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有什么利弊
新高考改革的利:
確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取消了學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學生自主選擇性。從數學排列組合看:學生自主選擇科目的組合是可以達到二十余種,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顯。
新高考改革的弊:學生課業負擔更重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減輕學生負擔,但從已經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疲于應付眾多學科的合格考、等級考,負擔更重。在課堂上表現為上課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課作乙作業等,學生學習效果差。
緊接著,惡性循環來了:每一科目的老師怕其他學科老師擠占自己學科時間,布置作業加碼,學生就陷入了題海中了。教委雖然三令五申,不準進行周考、月考,但各學校均以各種名目進行模擬考、周考、月考、綜合考、聯考。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無光,考的學生快要吐血。學生思考時間少了,悟性降低了,能力當然就降低了。這幾年來,抱怨學生素質下滑厲害的高校老師明顯多了。
新高考政策好不好
新高考一改之前的文理分科模式,帶來了12種選科組合,在選科上更側重于學生的興趣特長等。
但是,新高考選科看似選擇更寬,實際上卻變窄了,而且后續也帶來了很多弊病,讓不少考生在新高考中“栽跟頭”。即使是學霸,一旦選科不慎,同樣會在新高考遭遇“翻車”現象。
其實,新高考實行新模式,目前并未全面實施,很多省市尚處于“吃螃蟹”的第一年,對新高考的了解并不透徹,選科時難免會出現失誤。
新高考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或特長等,選擇自己具有優勢的學科組合,可以實現學生高考分數的最大化。
12種學科組合的選擇,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與文理分科相比,選科更加靈活。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專業的局限性減少,將有更多的專業可以選擇。
新高考將對各個學科的成績進行賦分,主要是根據考生的實際高考分數,按照對應層次的分數段,分別予以賦分,可以縮小學科難度或試題難度不同而造成的分數差距。
新高考和傳統高考的區別
從分科類別而言:傳統高考文理分科,高一下學期或高二上學期分開文理科,文科學習的科目除去語數外,還有政治、歷史、地理,理科的學習科目是物理、化學、生物。新高考不分文理,學生自由組合。
從考試科目而言:傳統高考考試科目為語數外+文綜(政史地)/語數外+理綜(理化生)分值語數外都是150,文理綜都是300分。新高考選考科目為3+3,第一個3指的是語、數、外三門,第二個3指的是6選3(浙江為7選三),6指的是史地政理化生,浙江多了一門技術(包括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各占50分)。滿分是100分。
從考試時效而言:傳統高考一考定終身,當年當次有效;新高考語數當次有效,英語及選考科目兩年有效。
新高考改革注意事項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直接關系到將來大學的專業,因為有的大學專業是會限制高考科目的。比如像醫學這樣的學科,如果高中沒有學過生物,可能就會受限;像是地質勘測這類的專業,也是需要有地理的底子的。所以,前期搜集相關專業的信息很重要。
高考改革好不好
好處:減少人才的耽誤
在以往的高考中,很多學生一門課程,結果拉低了整體的成績,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偏科,這對學生影響很大,一門課程偏科,學生就可能是上985、211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差距,這其中差了多少大家很清楚,而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前途,新高考模式極大減少了對學生前途的耽誤,學生不喜歡的科目,可以不去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就可以,這樣就不會耽誤學生,不過,學生要是偏科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主課,這就沒有辦法了。
弊端:學生課業負擔更重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減輕學生負擔,但從已經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疲于應付眾多學科的合格考、等級考,負擔更重。在課堂上表現為上課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課作乙作業等,學生學習效果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