝廷外傳揚,說皇上十分注重高燧,欺哄外廷大臣,因此孟賢等人心中就起了邪念。孟賢等加快了叛亂的籌劃,與興州后屯衛老軍高正等人,勾結近處貴族,打算在宮中進藥毒害皇上。等皇上晏駕。預先令高正偽造一份遺詔,交給中官楊慶的養子收藏。時機成熟之后再從禁宮中領出,廢除皇太子,另立趙王高燧為皇帝。布置已定,高正將此事秘密告訴他的外甥王瑜,王瑜竭力勸阻,高正執意不聽,王瑜遂上朝奏稟成祖。成祖親自覽讀偽造的遺詔,大怒,對朱高燧說:“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此時高燧早已是惴栗不止,口不能言。太子急忙上前替他解脫,說:“高燧決不會參與謀劃,這些不過是手下人所為?!被噬纤烀奈浯蟪家约叭ㄋ緦徖泶税?,群臣齊奏,孟賢等人所犯之罪乃大逆不道,且有真憑實據,應當以極刑處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2022·山西太原·高三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闕題①
劉昚虛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聞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輝照衣裳。
【注釋】①闕題,即缺題,原詩題缺失。②每:每當。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山路伸展到白云深處,春光宛若融入青溪,天地一體,給人以仙境之感。
B.頷聯描寫的是落花時節,花香也隨流水而去,一種流水無情的傷感溢于言表。
C.前兩聯句句寫景卻處處“有人”,人在山路,遠聞花香,給人以景物之外的遐想。
D.尾聯寫穿過柳蔭的清幽光輝映照著衣裳,烘托出一個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
15.頸聯在全詩結構上起什么作用?結合這一聯談談你對“閑”字的理解。
【答案】14.B
15.結構:過渡作用。由外到內,由自然環境過渡到居住和讀書的環境。
含義:一方面表示家居環境清靜,無人相擾;另一方面因為“閑門”面朝山路,也在暗示熱愛自然的情趣。
【解析】
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B.“一種流水無情的傷感溢于言表”分析錯誤。頷聯“時有落花至,遠聞流水香”意思是時有落花隨溪水飄流而至,遠遠地就可聞到水中的芳香,表現出了環境的清幽可人,并沒有傷感。
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結構及煉字的能力。
從結構上看。
頸聯前寫自然環境,如“道”“清溪”“落花”“流水”,突出了戶外的優美清幽的特點,頸聯中“閑門”“讀書堂”是寫住處在“山路”“深柳”這樣的環境中,尾聯“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意思是每當太陽光穿過柳蔭的幽境,清幽的光輝便灑滿我的衣裳。
綜上可見,在結構上起過渡作用,由外到內,由自然環境過渡到居住和讀書的環境。
關于“閑”字。
頸聯“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中“山路”是“道由白云盡”,可見所寫的這座別墅,處在白云深處,清溪岸邊,山路蜿蜒,柳條掩映,環境清幽可人。由此可見“閑”字體現在環境清幽,無人相擾。
詩人身處閑門,在欣賞大自然之美“路”伸到“白云”盡頭,“清溪”與春天延伸到天邊,“落花”使得“流水”香氣綿延,連“日光”照在身上,也讓人愜意舒暢;寫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體現了詩人感悟大自然的“悠閑”的心。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2022·吉林·高三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在《逍遙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類比得出“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的觀點,說明大鵬只有飛到萬里高空,才能乘風而行。
(2)在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最能體現魯迅先生指出的“中國人是健忘的”這一國民劣根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鐵衣”是用鐵甲編成的戰衣,也借指戰士。在古詩詞中,透過“鐵衣”,我們仿佛可以看到邊塞將士不畏嚴寒、刻苦訓練、奮勇殺敵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2)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3)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樂府詩集·木蘭詩》)或: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或:紅顏歲歲老金微 砂磧年年臥鐵衣(唐·王烈《塞上曲二首》)或: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啼別離后(唐·高適《燕歌行》)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正確書寫:佛貍、朔、柝、砂磧、戍。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2022·陜西武功·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我們的先人因彼時交通工具簡陋,難以到遠處游歷,曾發明“臥游”的方法。所謂“臥游”,即通過欣賞山水畫來體悟山水的內涵。通過眾多的文人雅士瀏覽畫作,透過理想化的山水,“徜徉”在畫作里,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使內心深處產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應。如此就產生了一種仿佛 的審美體驗。范仲淹被貶鄧州期間,好友滕子京被貶岳州。滕執政岳州僅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于是重修岳陽樓并托范仲淹“作文以記之”。在沒有親歷實地的情況下,范仲淹僅憑著一幅洞庭晚秋圖就 寫下了千古名篇 《岳陽樓記》。 三百六十字,敘述、言情、說理,既勉勵好友,又抒自己家國情懷, ,感人肺腑。據說這樣的臥游還有治病的功效。北宋著名詞人秦觀,因心境憂郁以致患疾臥床不起,友人高符仲攜王維的畫作《輞川圖》供他欣賞,秦觀數日臥床,徜徉其中,數日疾良愈。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身臨其境 一氣呵成 洋洋灑灑 文情并茂
B.身臨其境 一蹴而就 洋洋灑灑 文情并茂
C.設身處地 一氣呵成 洋洋大觀 形神兼備
D.設身處地 一蹴而就 洋洋大觀 形神兼備
18.下列選項中雙引號的用法,與文段畫橫線處相同的一項是( )
A.我們常常將閱讀和寫作并舉,但二者并不相同。閱讀時,我們尤其注重“沉浸感”。
B.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這個地區的“希望工程”又繼續進行,溫暖之火又重新燃起。
C.“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家常式的話語中,蘊含著濃濃的思念之情。
D.重慶銀保監局力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為企業量身打造“護身符”,保障企業正常運轉。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通過眾多的文人雅士瀏覽畫作,使內心深處產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應,透過理想化的山水,“倘徉”在畫作里,來豐富自己的想象力。
B.通過眾多的文人雅士瀏覽畫作,“倘徉”在畫作里,使內心深處產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應,透過理想化的山水,豐富了自己的想象力。
C.眾多的文人雅士通過瀏覽畫作,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使內心深處產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應,透過理想化的山水,“倘徉”在畫作里。
D.眾多的文人雅士通過瀏覽畫作,使內心深處產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應,“倘徉”在畫作里,運用自身豐富的想象力,獲得了理想化的山水。
【答案】17.A
18.B
19.C
【解析】
17.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處,“身臨其境”,親身面臨那種境地。“設身處地”,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環境中。由“仿佛”可知,此處是形容通過畫作產生一種好似到了那種境界的感覺,應使用“身臨其境”。
第二處,“一氣呵成”形容文章的氣勢首尾貫通;形容完成整個工作的過程中不間斷,不松懈?!耙货矶汀?,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完成。此處形容寫文章,應使用“一氣呵成”。
第三處,“洋洋灑灑”形容文章或談話豐富明快,連續不斷?!把笱蟠笥^”形容事物繁多,豐富多彩。此處形容文章,應使用“洋洋灑灑”。
第四處,“文情并茂”,文采感情都非常豐富。“形神兼備”指書法和雕塑繪畫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態且有神韻。此處形容是形容文章,應使用“文情并茂”。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臥游”的雙引號表特定稱謂。
A.表強調。
B.特定稱謂。
C.表引用。
D.表特殊含義。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處,“通過……”成分殘缺,濫用介詞導致主語缺失,可以把“眾多的文人雅士”提到“通過”前面,排除AB。
第二處,“透過理想化的山水,‘徜徉’在畫作里,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使內心深處產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應”語序不當,“瀏覽畫作”之后,應是先“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才能讓“內心產生多姿多彩的投射效應”,接著“透過理想化的山水”“‘徜徉’在畫作里”,這就排除D。
全部修改正確的是C。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2022·江西上饒·高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
材料一∶
注射器是通過注射針頭向體內注射藥物或抽吸血液的,與注射器相比,①__________,把針刺入人體再拔出來卻不放出血液或其他任何液體。毫無疑問,一根針灸針本身不具有任何治療作用,但扎到人身上就產生了療效,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人體自身。經過千百萬年的自然進化,②__________,當人體感受外部傷害或自身出現失衡狀態時,會自我調整恢復正常的功能,這種能力被中醫稱為“正氣”。針灸的治療作用,就是通過針刺或艾灸體表的穴位,激活或加強人體內在的自我調節作用,這種作用既包括目前為止已知的人體自我調節作用,③__________。很多患者在"冬至"節氣前后根據病情,選擇特定穴位予以針刺、艾灸或貼敷,能起到顧護初升陽氣、扶正固本、調節陰陽、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從而調節人體潛能,激發正氣,祛除病邪,恢復健康。
材料二∶
針灸診療已經走向世界,但在我國本土發展卻是不容樂觀,特別是在技術等領域,針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針灸的適應癥沒有真正確立,國家沒有系統地對其所治療的疾病進行過科學的評價。其次,對于臨床一線的針灸工作者來說,一個很大的困擾是缺少可依據的確切地規范和準則。標準和規則的缺失也導致從事針灸臨床工作的醫師水平參差不齊,針灸臨床的專業化始終難以形成。
材料三∶
隨著社會發展、醫學技術進步,針刺工具不斷改進,制作工藝不斷提高。如今,隨著現代科技元素的引入,針具日益豐富,未來的中醫針灸,將在醫學領域、保健領域等,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無限的應用前景。
20.請在材料一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1.簡述材料的主要內容。要求辯證地看待問題,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90個字。
【答案】20.①針灸最不可思議(最神奇、最獨特)之處在于
②人體形成了一種自我調節功能
③也包括那些未知的自我調節作用
21.針灸診療仍存在適應癥不明確、評價不科學、標準和規則缺失等諸多問題(材料二),但它具有激活或加強人體內在的自我調節作用的優勢(材料一),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現代科學使之專業化,針灸前景無限(材料三)。
【解析】
20.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根據前文“與注射器相比”可見,此處要提到另一種治療方法,從后文可提取出關鍵信息“針灸”;而再從后句“把針刺入人體再拔出來卻不放出血液或其他任何液體”可見,這是“針灸”特別奇妙的地方,故可填寫“針灸最不可思議(最神奇、最獨特)之處在于”。
②根據后文“當人體感受外部傷害或自身出現失衡狀態時,會自我調整恢復正常的功能”可見,該空是對這句話的總結,即“人體形成了一種自我調節功能”。
③根據前句“既包括目前為止已知的人體自我調節作用”,可推知下句要填“也包括那些未知的自我調節作用”。
21.本題考查學生壓縮語段之概括要點的能力。
首先概括每則材料的內容,材料一主要是說明“針灸的治療作用,就是通過針刺或艾灸體表的穴位,激活或加強人體內在的自我調節作用”;材料二則是說明“針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針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針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缺少可依據的確切地規范和準則”;材料三則是展望針灸的前景,“隨著現代科技元素的引入……未來的中醫針灸……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無限的應用前景”,即利用現代科技可以使針灸有廣闊的前景。
要求辯證地看待問題,即對于針灸的優缺點都要提到,同時要根據前景明確其中最需要肯定的是其優點,最終才能得出前景廣闊的結論,學生根據要求組織語言即可。
四、寫作(60分)
22.(2022·安徽·高三開學考試)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人說事物的價值呈現,主要有三種時間方式:一是即時呈現,即指人們在付諸實踐之后馬上便可得到預想的結果;二是延時呈現,強調人們在一定的過程積累之后才能有所收獲;三是永不呈現,喻示人們無論怎樣努力與探求,也不能或者無法完全洞悉其中的價值。有時候,怎樣的人生更有價值,如何讓人生富有價值,往往先要面對并選擇價值呈現的方式。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在追求人生價值的道路上,應該如何面對并選擇價值呈現的方式?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本題是一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部分主要談論“價值呈現”的三種時間方式。
第一種——即時呈現的價值,指努力實踐之后立刻就能得到預期的結果。一方面,這種價值呈現方式展現的是滿足預期,知足常樂,安和平靜而不思進取和超越的人生狀態;另一方面,淺表的快樂容易讓人消磨掉耐心、努力和奮進的勇氣,是值得批判的。
第二種——延時呈現的價值,指的是經過一定的努力和實踐之后才有所收獲,強調的是努力提升自我要經受一番寒徹骨,要有一個努力付出的過程。選擇這種價值呈現方式,有時候付出沒有收獲預期,在期待總會出現心灰意冷,這也是應該批判的。
第三種——永不呈現的價值,這種價值呈現一方面說的是人們的努力終歸是徒勞,這種堅持沒有意義。顯然,這種觀點是虛無頹廢的。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那些看似毫無意義、不可能有所收獲的追尋和探索卻往往呈現出更永恒的價值。
新時代的青年,不思進取、虛無頹廢不可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堅持付出,努力奮進,不被功利思想和淺表滿足所裹挾,人生才能光華無限!
行文可反向立意,結合當下快節奏的生活實際,比如短視頻滑手機的瞬時滿足,網絡虛擬世界及時變現的快樂等現象,批判即時呈現的價值不過是淺表的快樂與滿足,從而肯定延時呈現價值的意義。
立意:
1.青年追求價值呈現不能沉醉及時變現。
2.青年追求價值呈現要相信努力和付出終有收獲。
3.青年選擇價值呈現當追求更永恒的意義。
4.半途而廢,價值永難呈現。
高考語文高效學習方法
新教材文言文篇目數量增多,課文難度增大。即便將古詩、古代戲劇單元除去,還有十一個單元。高中生在兩年半時間里(一般高三上學期就結束課本教學了),需要學習這么多古詩文,其記憶理解背誦的難度,可想而知。如果復習不及時,鞏固不理想,學生對于所學的文言文只能留下淺淡的痕跡,課上出現不知所云、答非所問的現象是絲毫不足為奇的。
然而,分析歷年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現,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于課內,幾乎歷年的考點設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這里,我就不再舉例了),尤其是辨析虛詞意義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寫,其中例句和考查內容,全部都是課文原句??梢?,學好課本,鞏固基礎知識,是關鍵。那么,知識如何得到有效的鞏固?如何做到遷移,轉化成能力?歸根結底,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不能有三隅在胸,便不能以一隅反之,只有基礎扎實,才能觸類旁通。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對課本的復習。那么為什么要復習三遍呢?這是遵循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而確定的,為了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三遍復習法,采取由淺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個體到群體的方式。
第一步,從高一開始,每學完一冊書,利用寒暑假,要求學生將所有要求背誦的篇目(這里也有老師要求的),在假日里,復習背誦并且默寫在作業本上,三年一貫,“學而時習之”。這是疏通重點的一步,旨在熟記要點,形成口筆交互效果,增強記憶。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讀,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這時,不包括古詩與戲劇,這兩部分單獨復習,效果會更好),采取5、4、3、2、1、6的先后順序,每周三節晨讀,一周一個單元,十一周可以復習完。要求學生每篇必讀兩遍,第一遍連注釋一起讀,重點讀注釋,解義;第二遍,通讀全篇,如有背誦,復習背誦。之所以照前面順序安排,是為了提高復習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講第五冊,大約兩個月后能講到第六冊,如此安排這兩冊就可以及時復習)。這一步,是以學生個體的活動為主,教師僅指導而已,目的在于熟悉課文內容,在淺表意義上,力圖增強語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學期末,利用一個月的課上時間,師生共同逐篇復習課文。這一步,是最關鍵的一步,尤其是對于第二步的深化與提高。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講文言文,而實質上,教師一定要對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爛熟于胸,在課上復習時,要拎出要領,觸類旁通,注意知識前后聯系,總結規律,授之以漁。所以,這一復習過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做到每課有得,充分體現知識體系的連續性相關性和取法于課內、應用于課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才能從淺表的熟識達到深層的理解進而從容的運用。
怎樣學好語文
最根本的問題是培養我們自己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只有文化底蘊豐富了,以后才能夠做到對學習各種閱讀訓練材料、寫作指導之類的東西游刃有余。因此,一要多讀一些史、傳、文摘之類的書,多看一些現代科學、技術、文學、藝術之類的著作。但是僅僅多讀多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還必須要把學習到的知識有機地組織起來。當讀了一定數量的書后,我們的眼界便開闊了,思考問題也全面了,于是文化底蘊便開始豐富了。二要重視讀史、(包括社會發展史、文學史、科學史等)讀傳、讀文摘,這樣收獲會很大。讀史,可以增長我們的才、學、識;讀傳,可以讓我們時時感到一位歷史偉人的精神力量,明確自己的人生之路該怎么走;讀文摘,可以讓我們學會如何取舍。我們注意到有許多學生買了許多介紹培養閱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的書,讀書時抄抄寫寫、錄文斷句。不可否認這對學習語文有一定的幫助,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提高我們的文化底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