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2.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
3.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文中的肖像描寫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視心靈的手法,感悟托爾斯泰的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教學課時:二課時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布置學生查閱托爾斯泰生平傳記和作品,以及有關資料,通過媒體,查閱茨威格描寫托爾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尤其是對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19世紀下半葉的俄國,階級矛盾空前尖銳,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許多進步作家被陷害、監禁或流放。而列夫·托爾斯泰以他犀利的筆鋒解剖和批判了那個病態的社會。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這樣評價說:“俄國有兩個沙皇,一個是俄國當政的統治者,另一個就是托爾斯泰,真沙皇對托爾斯泰無可奈何,而托爾斯泰卻在動搖著他的統治。”一個作家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這個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讓學生介紹列夫?托爾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補充、歸納:
列夫·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復活》使托爾斯泰達到了藝術高峰,是他實踐了“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標志”。
2.放映幻燈片,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正音、鞏固,重點詞語列舉如下:
(1)給加線字注音
胡髭 長髯 鬈發 禁錮 頷首低眉 锃亮 廣袤無垠
(2)解釋下列詞語
器宇 禁錮 鶴立雞群 正襟危坐
軒昂頷首 低眉 誠惶誠恐 廣袤無垠
三、整體感知
生自行朗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可分幾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在描寫過程中,為什么重點描寫他的眼睛?
要求:朗讀課文時,要在書上作出必要的標記,并思考問題,然后小組討論,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爾斯泰的肖像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用心體會。(沒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前面的彩色插圖加以體會)
閱讀、觀賞和討論后明確:
1.可分兩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畫列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寫列夫?托爾斯泰的那雙非同尋常的眼睛。
2.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托爾斯泰豐富的精神世界,通過眼睛充分的表現出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眼睛的描寫,已經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地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
指讀:找五名學生每人讀一段,思考: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討論明確:可用課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話概括,擇要如下:
(1)須發:多毛、胡須濃密
(2)面部輪廓結構: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憂郁、愚鈍、壓抑
(4)長相:長相平平、普通
(5)拜訪者失望之情
2.刻畫這些特征時,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找出來并說說作用。
(此處要明確夸張的含義以及作用,并從課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比喻等手法來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夸張聯袂運用,不僅使“畫面”氣韻生動,而且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使人物形象生動可感。
3.讀了這一部分,再次觀看肖像圖片(或彩色插圖)思考:你如何評價托爾斯泰的相貌?交流討論,總結如下:
長相粗鄙:多毛、濃胡須、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師總結
本部分前幾段細致入微地描繪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生動描述了拜訪者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的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時通過閱讀,我們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爾斯泰的身材特點、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對托爾斯泰的形象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這樣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讀者留下強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業
1.你覺得作者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
2.熟讀課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傾向的語句,并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課前檢測
1.前一部分主要描寫的內容是什么?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前一部分主要描寫的是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點是:
(1)托爾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
(2)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來。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傾向的語句,并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舉例如下:
(1)“有長者風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等。
擇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二、感悟研讀文本
學生推薦朗讀能力強的同學朗讀第二部分,其他同學聽讀思考:
1.本部分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
2.課文通過描寫眼睛,還寫出了什么?(標畫原文回答)
3.在寫法上,與第一部分異同點是什么?
學生結組討論、交流,并確立中心發言人在全班討論、明確:
1.都寫了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擇要概括:
(1)寫犀利目光;(2)寫目光蘊情豐富;(3)眼睛有威力;(4)贊美目光犀利,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目光犀利,有準確的洞察力。
“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寫出托爾斯泰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度和深度,展現了時代的本質和要求。
“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爾基的話,夸張地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
(相關的語句還有很多,要求學生細加體會,討論交流。)
3.這個問題要做重點研讀:
(1)相同點是比喻和夸張聯袂運用
(2)對不同點的研讀,結合課下學生查閱茨威格的描寫托爾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討論進行:
讓學生討論:最美的墳墓到底是怎樣的?為什么說是最美的?
明確:
因為托爾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齋吃素、從事體力勞動、耕地、挑水澆菜、制鞋;并希望放棄私有財產和貴族特權,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見沖突,家庭關系變得緊張起來,后來他終于秘密離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歷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遵照他的遺囑,遺體安葬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森林中。加上在《復活》中反對上帝,不信來世,被官方教會革除了教籍,墳上沒有豎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爾斯泰以他深邃而豐富的思想,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因而最簡陋的墳墓被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由此和課文進行比較,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擇要概括為:
不同點是前者寫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寫眼睛是珠寶、精美絕倫,正是寫他靈魂的高貴,前后構成對比,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鮮明的藝術效果。
三、教師總結
托爾斯泰是一位文學巨匠,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贊美之情。只有當我們閱讀了他的有關作品,才會理解茨威格為什么會對托爾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評價。
四、質疑問難
可結合課后練習第二題進行,以討論的方式解決,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究討論
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
(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參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標準是能認識事物,認識世界,那么托爾斯泰這個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從另一方面說,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最大的努力去改變它卻徒勞無功,這是痛苦的。托爾斯泰是不幸的,從托爾斯泰晚年厭棄貴族生活,毅然放棄財產,以致于和家人產生矛盾,最后離家出走,客死在火車站這一經歷可以看出這一點。)
六、拓展延伸
1.查閱有關資料,寫一篇小論文,論題為:托爾斯泰是幸福還是不幸。
2.課外閱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托爾斯泰》并進而有計劃地閱讀三大代表作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
大家好!
今天,我將通過我簡短的說課,同大家一起感受一位偉人,是莎士比亞、馬克思、喬布斯?不,是列夫·托爾斯泰。我說課的內容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列夫·托爾斯泰》(板書:課題、作者)。接下來,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第一部分 教學分析
(一)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本單元選編的五篇課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們或是追敘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列夫·托爾斯泰》是本單元的第四篇文章,作者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文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猶如與兩位大師對話交談,悉心品味,自然能體會到文中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涵。
(二)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面對世界級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他們的知識面是比較窄的,本篇課文盡管只是對托爾斯泰進行肖像描寫,但文中涉及深廣的人文背景,內涵十分豐富,如果僅僅拘泥課文本身,有些地方學生就難以理解。因此,我會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為學習本文做好準備。
(三) 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以下四個方面:
1、積累重點詞語,掃清閱讀障礙。
2、品評語言,學習課文運用夸張和比喻描寫形貌的手法。
3、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4、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提升自我。
綜合考慮,我認為1、2兩項更適合作為本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任務3側重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認為其更適合作為本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任務4的確立,意在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我認為它更適合作為本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當然,目標在完成時是難易不同,各有側重的,因此,我又制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我把教學重點定為,學習本文細膩而夸張的人物外貌描寫方法。教學難點定為,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 教學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的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教法選擇
在課堂教學中,我會靈活運用,朗讀探究法、創設情境法、指導學生自學法、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感悟法等教法。
(二)學法指導
為了放手讓學生充分感知教材,我會指導學生運用朗讀理解法、質疑提問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學法,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課文,品味感悟,努力實現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
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
科學的安排教學程序,優化教學結構,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會以“托翁”為契入點,以“讀”為線索,通過猜讀、理讀、析讀、品讀以及作業設計這五個環節來完成本課教學。
首先,猜讀——人人參與話“托翁”
導入是一節課的引子和序幕,好的導入就像是磁石,能將人分散的思維迅速的集中起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單一的口耳相授很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因此,我將運用多媒體,做這樣的導入。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在世界文壇曾經有一位叫列夫?托爾斯泰的世界文豪?有哪位同學能夠來說說你所了解的列夫托爾斯泰。讓學生自由發言,然后用多媒體顯示主人公照片,并作這樣的導語:這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60年,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身后編成的全集多達90多卷,在這浩瀚如煙的文學創作中,三部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代表了他的藝術高峰。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并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吧!
這一環節我希望用真實的圖片,生動的語言,叩擊學生的心扉,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二個環節。理讀——整體感知理思路(讓學生帶著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要求學生運用老師教的學法,做好預習,準備好兩個記錄本,一個收獲本,一個問號本,將在預習過程中讀懂的問題記在收獲本上,如對作者的了解,對文章寫作背景的了解等,收獲1、收獲2,不懂的問題就記在問號本上,問號1、問號2.在課堂上,我會給學生3分鐘的時間分享自己的收獲,討論自己的問題,并將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列出。 然后再用2分鐘做這樣的課堂小測驗:??
接著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收獲自行朗讀課文,并思考:1.課文主要可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描寫了什么?以此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即,這篇文章可分兩部分,
一、(1~5)從整體上描寫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著重描寫了托爾斯泰那雙非同尋常的眼睛。
這一環節我主要運用,朗讀探究法、指導學生自學法等教學方法,希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掌握知識,理清文章脈絡。
第三個環節。析讀——品析內化讀真情(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你毫不猶豫的在每一節課上盡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知識吧,這些時間將會得到百倍的補償。為了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根據學生在上一環節歸納出的問題,我會將本課重點而又不易解決的問題一并列出,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精讀課文,并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然后,在我的引導之下將這些問題逐個解決。 首先,精讀第一部分思考:
a.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體會其作用。 b.你如何評價托爾斯泰的相貌?
c.找出第一部分中能代表作者感情傾向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希望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全方位的了解托爾斯泰的身材特點、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并讓學生認識到,這樣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讀者留下強烈的印象。 然后,精讀第二部分,思考:
a.這部分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作者想要表達什么?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會為學生舉例說明:例如“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這句活說明了托翁)目光犀利,有準確的洞察力。再如“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這句)引用高爾基的話,夸張地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相關的語句還有很多,我會要求學生細加體會,討論交流。
下一個問題,b.在寫法上,這部分與第一部分的異同點是什么?
針對這一問題,我會引導學生做重點研讀,相同點是比喻和夸張聯袂運用,對不同點的研讀,我會簡要向學生介紹茨威格的另一篇作品《世間最美的墳墓》,將其和課文進行比較,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之后對不同點做出概括:前者寫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寫眼睛是珠
寶、精美絕倫,正是寫他靈魂的高貴,前后構成對比,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另外,第一部分從整體上描寫托翁的外貌,用的是“欲揚用抑”的手法,第二部分描寫托翁的眼睛更側重贊揚。 這一環節我主要運用朗讀探究法、質疑提問法等教學方法,希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體會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贊美之情,同時領會本文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第四個環節。品讀——深層感悟品內涵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向學生簡單介紹茨威格的作品《逃向蒼天》,并選讀其前言中能體現托爾斯泰思想的句子。然后引導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深思其思想內涵,在學生討論交流之后,我會做出這樣的總結:偉人的偉大之處不僅僅體現在他們超凡脫俗的思想之中,也在于他們都有平凡人的豐富情感,親身感受到了最廣大人民的痛苦,并最終用生命與經歷痛苦的人民走到了一起。
這一環節,我希望運用拓展閱讀法,朗讀探究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內涵,感受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最后,是作業設計
為了培養學生課下求知的自覺性和鞏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考慮學生的層次差異,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后作業:
1.學習本文人物外貌的描寫方法,描寫一位對你產生重要影響的人,200字左右。2.課外閱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托爾斯泰》,有計劃地閱讀“托翁”的三大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復活》。
我期望通過這樣的作業,密切加強學生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做到課內外的有機結合,從而圓滿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第四部分 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篇微型教案,在教學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我主要是從本文的行文思路入手,力圖清晰直觀、全面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以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看了“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