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總分怎么計算
新高考的總分怎么計算
1.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shù)及總分
第一個3: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總分450分;
第二個3: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高考總滿分為660分)
2.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shù)及總分
高考總分750分
“3”為全國統(tǒng)一高考科目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新高考賦分模式什么意思
等級賦分制是新高考規(guī)定的,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等級賦分制簡單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后依據(jù)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qū)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shù)。
舉個例子,某次考試:學生A歷史80分,在全省排名1%以內,最后等級賦分變?yōu)榱?00分。學生B物理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內,最后等級賦分變?yōu)榱?6分。也就是不論分數(shù)論檔位,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最終成績的因素。此等級賦分制只針對新高考制度下的選考科目,統(tǒng)考科目(語、數(shù)、外)仍按卷面分計算。
賦分的具體規(guī)則:
固定的比例及對應的等級、賦分區(qū)間。
以實際參加該科選考人數(shù)的成績?yōu)榛鶖?shù),將各考生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shù)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
以上5個等級及各等級對應的比例及賦分區(qū)間是事先設定的固定規(guī)則,轉換后賦分成績滿分為100分,賦分起點為30分。
3+1+2和3+3的不同
所謂的“3+2+1”模式,高考的滿分依舊是750分,根據(jù)不同興趣的選擇共有8種組合。
“3”語文、數(shù)學、英語作為必考科目,分數(shù)上較以往有所變化,語文和數(shù)學分值分別為150分、英語分值為120分;“2”指的是“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兩個組合,進入高中的學生需要從兩個組合里面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組合,組合里面各科目分值120分;“1”指的是在生物、地理和選擇組合科目以外的兩門,或“歷史、政治”、或“物理、化學”,共四門學科中任選一門,分值為90分。
那么“3+1+2”模式,高考的總分則變?yōu)?40分,其中根據(jù)不同興趣的組合,足足有20種組合。
“3”與前面模式中所代表的是一樣的,語文、數(shù)學分值分別為150分,英語的`分值為120分;“1”指的是在物理和歷史兩門學科里面必須選一科,分值為120分;“2”指的是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科的或歷史、或物理,五科里面任選兩門科目,每門科目的分值為100分。
新高考等級賦分怎么算分
有專門的等級賦分計算公式:
(Y2-Y1)/(Y-Y1)=(T2-X)/(X-T1)
其中:
Y1:表示某等級內所有考生原始成績區(qū)間的下限;
Y2:表示某等級內所有考生原始成績區(qū)間的上限;
T1:表示相應等級的賦分區(qū)間的下限;
T2:表示相應等級的賦分區(qū)間的上限;
Y:表示考生的原始成績;
X:表示考生轉換后的等級成績。
根據(jù)以上分數(shù)計算出來后,將等級成績按照四舍五入的取整規(guī)則確定考生的最終成績。
新高考成績等級賦分的特點
等級賦分制簡單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后依據(jù)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qū)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shù),新高考后對于家長和考生來說,最關注的點之一就是計入夏季高考成績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不再按照原始分計入。
需要按照賦分制進行換算,以等級分計入高考總成績的某一選考科目的考生成績,轉換時賦分起點為30分,就是你選考的三門最低也是30分,每門選考科目等級分數(shù)的轉換基數(shù)為實際參加該科目考試并取得有效成績的人數(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