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3第十二課試題(2)
高中語文必修3第十二課試題答案
三、
⑴孤舟一系故園心
⑵無邊落木蕭蕭下
⑶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⑷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憂愁暗恨生
2(6分)
⑴直掛云帆濟滄海
⑵爾曹身與名俱滅
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⑷藍田日暖玉生煙 只是當時已惘然
3.(各1分)⑴ 因:于是 為:創作 ⑵使動用法,使……凋謝
⑶忽然,一下子 ⑷這里是方便的意思
四.⑴作用是:統攝全詩,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擊主旨,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2分)
⑵“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極寫山勢高危,蜀道難行,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黃鶴也不能飛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運用夸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2分)(舉一個例子并分析即可)
2.⑴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父母之邦,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啊!像這樣一個美女,竟然淪落到如此下場,怎不感動?怎不傷心?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 (2分)
⑵“帝始不見遇”的怨恨,更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土、懷念故土的怨恨怨思。杜甫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杜甫的懷才不遇、漂泊異地、遠離故鄉的處境與昭君相似,寫昭君的怨恨也是寫自己的怨恨。(2分)
五.⑴因為隨著人生經歷的不斷豐富,我們對生命的感覺、理解和態度是可以改變的。(3分,照抄原文“情景的感覺……舊有的印象”得1分)
⑵為了引出對逝去歲月的追思,對人生經歷的不同體驗和感悟,對命運的思考。(3分)
⑶不同意。因為作者從對“失落”與“獲得”、“空虛”與“充實”的辨悟中,感悟到有“失落”就有“獲得”,人不應在“失落”時悲嘆,而應“帶著號角”與命運抗爭;生命的“充實”和“空虛”是“不容易說清楚的”,但人不應陷入“悲悼”“哀傷”之中,在惆悵憂郁的背后,應擁有對人生、對生命的憧憬與追求。(4分)
看過“高中語文必修3第十二課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