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初二文言文知識點歸納復習
《桃花源記》
【文體】記:可以是游記和碑記(或銘記)(主要的還是游記)。游記是收在文集中的記敘游覽山川名勝活動、描寫景物、用來抒發感情,讓思想在風中飄蕩的一種文體(散文)。
【作者簡介】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人。東晉大詩人。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有《陶淵明集》傳世。
【內容寫法】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
【重點字詞積累】
1、緣溪行( )2、落英繽紛( )3、漁人甚異之( )4、仿佛若有光( )
5、才通人( )6、屋舍儼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8、阡陌交通( )10、具答之( )9、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
11、咸來問訊 悉如外人( )( )1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3、無論魏晉( )
14、皆嘆惋( )15、此中人語云( )16、便扶向路( )17、詣太守( )
18、尋向所志( )19、欣然規往( )20、尋病終( )
21、后遂無問津者( )22、漁人甚異之:( )23、便要還家:( )
【一詞多義】
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 ( )不足為外人道也 ( )
尋 :尋向所志 ( ) 尋病終 ( )
乃:見漁人,乃大驚 ( ) 乃不知有漢 ( )
舍:便舍船( ) 屋舍儼然( )
得:便得一山( ) 既出,得其船 ( )
志:處處志之( ) 尋向所志 ( )
復:不復出焉、不復得路 ( )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 )
遂:遂與外人間隔 ( ) 遂迷( ) 后遂無問津者 ( )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重點句子翻譯】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次,漁人劃著船)沿著溪水往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
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又向前劃去,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只見那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園竹林之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人們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殷勤款待。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村里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再也沒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問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
不足為外人道也。——這兒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外別的人說啊。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隨同漁人前往,漁人他們尋找先前所做的標志,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關鍵句】
①漁人發現桃花林——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②描寫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描寫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環境優美寧靜、生活安樂幸福)
④表現桃花源中民風淳樸,熱情好客——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文章結尾寫南陽劉子驥想尋訪桃花源未果的故事的作用——暗示這個地方不存在,增強故事情節的曲折美,使文章富有傳奇色彩。
《陋室銘》
[文學常識] 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劉禹錫寫過的名詩句: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重點字詞積累】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 )5、苔痕上階綠( )6、談笑有鴻儒( )
7、往來無白丁( )8、無絲竹之亂耳( )( )
9、無案牘之勞形:( )( )10、何陋之有( )
[重點句翻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覺得簡陋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青苔長上了臺階,使臺階綠了;草的綠色映入門簾,使屋內也綠了。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來交往、聊天的人都是有學問的人,沒有見識淺陋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呢?
【關鍵句】
1、《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6、《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9、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0、表現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素琴,閱金經。
11、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開頭起興,以虛襯實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
【主題思想】
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賦予蓮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重點字詞積累】
【蕃(fán)】多。【獨】僅。【盛】大規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植】立。 【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謂】認為。【隱逸】隱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鮮】少。 【宜】應當。【眾】多。 【蔓】生枝蔓。【枝】張枝節。【亭亭】聳立的樣子。
[重點句翻譯]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對于)蓮花的愛好,同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于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
6、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了。
[關鍵句]
1、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 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境習性、體態香氣、清高氣質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12.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1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