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數字化閱讀答案
《走進數字化》閱讀材料
表一: 2011、2012年18~70周歲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
年度 | 手機閱讀 | 網絡在線閱讀 | 電子閱讀器閱讀 | 光盤閱讀 | MP4等閱讀 |
2011 | 27.6% | 29.9% | 5.4% | 2.4% | 3.9% |
2012 | 31.2% | 32.6% | 4.6% | 1.6% | 2.6% |
表二:2012年18~70周歲國民手機閱讀人群的手機閱讀內容統計
內容 | 手機QQ等 | 手機小說 | 手機報 | 與工作、學習有關的信息 | 電子郵件 |
比例 | 64.1% | 47.3% | 41.1% | 17.1% | 10.2% |
【你說我說】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福民:科技發達會改變閱讀方式。盡管紙質閱讀呈下降趨勢,但應該客觀地看待這一現象。紙質書的閱讀量下降不會從根本上動搖紙質書籍的地位。不論是讀紙質書,還是讀電子書,最重要的是推動全民閱讀,閱讀形式其實是次要的。
原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金麗紅: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增加了閱讀的便捷,但隨之而來的娛樂化容易讓讀者忽略閱讀的本質,趨于淺薄,而深閱讀、重閱讀必定是歸于紙質傳媒的。中國是出版大國,但不是閱讀大國。紙媒出版人多出些好書,對閱讀內容就有主流的引導。
作家周國平:青少年是培養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如果這一時期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有可能終生也難成為一個真正愛好讀書的人。網絡雖好,但是游戲、聊天、看八卦,信息太多,不及紙質圖書讓人精神愉悅。
作家王蒙:網絡閱讀、手機閱讀等碎片化閱讀更多的是一種瀏覽,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與讀紙質書是不一樣的。這種網絡的瀏覽,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種信息的傳播,但同時會使人對信息的攝取變得膚淺、平面、簡單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們的青年人,堅持認真閱讀,堅持經典閱讀,從而使自己的知識更有系統和深度。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數字閱讀時代后,所有過去閱讀不能發生的地點和時間,現在都被閱讀搶占過來,所以整體來看,人的閱讀的時間是增加的,只是媒介變了。電子閱讀不僅在量上迅速擴展,在質上同樣是提高的,它走出了過去傳統、封閉的閱讀空間,人更容易接觸到關于書的推薦信息,專家薦書、社交媒體薦書也都開始成為日常。電子閱讀使得人在不同閱讀材料、對象間穿梭跳躍,完全打破了書的物理形態的局限。
《新京報》李大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