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不是一個圈閱讀答案
《國學不是一個圈》閱讀材料
④再來看這百來號學者,有搞儒學研究的,也有那拿考古鏟的,聽說還有研究歷代名人命數的,如今卻被博客“圈”在了一起。如此拉郎配,在圈內是雞同鴨講,對外恐怕也只能各說各話。這個博客圈如果是一個學術交互平臺的話,其中有很多學者基本構不成對話關系,即便作為一個統一學術品牌,其宣傳效果也頗值得懷疑。
⑤進而言之,學者并不一定要高高在上,獨來獨往,但學術研究卻注定是孤獨的事業,于精妙微深之處,其中甘苦喜樂,唯有自知。所謂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近乎學者的最高境界。以此來看,有的國學研究者還是太浮躁了些,以至于抵受不住時尚的誘惑。
⑥當然,學術研究是孤獨的事業,搞學術卻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畫地為牢。學術既是個體創造的結果,也是知識的聯合體。國學一旦形成圈子化,也很可能走向學術的集體自殺。
⑦我并不懷疑國學——我更愿意稱之為傳統文化——的價值,但我認為,近代以來國人在對待傳統文化上,一直徘徊在自卑與自大的極端情緒之中,從未有過平等、寬容開放的文化自信。
⑧西學漸入過程中,國學滅亡論載沉載浮,一直沒有消停過。如果說其中還體現了一點文化危機感的話,卻也附著了一種文化自卑感、虛無感乃至幻滅感。此外,博客圈主辦者提到,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稱:“人類要生存下去,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姑且不論這句話的真實性,因為西方學者的一句贊詞而沾沾自喜,不免體現了某些國學家的文化自大心態。而無論自卑、虛無、幻滅,還是驕虛的自大情緒,均非對待傳統文化的正常心態。
⑨“打倒孔家店”喊了近百年,孔子依然微笑著與我們相對;唐詩宋詞元曲,紅樓水滸三國,也一直是國人的精神盛宴。——國學并未衰亡,何來復興之說?其真相就在于,近代以來我們關于傳統文化的種種爭論,一直無法擺脫文化沖突論的窠臼。但是,與其說中西文化處于截然對立的沖突之中,毋寧說這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流過程。歷史的進程,也已經毫無疑問地證實這一點。在這樣的情勢下,無論是國學衰微說,還是文化沖突論,都應該盡早申請破產。
⑩博客的本質是自由與開放,學術交流的要件是平等與寬容,而所謂國學博客圈的一切特征,不僅與博客精神相背,也偏離了學術之道。在全球化格局下,國學研究者有必要重新審視這種不無偏狹的文化觀。——國學不是一個“圈”,學術更不能自我封閉。否則,真要像王小波先生所說的那樣:“古宅鬧鬼,樹老成精,一門學問最后可能變成一種妖怪。”
《國學不是一個圈》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4分)
A.第一、二段中“驢”指的是源于西方的文化,“馬”指的是國學。
B.所謂的“國學”里優劣參雜,不能籠統地提“振興”國學。
C.國學研究者一定要做到安貧樂道,甘于淡泊,遠離時尚。
D.“孔子依然微笑著與我們相對”的事實,證明了“振興國學”的提法是不妥的。
E.文章結尾處,作者引用王小波的話,表達了對國學研究前景的憂慮。
小題2:下列對待傳統文化的各種態度中,不屬于作者所反對的一項是( )(3分)
A.文化自卑感、虛無感乃至幻滅感 B.文化自大心態
C.中、西文化沖突論 D.文化危機感
小題3:作者反對“乾元國學博客圈”的理由是什么?請分點列出。(4分)
①
②
③
④
小題4:根據文意,“國學不是一個‘圈’”,說說作者認為應該如何進行國學研究?(4分)
《國學不是一個圈》閱讀答案
小題1:CE
小題1:D
小題1:(1)國學(傳統文化)不能固步自封,畫地為牢(或者國學研究應該拋棄偏狹的文化觀)。
(2)國學研究應該應該樹立文化自信,應該持平等與寬容的態度。
小題1:(1)對國學的范圍界定過大,不利于弘揚國學。
(2)博客圈的成員構成龐雜,無法形成學術交互關系。
(3)是一種抵制不住時尚誘惑的浮躁心態的反映。
(4)圈子化的固步自封、畫地為牢,將使學術走向集體自殺。
(5)是一種自卑虛無或驕傲自大的非正常文化心態。
看了“國學不是一個圈閱讀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