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文言知識點梳理
《赤壁賦》知識點整理
一、文學常識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當時,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心情十分苦悶。同年,他先后兩次游覽黃州的赤鼻磯,“借地抒情”,相繼寫下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文。本文是《前赤壁賦》,作者運用主客問答這一賦的傳統手法,表現了他力求排遣苦悶、聽任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
二、重點字、詞、句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 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 (繆,通“繚”連結、盤繞)
4、杯盤狼籍 (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 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 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 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意動用法 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四)一詞多義
1、望:
七月之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 眺望,向遠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給)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
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
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折)
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
8、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