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要不要選地理
2023年新高考要不要選地理
新高考要不要選擇地理主要是看你的地理成績好不好,還有你的未來職業想干什么,選什么樣的科目往往會制約未來的職業發展。因為選科跟高考志愿和大學招生要求二者掛鉤,所以在選科之前,要多了解高校招生信息和專業設置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地理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其實地理的計算型題目比生物還要多,相對政治、歷史,地理要難。適合有計算能力和記憶能力都可以的同學選報。
地理學科是高考非常重要的學科,其未來發展方向比較明確,考試難度也偏低,在所有學科中,地理學科難度相對較小,屬于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后就能學懂的科目。盡管它擁有部分計算題,但跟理工科相比,其難度并不算大。而且地理不像政治和歷史,沒有龐大瑣碎的知識點,非常適合部分不喜歡記憶背誦的同學。
新高考地理如何搭配比較好
1、物理+化學+地理
物化地組合文理兼容,專業覆蓋率96%以上,特別是擅長物化的孩子更具有優勢,絕大多數高校和專業都對物化地開發,另外還有一個潛在規律,地理是公共選課最多的科,因幾乎沒有學霸來競爭,賦分優勢巨大,容易提分。如果你地理學的好,就選這個組合,肯定能讓你總分高度提升一大截。
2、政治+歷史+地理
政史地是我們傳統高考的大文組合,未來可以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新聞,管理學也可以優先考研,最大的優勢就是高考前三個月還能快速提分。這個組合的考生將來考公務員也是有優勢的。
3、歷史+地理+生物
把政治替換成生物也不錯,因為生物是傳統理科三門中最簡單的一門,會背記的話基本就沒有問題,考高分很容易。這種去掉政治的組合方式,比較適合不太能夠理解政治原理的同學。
新高考地理有哪些題型
第一類、地理計算類:時差、正午太陽高度、日照長短;比例尺;溫差、海拔高差等常需計算來解決問題。
第二類、分析區域環境區位特點、優勢及評價:
分析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從區域的環境要素結構因子出發,通過綜合、比較分析,比較中往往是與同緯度(東西)比較為主,也有同經度(南北)比較兩個度,比較是為了突出該區域的地理環境的特殊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點,分析的目的是為發揮比較優勢,以便因地制宜地找出區域科學 發展之路。如:北京與巴黎的氣候相比,其特點是夏熱冬冷,年氣溫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熱同期,利于農作物生長;水旱災害較多。北京與廣州氣候相比年溫差較大,雨季較短,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表現為大陸性較強。
第三類、地理可持續發展,樹立科學 發展觀類圍繞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這一主線,回答促進人地關系的協調的措施,樹立可持續的、科學的發展觀,應注意“地理是將來進行式”。
新高考地理分值分配及占比
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相比,人文地理居多,占約55-60左右,自然地理占約40-45左右。區域地理無法準確判斷,因為高考中單純考區域地理的題很少,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許多內容都是以區域地理背景為基礎的,就是說區域地理多數情況是與自然地理、人為地理混為一體的。
新高考地理滿分100分,實行等級賦分制。新高考考生總成績由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3門統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選擇性考試中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再選科目按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