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復習方法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考查重點是文言詞句的理解翻譯、對文章內容的分析綜合。歷年高考語文文言文命題都有一定規律,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再有重點有側重的進行一段時間的強化練習,要掌握文言文并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小編整理了高三文言文復習方法,歡迎閱讀!

高三文言文復習方法
1、高考語文文言文主旨把握
研讀高中語文文言文課本。在復習時不要輕易舍棄課本,反而還要加強對課本的復習。只要認真分析一下歷年的高考試題就會發現,每年的文言文試題都和中學階段學習的文言文課文有著密切的聯系,盡管選的文段我們沒有見過,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識點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也就是說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內容。因此,一定要加強對課本的復習。
要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實踐證明,有效地訓練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或準確地解答文言文試題,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從整體上把握文義,或叫整體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則就會犯望文生義或斷章取義錯誤。面對一篇文言文,通過整體閱讀,應能快速準確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寫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時代(朝代),具有什么特點,干了什么事(起
因、經過、結果),這些事有什么意義,文中還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關系怎樣等等。如果不能整體把握文義,那么有時不僅會搞錯了主要人物,搞錯了人物之間的關系,甚至還會張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對煬帝和對太宗的態度)。
2、歸納文言詞語意義和用法
在復習和整理文言詞語時,沒必要將常用實詞的每個義項都列出,弄得眼花繚亂。比如看“見”的“見”:只須強調“見”有表“被動”的意思以及“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相當于‘我’,詞性副詞”即可,記準兩個例子“信而見疑’’和“君既若見錄”,剩下的“看見”“拜見”“召見”“會見”“見解”等跟現代漢語中的“見”都有關系,容易理解。再比如危險的“危”,學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險”,其實在古漢語中“危”經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語“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詩歌“危樓高千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險’,“危難’,“危害’’義項,大概學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難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復習時重點注意這些和現代漢語不同的義項,掌握了這些不同,其他的義項基本就可以應付裕如了。
另外,還要歸納掌握一點基本的文言語法。學習古漢語語法,應重點了解古今語法的差異方面。因為古今漢語的一些基本語法規律(如主語在謂語之前,動詞,形容詞可作謂語等)古今相同,這些就不必死記硬背。而對古今差異方面(如詞類活用,特殊語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動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見的虛詞的用法等)應很好地掌握。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記住。
所謂“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理解時不能分開、而需要按照某種固定模式來解釋的詞語。只有注意這些特殊規則,才能正確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孰與”(和……相比,哪個更……)“無乃……乎”(恐怕……吧。)“得無……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3、特定語言環境推斷詞義
在文言文綜合閱讀中,常常會碰到個別字、詞、句一時無法理解,就需要根據上文、詞義的慣性來順推,或根據下文的語脈、文義來逆推。俗話說,宇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篇),只有將字、詞、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體語境框架內,才能較為準確地把握。文言文中“言”的試題,由于側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語境因素。特定語境中的詞語往往有特定的含義。尤其是文言實詞,由于其具有多義性,離開語境可能會做出完全錯誤的判斷。因此,多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對我們進行有效的復習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另外,還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例如高考題“在官清恪,未嘗問私”(恪,謹慎而恭敬),成語有“恪守不渝”。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或常見成語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高三文言文復習技巧
把握做題速度,訓練做題時間,對于古詩詞默寫,,語言文字運用等可以得分的地方一定要得分,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千萬不要不注意小分值的題,他可能是提分的關鍵。
其次注意素材的積累和運用,注意積累文化知識,對于語文提分也是十分的關鍵,可以買一些知總結類的教輔資料,幫助提分。
高三文言文答題策略
梳理結構,全面把握
對文章內容有了全局性認識,才能對局部有明確的指導。梳理結構,準確篩選信息要點,進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與主旨。對結構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題、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鎖定區域,準確篩選
在全面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題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對應的區域,然后在具體區域中準確篩選,從而找準有效信息。
抓重點,準確翻譯
在分辨信息點時,要注意準確翻譯,當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譯過來,此時需抓住重點,即對文意理解容易發生分歧的地方準確翻譯。
綜合分析,理清因果
對文意的分析必須綜合全文,要結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