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1個月的學習方法
高三這一年的學習是最累的一年,進入高三后,我們一方面要學習高三的知識,還要及時進行高中一年級和高中二年級的知識點復習。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考前1個月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考前1個月的學習方法一
建議同學們把考前一個月分為三階段:
1.5月15日—20日以前,仍可延續以前的學習方法。
過度學習,就是充分利用能夠學習的時間進行學習,如晚上可以學到12點,甚至更晚或早上可適當早起加強學習,但以保證第二天上課不太疲勞為前提,中午時間(住校生)視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學習或休息。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學習時間適當加長,掌握更多知識。
?、?主要是增強自信心,避免擔憂失敗心理。由于自己努力學了,自己沒有比一般同學負出的少,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增強了自信心。
舉例:我自己上高中時,班內同學有的早上3、4點就起來學習的,而我自己則正常休息,早上6:30起床。有些同學晚上加班,我還正常休息,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我心理發毛了,擔心別人都在加班加點,而自己卻按部就班,這樣能否考上大學。于是我也早起晚睡,用于學習,但我總是睦睡,看上幾眼,就扶在桌子上睡一會兒,學一會睡一會,現在想起來,其實沒學多少知識,但作用卻是很大的,這樣做給了我以勇氣,給了我自信。我也加班加點學習,問心無愧,你能考上,我也能考上。但加班加點,千萬要記?。阂缘诙焐险n不影響精力為前提,若影響上課效率,寧愿不加班加點。
2.5月中旬到6月初進入調整階段。
主要工作:①、復習以前的錯題本;
?、凇⒂斡[以前考過的摸擬卷,真正進行查漏補缺工作,不要再過多地做練習了(不是不做),可能有的老師發的題很多,你可以選擇性地去做,不要都去做。我在去年教高三時,給學生發練習是有計劃的,不是有什么、發什么、做什么,到現在我還有一本練習都沒給去年高三學生發,但學生考試成績很好。
③、考前頭幾天不要太放松,特別是高考前幾天,更要合理安排復習計劃,不要用這幾天再學習新知識,期望打準高考題。而主要精力是有計劃的游覽記憶重點知識。
高考前1個月的學習方法二
30天,調整心態,梳理知識,查缺補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考時將成績提高數十分,也并非是神話,關鍵是要做到科學備考。最后30天,最重要的是總結和歸納。不管是哪一門學科,都要注重收集、整理和反思,爭取該得的分一分都不丟。
不做難題,重回教材
最后30天內,考生不要再試圖做難題。高考試題雖然千變萬化,但“根”在教材,對教材和基礎知識的熟練程度是制勝的基礎。
在復習備考時要堅決克服重資料、輕課本,重解題、輕聽課,重深難題、輕基礎題的傾向??偟囊笫屈c點落實,板塊清晰,網絡完善。
回歸課本時,也要注重知識的歸納總結,構建學科知識網絡。可以說,每一道題都不可能只考一個知識點,而是綜合了相關聯的幾個知識點。因此,復習備考時要特別注意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系,弄清其來龍去脈,同時注重應用和理解,以及知識的遷移和創新。
收集錯題,反思錯誤
在復習備考時要記住做題重在題后反思。收集整理、反思錯誤是為了今后少出錯誤甚至不出錯誤。知識掌握越準確、越精細、越深刻,高考取勝的把握才會越大。
反思最好的形式是建立錯題本。錯題本的建立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分類整理;二是勤于回頭;三是整理細節;四是拓展延伸。對每一道錯題的整理,至少包括:這是什么問題,我為什么出錯,應該怎樣做,還會有哪些變化等部分。
規范答題,調整心態
失分有時往往不是知識遺漏,而是答題不夠規范。不少考生在高考后的估分與實際分數相差較大,就是吃了解題不規范的虧。
規范答題的習慣靠平時養成,考生們可以學習近幾年高考評分細則,熟悉各科規范答題的要求。平時答題時要糾正“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準”的壞習慣,爭取高考時該得的分一分都不丟。
研究表明,影響高考成績的二十個因素中,學生學習基礎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態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臨考心態的重要性居第一位。由此可見,好心態才會有好成績。
這段時間,考生應矯正自我認識上的偏差,正確評價自己,提高自信心。同時要樹立正確的考試觀,確定恰當的考試期望值,以“平常心”對待考試。
語文:重點關注閱讀和寫作
最后30天,復習要參照考綱,明確復習和訓練的具體對象。同時還必須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語文題,找準高考題型的演變軌跡和發展趨向,以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對語文學科來說,閱讀、寫作是重點。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漸進,先閱讀一些鑒賞文章,再嘗試答題,總結答題思路,做到有觀點有分析,這樣就可以盡量避免方向性的錯誤,保證得分率。
作文方面,可廣泛閱讀各類文章,大量積累寫作素材。在中學生的作文中,存在一種較普遍的不良現象:一味追求選材、手法和語言的新、奇、特,而忽略對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煉。要舍得在立意上下功夫,也就是說要仔細揣摩、領會出題人的意圖,從而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應試技巧:作文減少非智力失分
拿到試題后,可先大致瀏覽一下,初步摸清題情,估計時間,并認真做好頭一兩個題目,讓思維很快進入最佳狀態。在組織答案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句子的簡明、連貫、得體,注意保留命題者的原意,注意滿足題旨。
值得注意的是,卷面要整潔美觀,無把握的主觀題須打草稿(或腹稿),嚴禁在答題卡上亂涂亂改,否則既影響答題空間,又影響卷面。在不違反考紀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試題卷,可在上面作一些必要的閱讀標記或痕跡,并可直接在相關句子上進行修改、概括等工作。
同時,要盡量減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如有的考生因超過字數而扣分,有的因作文不寫標題而扣分,有的因字數不夠而扣分等。
英語:后期復習重點是閱讀和填空
在最后30天里,要想掌握更多新的知識和大幅提高成績已不太可能,應做的主要是復習鞏固和深化已學知識、熟練掌握應試技巧、調整心理和生理狀態。
后期的復習重點應轉移到完型填空和閱讀理解上來,因為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本身就是對英語知識的綜合,通過閱讀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幫助記憶。
同時還要強化應考能力,建議每周應安排一次時間,每次兩個小時,完全模擬高考的形式進行訓練。所使用的題目最好以湖北高考英語真題為主,適當搭配其他省市的高考真題。且每周聽力訓練不能少于三次,每次20分鐘左右。
應試技巧:相信第一語感
沖刺最后階段,要注意生物鐘的調節,建議學生每晚11點鐘準時睡覺,保證睡眠質量,以確保白天的精力。6月8日下午考英語,學生在6月7日晚上和6月8日午休后考前讀兩篇文章,這樣英語的思維在大腦中熱起來,考試就會很快進入狀態。
在應考過程中,在閱讀上求穩和書寫上求清楚,并相信自己的第一語感??忌B成完成一道大題、填涂一道大題的習慣,避免出現錯行或者是漏填涂的情況。
數學:不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
截至目前,高三數學復習已經完成了兩輪,對整個知識結構已經進行了一個大致的梳理。后期一個月的時間,應進行綜合性的練習,查漏補缺,保持狀態。
盡管剩下的復習時間已經不多,但仍要注意回歸課本。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絡,以不變應萬變。
高考數學試題雖然不可能考查單純背誦、記憶的內容,也不會考查課本上的原題,但許多題目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題就是對課本原題的變型、改造及綜合。
回歸課本,不是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而是要抓綱悟本,對著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選擇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復習才有實效。
應試技巧:不盲目“貪多求怪”
一般說來,數學考試時首先要調整好心態,不能讓試題的難度、分量、熟悉程度影響自己的情緒,然后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細心算題,規范答題。其次,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講究快速、準確。
平時做題應做到:想明白,說清楚,算準確,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密性、敘述的條理性、結果的準確性。
最后這一段時間,如果抓得好,抓得落實,不盲目的“貪多求怪”,扎扎實實把那些關鍵的東西弄懂練熟,高考一定能有好的成績,這也是以前無數學生用實踐證明了的。
理綜:解題方法應靈活多變
在沖刺階段復習時,要做到三個回歸:一是回歸課本,以“本”為主;二是回歸考試大綱,以“綱”為導;三是回歸高考題,以“練”為輔。抓“主干知識”的運用。
考生在復習過程中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回顧,做題時注重總結,梳理各類題型與老師專題教學的聯系,準備錯題本,注意查漏補缺,積累靈活多變的解題方法。
最后的復習階段,考生應高效利用學校組織的適應性訓練鍛煉自己準確、快速、規范答題的能力。
應試技巧:規范書寫,規避不必要丟分
理科綜合是150分鐘考理化生三科的內容,考生往往都覺得時間不夠用,讀題不仔細,或只看題一半即開始答題,求快不求準,書寫不規范,結果會導致不必要的丟分。
應考時要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①會做與得分的關系:要克服會而不對,保證得分。②快與準的關系:只有準,才不必再花時間檢查,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適當放慢一些,就會準一點。③難題與易題的關系:遇到難題不打持久戰,看到易題不放松,看到難題不膽怯。
同時,平時還要加強基本功訓練,規范書寫符號,專業術語,以減少不必要丟
高考前1個月的學習方法三
重基礎知識,緊跟老師復習節奏
目前,高三同學仍在進行第一輪復習中,雖然馬上要進入高考二百天倒計時,但教師建議同學們,即使老師的授課內容是熟記于心的基礎知識,也仍要跟隨老師們的復習節奏,切不可一味自己鉆研一些零散的偏題、難題,此時我們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用各科的術語,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予以表達。這些基礎知識的貫穿,是為同學們在知識儲備、解決問題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所做的鋪墊。同學們可以利用老師談到的內容來實現知識的深度貫通,找到自己知識儲備的薄弱點,變被動為主動,探尋自己的復習方式,追求更高的復習效率。
加強針對性,實現自我突圍
高考實為一場博弈,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是有效復習最起碼的。反之,主次不分,不顧輕重緩急,漫無邊際,往往收效甚微。這就是說,復習必須要加強針對性。具體地說:首先,要針對遺忘的知識組織復習。哪些知識容易被遺忘?一些非重點內容;自以為不重要、不感興趣的知識等。怎么知道遺忘?只需按課本目錄默認相關知識,如果不知道講什么,或者回憶不清如何定義某些概念、規律,即可檢查是否遺忘以及遺忘的程度。在翻閱至相關章節的同時,重新審讀理解體驗一遍,便能起到有針對性復習的作用。其次,要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復習。所謂薄弱,就是面對具體的問題,力不從心,無能為力。突出的是審題不清楚、題意理解不深不透是個薄弱環節。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很多同學都說看不懂題目,無從下手,導致做不來。有的是解題丟三拉四、稀里糊涂,很不規范成為薄弱環節。解決的辦法是加強閱讀訓練。通過讀報、讀課文,提高語速,體會語境。至于逐步養成規范的解題習慣,可以從模仿開始,逐步使解題思路納入規范化軌道。
在高三一年的時間里,要拋開興趣的因素,狠補薄弱的科目。一定要把“瘸腿”補好,成績才會有較大提高。最好能把自己最薄弱的環節總結出來,不斷發現不斷補充。然后加強優勢,爭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從基礎補起。
明確自身定位,確定主攻方向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高考目標。高考是一種區分型的考試,所以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同學都考得多么好,因此要結合自己一貫的情況為自己訂出一個明確的目標:一曰總分要達到多少;二曰具體到各科又要達到多少分。一定要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切忌好高務遠,然后結合高考“3:5:2”的難度分布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對于基礎好的同學,不用過多地糾纏于簡單題,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難度題和難題上;而對基礎不是很好的同學,應在充分練習了簡單題和中等難度題的基礎上來試攻難題;對基礎不好的同學,也許連中等題都感到一定困難,那就應該從解決簡單題入手,逐步過渡到中等題,大膽地放棄難題。所謂“放棄”,就是平常基本不做難題,考試時也不過多糾纏于難題,能做多少算多少,一旦做不出就馬上“撤退”的最優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