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維護正義教學設計
《自覺維護正義》教學設計
初中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還處于逐步認識并付諸行動階段,尤其對“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這至關重要的問題也不甚清楚,所以這節課通過學生合作、探討、體驗、感悟等活動學會做正直的人、做自覺維護正義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2)面對非正義行為應采取的態度
(3)社會發展需要有正義感的人
(4)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2、能力目標
⑴理解正義要求處于每一個人都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能辨別正義和非正義行為。
⑵自覺維護正義,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⑴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培養正義感。 ⑵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勇于同非正義行為作斗爭。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義感的定義、表現及具體要求。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覺維護正義,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三、教法和學法
本課內容的教學,主要采取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教師點撥。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內教學突出學生的活動、體驗和反思。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四、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做好充分預習,收集自己維護正義的事例。
2、教師準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資料,布置學生預習內容。準備做實驗的材料。制作課件。
五、教學過程
活動體驗1
有這樣一個心理實驗:在一個瓶頸很小的瓶子中放了幾個小球,要求幾個被試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從瓶子中各自抽出自己的球。實驗開始時,幾名被試者都想爭先抽出自己的球,結果球都卡在瓶頸,誰也抽不出來。后來,一個被試者對其他被試者耳語了一番,結果很快從瓶子中各自抽出了球。 (幻燈片展示。)
議一議:用教師準備好相應的實驗材料,大家以組為單位,親自體驗,他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體驗,自覺意識到遵守社會規則的重要性。 學生體驗結果:原來,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先后有序地分別抽出自己的球。
教師引語:俗話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沒有人可以例外。作為社會成員,我們遵守社
會規則和程序就是維護了正義。所以,我們要從小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養成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幻燈片展示)
我們維護正義,但卻無法杜絕社會上非正義行為的存在。當我們面對非正義行為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活動體驗2 情景劇表演-----在公共汽車上
在一輛公共汽車上,一個小偷正在伺機行竊。最后他的目標放在了一個女士的皮包上,他左顧右看,一個年輕的小姑娘正在看著他,他狠狠地瞪了小姑娘一眼,小姑娘迅速的底下了頭。正當小偷快要得逞的時候, “抓小偷”,打破了汽車中的氣氛,隨著這句吼聲,一名中學生抓住了小偷的手。小偷突然亮出一個鋒利的匕首,“少管閑事”,“抓小偷”中學生并沒有松開手,可是其他乘客卻沒有一個來幫忙。這時小偷似乎膽子更大了,匕首刺向了中學生的手臂。中學生因疼痛松了手,而小偷趁亂逃離了汽車。“唉呀,我的錢包丟了。”那個年輕的小姑娘叫道。
體驗A:以小組為單位,思考,討論,分析情景劇中主要人物的不同表現。
體驗B:當遇到非正義的行為發生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認識到縱容非正義行為最終危害到整個社會。社會需要正義。遇到非正義的行為,我們要見義勇為。同時,中學生是弱勢群體,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懂得要見義巧為。
教師小結:對待非正義行為選擇消極的態度,無疑是助長了其氣焰。最終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面對非正義行為我們既要見義勇為,又要見義巧為。在盡量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活動體驗3唇槍舌戰---- 中學生是要見義勇為、見義巧為還是見義不為?(幻燈片展示)
教師引語:在剛才的情景劇中,中學生在見義勇為中受傷了。有
的同學認為我們還小,不需要見義勇為。那么,中學生需不需要見義勇為呢?中學生是要見義勇為,還是見義不為?
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分正反兩方進行辯論。讓學生體會到,中學生要見義勇為,更需要見義巧為,做一個真正有正義感的人。
教師小結:我們青少年要勇于,善于同一切非正義行為做斗爭。見義巧為,智勇雙全,做一個真正有正義感的人。
活動體驗4課后延伸
播放在網絡中,搜集到的視頻資料---小偷入室搶劫,群眾如何斗歹徒的實例。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應該自覺維護正義,做有正義感的人,促進學生道德認識內化。
板書設計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自覺維護正義做有正義感的人
見義巧為,智勇雙全
《自覺維護正義》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 本課位置:這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中第十課《我們維護正義》的第二框內容,即《自覺維護正義》。
2、 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學生在八年級下冊前三個單元已經學習了權利和義務的基本內涵,對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有了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第四單元重在樹立學生公平意識、培養學生正義感。也就是說本單元內用是對前幾單元內容的自然提升,使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形成良好的素質,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覺維護公平和正義,履行自己的義務。本節課是對本單元內容的綜合設置,重在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這節課不但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而且對鞏固和提升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成果也非常重要,更是本冊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懂得正義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它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自覺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正義感;了解正義感的具體要求。
說明:針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旁觀者”心態,教材從幫助青少年成為一個有意于社會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人才是社會的時代要求出發,首先讓學生認識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必須遵守規則、規章和程序,認識正義感及其要求,從而自覺維護正義。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的習慣;增強大家思維能力和自覺維護正義的實踐能力。
說明: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學習與討論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給學生提供鍛煉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機會,重在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去體驗和感悟。并提供一些典型案例,幫助學生增強維護正義的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以實際行動來自覺維護正義、伸張正義,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說明:這一設計是對學生思想感悟的提升,是新課改理念的集中體現。
4、學習難點分析:
難點:引導學生自覺維護正義,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說明:因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東西,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所以難度比較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引導和點撥,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反映和表現。
5、學習重點分析:
重點:以教育學生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教學重點。
說明:培養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是初中階段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所以將維護正義、伸張正義的能力培養作為教學重點。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交往、權利和義務,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還很缺少自覺維護正義和公平的意識,有些學生甚至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也不懂得該怎樣維護自身權利,于是經常采取消極的態度和做法,忍氣吞聲,放任不良行為的肆意蔓延。而本節課就針對學生的這一問題出發,通過理論闡述和事例介紹,重在培養學生的維權意識,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努力引導學生做一個追求公平、維護正義的公民,將來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現代人。
三、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運用創設情景法、欣賞法、討論法、實例分析法、激勵法思考法等方法。在授課時靈活運用這些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培養。
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案例教學法:運用田剛見義勇為救落水者的的案例,讓學生明白該從四個方面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2、情境教學法:(通過“信用記錄不良,高材生求職屢屢碰壁”的故事以及讓學生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正義之舉以及富有正義感的人物的事跡,創設充滿正義氛圍的情境,使學生認識到遵守規則、規章、程序和正義的重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正義感,做一個正義之士。)
3、欣賞教學法:(通過對馬丁神父懺悔錄的朗讀、分析、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學生正義的時代精神。)
運用這些教學法以啟發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并最終達到使學生勇于表達自己觀點的目的。
四、學法分析
1、探究活動法:通過對非正義行為和正義行為的對比,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觀念。通過對田剛事例的分析幫助學生樹立見義巧為的意識,并培養正義精神。
2、欣賞法:通過觀看、回憶包拯的生平事跡,聽歌曲“無悔于心”鼓勵學生想包拯學習,做一個正義的人,并且能自覺維護正義。
五、教學程序分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信用記錄不良,高材生求職屢屢碰壁”故事)
學生通過分析,找出高材生屢屢碰壁的根本原因是沒有遵守規則、規章和程序,也認識到遵守有遵守規則、規章和程序的重要性。談啟示使學生認識到要從小樹立以遵守規則、規章和程序為榮的意識,養成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
說明:因為中學生對故事性的內容比較感興趣,而且他們對這些東西掌握得也比較多,所以這樣的導入,是符合學生心理要求和教材知識點的安排的,并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實例分析(大屏幕出示“馬丁神父的懺悔詩”)
學生集體朗讀這首詩,暢談從此詩中得到的啟示,通過列舉現實中的非正義行為,進一步認識非正義行為的危害以及對非正義行為采取消極態度會帶來什么危害,從而認識到正義的重要。
說明:這一材料的設計有三個目的。一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他們感受生活的無處不在,并主動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教材知識相融合,展開討論。二是,通過對兩個相關問題的分析、思考,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點的認識。
(三)榜樣學習(大屏幕出示三個問題)
學生列舉富有正義感的人及他們的事跡,分析他們共有的品質,認識到該從哪些方面去培養自己的正義感。通過有正義感的詩詞朗誦以及列舉現實生活中的正義之舉,進一步感受什么是正義并認識其內容,從而使學生在思想深處自覺自覺自愿得向正義之士學習,努力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并能自覺維護正義。
(四)活動體驗(大屏幕出示田剛的故事)
結合田剛的故事從四個方面分析,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使學生明白,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見義“巧”為,以保護自身安全。
說明:這一設計是全節課的重點部分,前面的知識鋪墊,基本是理論的闡述,實際解決問題的地方很少,而這一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養成遇事勤于思考,機智理性的解決問題的習慣,避免自身受到侵害的同時,又能見義而為。
(五)學習小結
給學生創設三言兩語談收獲的機會,讓他們真實的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鼓勵學生做一個正直富有正義感的人。
(六)測評反饋(大屏幕出示李大媽抓小偷的故事)
設兩問題,讓學生再次加深對正義和非正義行為的辨別能力,通過談想法,鼓勵學生向李大媽學習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并能向李大媽學習自覺維護正義。
(七)布置作業,鞏固、加深學生的正義的認識,強化他們維護正義的堅強意志。
(八)結束語同時欣賞歌曲“無悔于心”
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結尾用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永遠努力做一個正直的人。”請記住,一個正直的人才真正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進一步感悟正義,做一個正義之士,自覺維護正義。
看了“自覺維護正義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