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語一輪復習方法
高三的復習是一個連續(xù)而且漫長的過程,尤其是一輪復習階段,學習的重心應該轉移到英語基礎復習上來。小編整理了高三英語一輪復習方法,一起看看吧!

高三英語一輪復習方法
一、明確復習目的
第一輪復習的“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如果在做“閱讀理解”時,如果考生復習時沒有熟練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就理解不了解構復雜的句子,看不懂篇章內容,這又如何能正確地解答試題呢?同樣,做“書面表達”試題時,如果沒有一定量的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就談不上正確的英語表達,怎么可能寫出通順的英語短文?
因此,高三學生復習的終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目前部分考生的英語知識還是零散的、孤立的,在英語能力還沒有全面提高的情況下,英語的第一輪復習應側重于形成系統(tǒng)的、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打牢基礎,有效全面地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緊跟教學掌握方法
1、抓課本、重基礎、強化詞句的積累
考生應以高中課本為主要教材,在老師的帶領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語言知識,鞏固語言基礎,對課本中反復出現的語言知識進行科學歸類和巧妙整理,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抓住線索。同時按照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將其要點進行分類整理(內容包括詞匯、句型、語法、交際用語、篇章結構等方面),從而使所學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2、抓語篇學習、重閱讀能力
考生應充分利用高三課本中的閱讀材料,從文章的內容、文章的結構、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及相關的背景知識巧妙設置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開拓知識視野。同時,文章的新穎內容還可以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3、精選習題,有效訓練
建議考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運用練習。通過結合高考考點進行針對性訓練,在很短的時間內復習完所有的語言知識,提高復習效率,以便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聽力、完形填空、閱讀等專項能力訓練和模擬訓練,避免在復習課本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之間顧此失彼。
考生選擇的復習資料不宜過多、要精當、系統(tǒng)性好一些,必須是正規(guī)出版社出版的。此外,如果考生哪方面能力相對比較弱,可以有針對性地適當補充這方面的專項練習材料。
三、時刻注意避免誤區(qū)
1、每天清賬不留死角
在復習中,有一點非常重要,務必做到不欠賬。也就是說,在每天的課堂學習中、做題過程中遇到的不明白、不清楚的內容務必及時弄懂、把問題消化在當天,“疑問”不過夜。如此一來,每天都有進步。反之,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在此后的復習中會成為包袱、成為能力提升的路障。
2、單詞不宜“死記硬背”
單詞是英語復習大廈的“磚頭”,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單詞,需要經常記憶。在基礎復習上,別給下學期留下遺憾??忌仨殘猿置刻煊泦卧~。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從高一的課本開始,對單詞進行歸納、記憶。
四、因人而異安排時間
在“度”的把握上,不同程度的考生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考生每天用來練習英語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到40分鐘即可。在這段復習時間中,考生應避免把大量時間花在單選題或語法上。考生每天的英語練習題要適量、適時、經典、有效;好通過文章的閱讀,來強化對語言知識的掌握。
對于考生而言,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既輕松、又有效、樂觀的心態(tài)有助于復習效率和復習效果;認真對待平時的小測,每次測試后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思考、及時解決;還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使自己每天的學習、休息形成一個良好的規(guī)律,如此才能保證順利迎接高考。
高三英語一輪復習建議
1、抓時間,重效果,扎實做好每個復習環(huán)節(jié)。
高三一輪復習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同學們充分搶抓時間,利用時間,緊跟復習進度。同時,重視復習效果,做到做一件事,有一點收獲。英語成績的進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每天堅持把每件事情做扎實。只要做到這一點,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2、抓課堂、重效率、要求學生緊跟老師的節(jié)奏。
高三英語一輪復習是將重點知識提煉,容量大,速度快。所以,學生的思路必須時時刻刻跟隨著老師的思路,要快速地用腦思,用心聽、用嘴說,用手寫,才能達到高效。課下及時、反復復習,鞏固課上成果。同時,高三的每節(jié)課都進行習題講評,除了聽知識講解,老師更需要傳授解題思路和方法指導。總之,課堂是第一主陣地。只有抓住課堂,才能抓住高考!
3、一輪復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夯實基礎。總體來說,英語一輪復習是這幾輪復習之中耗時最長,學生擁有可自己支配的時間最長的一次復習,一輪復習走好了,以后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高考出題的依據就是課本,還有課后習題,所以,學生們應趁著現在還有較多的時間重新翻看英語課本,做一做當時忽略的課后習題,要注意課本上細節(jié)的知識點,相信我,每看一次課本,你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高三英語一輪復習策略經驗
①堅持不懈,培養(yǎng)語言感覺:
英語有一個與語文相似的特性——語境性和對語感的要求較高。就好比即使自己知道普通話的標準發(fā)音,但是如果學習和生活中的主要用語還是方言,說普通話時一樣會感覺生疏。所以在考試之前要保持對英語的“親密接觸”,這種“接觸”好是持久的,定期的,高質量的。
有些同學有時并不見長于語法規(guī)則的記憶,但是在做單選關于語法的題目時并不見得會比將語法書熟記于心的同學吃虧,他們的原因和做法一般是“多讀讀,讀著讀著,好像就覺得某一個選項更正確,更順口一些”。這不少同學在做語文語病題的時候不靠死記硬背,而是通過“語感”是一樣的原理。那么又怎么解釋“高質量”呢?這里所謂的“高質量”指的是接觸的英語題目材料質量要高,做題之后的分析認真。如果僅是馬馬虎虎當然也有效果,但是同前者的收獲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當然,“題感”這種感覺每門科目多少都會涉及,這是一條通則。
②提高興趣,養(yǎng)成泛讀習慣:
學習一門語言的高級境界無非是“熟悉”二字。再加上高考英語主要是以書面形式進行考察,所以對英語的閱讀十分重要。有別于英語考試中對文本材料一讀再讀的“精讀”,泛讀要求快速,多是把生詞挑出來繼續(xù)。這一方法對上條目標“培養(yǎng)語言感覺”有促進作用。通過泛讀累積,既可以克服對“英語”的畏難心理,也可以在大量泛讀材料中培養(yǎng)感覺。一句話,當你拿起一張報紙,中文的也讀,英文的也讀,而且是不假思索的開始讀,無論你是否了解所有單詞的含義,起碼你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實際應用水平了。
③改變心理,勇于“秀”出英語:
根據邊際效應法則,學習的進度在到達一定水平時,學習新知識的速度會相應減慢。舉個相應的例子來說,小學十天學到的新字可能是高中十天學到的幾十倍甚至更多。但是這一套法則放在學習一門具有幾十萬單詞量的語言中,在一定范圍內至少變化是不明顯的。高考詞匯之后是四、六級,在之后還有更多高等級英語考試對單詞的要求。所以多學一個陌生單詞比多學一個陌生漢字來得容易。
既然已經如此,為什么不嘗試添加一些趣味,主動挑戰(zhàn)高等級范圍內的單詞?我經常和同學們展開這樣的背四、六級單詞的比賽,不僅感受到了競爭的趣味,同時也解決了很多閱讀理解時的“攔路虎”。不要總覺得單詞是為了考試而背,更不要存有“反正這個單詞也不一定考出來,我就不背了”的心理,單詞背會了是自己的,想怎么用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