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生預習方法指導
小學一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適當預習的條件:一方面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獨立閱讀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也有所增強,能夠比較自覺的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那么,該如何指導他們做適當的預習呢?
一年級學生預習方法指導如下:
六畫讀書預習法:“一標段,二畫圈, 三畫二類生字詞,四畫翹舌音整體認讀音,五畫疑難處,六畫好詞句。”
“一標段”即讓學生預習一篇課文前,先讓學生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數字標出小結序號。這個小序號的標畫看似簡單,其實在小學生標畫的過程中,對文章就有了一種感性認識。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許多個自然段構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話構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幾句話構成。這種認識對于今后的讀寫會有較好的影響,使學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這樣安排段落。另一個作用是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便于操作,如學生可直接向老師點明第幾自然段的哪個地方有疑問,教師也能方便的向學生點明第幾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實踐證明,“一標段”的方法,學生方便實用。
“二畫圈”即學生在完成“一標段”后,對照課后生字表中需要“識記的一類生詞”,在課文中相應生詞下面用“O”畫出,由于在課文中需“學會”的生字和需“會認”的生字無明顯標志,這樣用“O”一畫就使學生明確了哪是要求“學會”的,哪是要求“會認”的。在讀課文時會對自己畫出的需“學會”的字有所重視,印象也比較深刻。實踐證明:通過“二畫圈”的方法,學生一看一畫就認了兩遍,方法簡易實用,識記生字效果好。
“三畫二類生字詞”就是畫完要求識記的“一類生字”后,再對照課后要求“會認”的一類生字,用“△”在課文中畫出,以區別要求“一類生字”。這樣更明確了“會認”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然后進一步要求學生在課后生字表上給生字注音。
“四畫翹舌整體認讀音”,就是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把含翹舌音的音節用“-”在其下面畫出來,把含有整體認讀音節的用“ ”標出,以利于正確的讀書。這種畫法一般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使學生基本區分平翹舌音和整體認讀音。檢測時學生成績一般較好。
“五畫疑難處”就是指學生在完成上面畫法之后,再讀課文的過程中,對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邊畫出。讀完課文后對疑難問題或查字典,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方有所得。長此以往,真正養成了“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
“六畫好詞句”就是指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有些妙詞佳句往往會使學生“一見鐘情”,這種詞句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詞句可能對學生的思想有觸動,能給以啟迪;有的使遣詞造句恰到好處給人美感;有的是可以幫助自己正確、快速的理解課文等。老師就要求教給學生用波浪線“~~”畫出。這樣要求會集中學生讀書的注意力,學生在讀書時也會格外注意妙詞佳句,隨時標畫出。在今后學習中他會對自己畫出的“寶貝”不由自主地玩味揣摩,自然訓練了其創造性地思維。
“學文如積沙,學理如筑塔”。長此以往,定能厚積薄發,這對學生的讀寫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影響小學生預習效果的因素:
一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小學低年級的小學生,升小學時間不長,接觸預習少,不僅對預習方法不知道,更沒有主動預習的興趣和習慣,老師和家長恰當的輔助讓孩子感受預習帶來的喜悅,營造預習習慣氛圍,家庭的熏陶和老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而學生所處家庭背景不同,學齡前的教育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會非常配合老師來培養學生的預習興趣和習慣,而有的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影響,不太重視對孩子預習興趣的培養和習慣的生成。使得老師與家長之間培養學生自主預習能力的互動效果事倍功半,影響學生預習興趣的培養和預習習慣的養成。
二是學生自我認知能力的制約。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掌握的知識水平低,再加上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的影響,自主預習的能力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不同學生在預習后得到的收獲也不盡相同,同時在培養預習的興趣和自主預習的能力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