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考試題(2)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考試題答案
1、 jué 惆悵 jǐng 力挽狂瀾 共計4分
2、(1)濁酒一杯家萬里 范仲淹(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4)且教桃李鬧春風(5)綠柳才黃半未勻
(6)何當共剪西窗燭,《夜雨寄北》 一空一分共計10分 3、D(3分)
4、①詞語搭配不當,“面對”改為“針對”②語序不當,“掌握健康科技技能”調到“建立科學生活方式”的前面③缺少成分,句末加上“的良好社會氛圍”(3分)
5、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魯達和史進、李忠三人在酒樓吃酒,忽聽有人“哽哽咽咽啼哭”,便“把碟兒盞兒都丟在樓板上”;當得知金氏父女的遭遇后,又熱心周濟。這里,既體現他的急性、粗獷,又反映他扶危濟困、心地善良、見義勇為的性格。“救人須救徹”是魯達的行動信條,第二天他親自送金氏父女上路,店小二攔截,被他打落了兩顆門牙,為防有人給鄭屠報信,又在店里“坐了兩個時辰”。足見他細心、周到。尤其是三拳打死鄭屠一段,更集中地表現他的疾惡如仇、勇猛無敵。(能敘述出故事,能體現出“粗中有細”的性格即可)(6分)
6.(1) 全國中小學正掀起創建“低碳校園”的活動,環保觀念日漸深入人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學生回答只要能扣住題干要求,所提建議有針對性,且語言表達通暢即可計2 分;不夠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7.(1)詩歌創作應該與時俱進,不同的時代應該有反映不同時代的鮮活的詩歌。(3分)
(2)世界上沒有一層不變的詩歌,事物是內在發展的,詩歌創作也是這樣,一切其他內容也是這樣。(2分)意思相近即可
8、(1)等到(2)曾經(3)即使(4)寫(4分)
9、(1)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于還是獲得了很多知識(終于還是有所收獲)。(意思對即可)(2)(一個)人如果不學習,那么他憑什么取得成就呢?(意思對即可)
10、參考答案: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字句不要求完全一致,意對即可,但順序不能顛倒。每空1分,計3分)
11、答案不唯一。答案示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或“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詩一句即可,1分)理由:上述兩段文字均揭示了學習須不怕艱苦,勤學不輟的道理,與所選對聯(詩句)的含義一致。(3分)
12、舉例論證了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突出了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3分)
13、①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少、時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在短期內難以緩解。
②大城市奢侈地消費水資源使日益匱乏的水資源供求矛盾加劇。
③建立適合國情的水資源調配機制(3分)
14、能結合文章內容,言之有理,語句通順即可。(4分)
15、人工降雨、“人造山脈”降雨法、電離降雨技術,截霧取水技術(3分)
16、納米比亞沙漠甲蟲,迎著霧調整甲殼的角度收集濕氣(2分)
17、(1)不受地域氣候的限制,即使在最干燥,偏遠及受污染地區都能使用。
(2)可操作性強,成本低,可持續。
(3)占地面積小,取水量大。(意思相近即可)(3分)
18、此題為開放題,能聯系當前全球的再生能源利用問題,或與環保相關內容,語句通順,表述清楚即可。(4分)
19、示例:①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來注釋“恨”。②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來注釋“愁”。(4分)
20、①解釋說明;②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2分)
21、①通過注釋,使人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②詩人用詩句注釋情感;③我們用日記注釋成長;④做錯事時,通過解釋,贏得諒解及內心安寧。(4分)
22、作者列舉這些人物和事跡是為了說明人的思想和行動在心有靈犀的時候自能心領神會,是不需要注釋的,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費盡口舌仍會不知。(3分)
23、本題為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詮釋”可抓住“心有靈犀的人自能心領神會,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費盡口舌他仍會茫然不知”加以敘述;“需要詮釋”可抓住溝通的作用加以敘述。(5分)
看過“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考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