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怎樣填報志愿和專業
新高考怎樣填報志愿和專業
新高考怎樣填報志愿
新高考在報志愿的時候,分成了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無調劑的填報方法,叫做專業+院校,第二種方式是組內調劑填報方法,叫做院校+專業組。這兩種報考方式都有各自的好處,也都有各自的缺點。
專業+院校就是每一個專業+院校,是一個報考單位。之前是學校為一個報考單位,在學校里面的所有專業你都能報,如果分不夠你報的專業,進行校內調劑。院校+專業組就是一個學校內會招一大堆專業,一大堆專業根據選科要求來分成各個組別。
專業+院校模式好處是不調劑,你上的一定是你報過的,你沒報的你一定不會上。但這樣報志愿的話也有缺點,缺點一:數量太多了,根本填不完。而且你在報志愿的時候。每志愿都彌足珍貴。
高考怎么選擇專業
高考專業是比較多的,專業目錄分設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個學科門類。其中,包含專業類92個、專業506種。
首先,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當你從自己喜歡的專業畢業之后,就會投身相關行業,這就不需要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做人生規劃,你的人生規劃在你的高考中,就已經實施了。
有些專業只是考生略微感興趣,但是,并不是一個長久的興趣,也不能持續一生。如果你是一個有志向的考生,你就不能把目標放在只是去實現自我價值的層面,而是要將自己的視域擴大,將自己的理念提高。
在高考的專業選擇上,很多人都朝著熱門,前途好,就業容易的方面去考慮,但是,現在的社會的發展,一些熱門專業在今后,不一定就是容易就業的專業,專業都在不斷變化之中,可以先以學校為導向為例,再選擇專業。
2023新高考志愿填報規則
2023新高考志愿填報規則不同省份規則不同,目前實行新高考的省份和地區,大多都采用“專業+院校”的志愿填報模式,這是為了讓考生更加偏重專業,以專業為基礎考慮志愿填報,把學校放在少次要的位置。不過,也還是有部分省份沿用了“院校+專業”的模式,考生在志愿填報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本省的規則。
1、新高考志愿填報新模式更側重于專業而非院校在目前實行的新高考省市中,主流志愿填報模式基本單位的一種是“專業(類)+院校”模式。需要考生先考慮專業,專業是根本和基礎,再去選擇大學,取消了專業服從調劑,不存在考生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被退檔。
2、過去,主要是以學校為單位,再在學校的基礎上選擇若干個專業,學校是根本和基礎。即院校+專業的傳統志愿模式基本單位將不再適用。代表省市:山東、浙江。
3、新高考志愿填報模式的另一種是“院校專業組志愿填報”模式。考生可填報若干個院校專業組志愿,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又可以填報N個具體專業,允許“服從調劑”。但需要明確是否能夠安全進組,以及服從調劑后能夠接受組內其他專業的問題。代表省市:北京、天津、海南、上海。
新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新高考志愿填報前要深入了解填報流程
要明確新高考填報高考志愿的時間和方式,什么時間填報本科志愿?什么時間填報專業志愿?什么時間截止填報?填報志愿分哪幾個步驟?填報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項,這些都需要考生家長清楚。
新高考志愿填報需深入了解參考數據
要學會使用參考資料、學會分析相關數據,為填報志愿做參考。像去年的專業錄取分數分布統計、各批次院校專業組錄取最低分,都需要大家認真分析,從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的院校、專業組和專業。
新高考填報志愿考生要深入了解大學專業
考生家長在選擇大學和專業時,應該對多所大學和多個專業進行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從中選擇理想的學校專業作為自己的志愿。
新高考96個志愿填報技巧方法
與傳統高考志愿填報相比,新高考的志愿填報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數量的增加,不同省份的志愿填報的數量也不一樣,本文以河北省和重慶市的96個志愿為例。
其實,新高考只是將以往的“院校+專業(類)”模式改為了“專業(類)+院校”,更加突出專業選擇的同時,改變了志愿填報的數量。比如,同樣是報考復旦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在傳統高考的志愿填報中算同一個志愿,而在新高考的志愿填報中算三個志愿,數量的變化其實并不大,而且新的志愿填報在原則上也依舊遵循平行志愿的規則。所以小編認為,志愿填報方面,新高考和傳統高考有區別,但填報技巧并沒有很大的變化。在偏重參考學校專業分數的同時,依舊可以沿用“沖、穩、保、墊”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沖:依據近幾年的分數和位次,可以選擇比自己的分數高20分以內,或錄取位次比自己位次高一點的學校專業,但不要好高騖遠,報考一些與自己成績差距過大的學校和專業,“沖一沖”的志愿一般可以填報10個。
穩:這一部分的志愿一般填報一些比較穩的學校和專業,考生可以選擇與自己分數和位次差不多的或者稍稍低于自己成績一些的學校和專業,用來“穩一穩”的志愿可以多填一些,可以填報50個左右。
保:為了不滑檔,沒有學校可以讀,考生還要選擇一些比自己分數低20-40分左右或者位次比自己低不少的學校和專業用來“保底”,這一部分可以填報25個左右。
墊:每年各省份的招生政策及各學校的招生計劃都有一定的變化,為了確保考生一定有學校可以讀,小編建議大家還可以選擇10個比自己分數低50分左右的學校和專業。當然,如果考生不想“將就”,這部分也可以舍棄。
新高考志愿填報規則有什么
新高考志愿填報新模式更側重于專業而非院校在目前實行的新高考省市中,主流志愿填報模式基本單位的一種是“專業(類)+院校”模式。需要考生先考慮專業,專業是根本和基礎,再去選擇大學,取消了專業服從調劑,不存在考生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被退檔。
過去,主要是以學校為單位,再在學校的基礎上選擇若干個專業,學校是根本和基礎。即院校+專業的傳統志愿模式基本單位將不再適用。代表省市:山東、浙江。
志愿填報模式的另一種是“院校專業組志愿填報”模式。考生可填報若干個院校專業組志愿,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又可以填報N個具體專業,允許“服從調劑”。但需要明確是否能夠安全進組,以及服從調劑后能夠接受組內其他專業的問題。代表省市:北京、天津、海南、上海。
大學志愿填報有哪些專業
高考志愿可以填報的專業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個學科門類。一共有506個專業可供考生選擇報考。
文科專業主要是人文社會學科,涉及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等。理科專業主要是自然科學學科,涉及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等。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選報的院校和專業,是考生的志向、愿望、愛好、個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填報志愿實際上也是考生與院校之間的一種“雙向選擇”:一方面考生通過填報志愿,表達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種院校、喜歡什么專業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報的志愿為其錄取的基本依據,從眾多的報考者中擇優選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報志愿對于考生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大學填報志愿注意事項
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
一般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會考慮外界因素,但是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是不錯的。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對某些學科某些專業感興趣的人,在大學階段就能全身心投入,把專業學好。自己有興趣學習的專業是就讀專業滿意度較高的專業。
堅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每個考生在選擇自己專業的時候,也許身邊人云亦云,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最適合將來做什么。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的時候多參考父母老師或者過來人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