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語文預習方法
小學語文預習要求
2、朗讀課文3遍,給自然段標上序號,能用文中的話回答課后的問題。
3、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二、中段:
1、朗讀課文2—3遍,做到正確、通順。
2標出自然段序號,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認清字形。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試著在書上解釋有關詞語。
4、給生字組詞,能聽寫生字在文中的詞語。
5、根據課后問題,了解課文內容,試給課文分段。
6、畫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旁邊做上記號。
三、高段:
1、朗讀課文2—3遍,做到正確、比較流利。
2、養成使用字典等工具書的習慣,遇到生字詞查字典掌握音、形、義,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給生字組詞,能聽寫生字在文中的詞語。
4、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給課文分段,并試著寫出每段的大意。
5、思考課后問題,能根據課文內容回答課后問題。
6、默讀課文,把難以理解和含義深刻的句子畫出來,做上記號。 把不懂的問題寫在書上,留著上課解決。
7、試著寫出自己讀書的初步感受。
學生應掌握哪些常規性預習的內容和步驟呢?
(一)默看
拿到一篇新課文,由于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初讀課文時,可以采用默讀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讀的要求有兩個: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介紹了一個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準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
(二)查問
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三)朗讀
就是朗讀課文。生字認識了,就可以放聲誦讀了。“眼過三遍。不如嘴過一遍”,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讀過幾遍課文,其印象肯定會比“一默看”時深刻。
(四)摘抄
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嘴過三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并用,效果比讀更好。
(五)思考
通過一系列的預習活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還應該靜靜思考一下,這篇課文在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知識上、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的。對這些問題,有的可以直接在書上做記號,有的最好書面寫下來。
看了小學生語文預習方法還看:
1.小學生如何做好語文的課前預習
2.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方法
3.小學語文預習方法指導
4.小學三年級語文預習方法
5.小學語文有效預習方法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