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學習方法介紹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又一個明顯的不同。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中數學學習方法介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介紹一
初中學生學數學,靠的是一個字:練!
高中學生學數學靠的也是一個字:悟!
1.準備筆記本,記好筆記,先看筆記后做作業。
有的高一學生感到,老師講過的,自己已經聽得明明白白了,但是為什么自己一做題就困難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的理解,還沒能達到教師所要求的層次。因此,每天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把課本的有關內容和當天的課堂筆記先看一看。能否堅持如此,常常是好學生與差學生的最大區別。尤其練習題不太配套時,作業中往往沒有老師剛剛講過的題目類型,因此不能對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對此落實,天長日久,就會造成極大損失。
2.做題之后加強反思.
學生一定要明確,現在正做著的題,不一定是考試的題目,而是要運用現在正做著的題目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過的每道題加以反思,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獲。要總結出:這是一道什么內容的題,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識成片,問題成串。日久天長,構建起一個內容與方法的科學的網絡系統。俗話說:“有錢難買回頭看”。我們認為,做完作業、練習,回頭細看,價值極大。這個回頭看,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一要看看自己做對了沒有;二要看看還有什么別的解法;三要看看題目處于知識體系中的什么位置;四要看看解法的本質什么;五要看看題目中的已知與所求能否互換,能否進行適當增刪改進。有了以上五個回頭看,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與日俱增。投入的時間雖少,效果卻很大,可稱為事半功倍。用專業的語言說,就是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化能力,使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遠距離遷移。
3.主動復結提高
進行章節總結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時是教師替學生做總結,做得細致,深刻,完整。高中是自己給自己做總結,考試往往是講到哪,考到哪。
怎樣做章節總結呢?
(1)要把課本,筆記,單元測驗試卷,練習冊都從頭到尾閱讀一遍。要一邊讀,一邊做標記。要養成一個習慣,在讀材料時隨時做標記,告訴自己下次再讀這份材料時的閱讀重點。長期保持這個習慣,學生就能由博反約,把厚書讀成薄書。積累起自己的獨特的,也就是最適合自己進行復習的材料。這樣積累起來的資料才有活力,才能用的上。
(2)把本章節的內容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基礎知識,一部分是典型問題。要把對技能的要求,列進這兩部分中的一部分,不要遺漏。
(3)在基礎知識的疏理中,要羅列出所學的所有定義,定理,法則,公式。要做到三會兩用。即:會文字表述,會圖象符號表述,會推導證明,同時能從正、反兩方面對其進行應用。
(4)把重要的,典型的各種問題進行編隊。要盡量地把他們分類,找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總結出問題間的來龍去脈。
(5)總結那些尚未歸類的問題,作為備注進行補充說明。
4.準備錯題本,重視改錯,錯不重犯
一定要重視改錯工作,做到錯不再犯,特別是作業中、考試試卷中的改錯。初中數學教學采取的方法是,把各種可能的錯誤,教師都告訴學生注意,只要有一人出過錯,就要提出來,讓全體同學引為借鑒。這叫“一人有病,全體吃藥。”高中數學課沒有那么多時間,除了少數幾種典型錯誤,其它錯誤,不能一一顧及。只能“誰有病,誰吃藥”。如果學生“有病”,而自己卻又忘記吃藥,那么沒人會一再地提醒你應該注意些什么。如果能及時改錯,那么錯誤就可能轉變為財富,成為不再犯這種錯誤的預防針。但是,如果不能及時改錯,這個錯誤就將形成一處隱患,一處“地雷”,遲早要惹禍。有的學生認為,自己考試成績上不去,是因為自己做題太粗心,而且自己特愛粗心。其實,原因并非如此。練習的數量不夠,往往是學生出錯的真正原因。大家一定要看到,如果自己的基礎背景是地雷密布,隱患無窮,那么,今后的數學將是難以學好的。
5.積累資料隨時整理
要注意積累復習資料。把課堂筆記,練習,單元測驗及各種試卷,都分門別類按時間順序整理好。每讀一次,就在上面標記出自己下次閱讀時的重點內容。這樣,復習資料才能越讀越精,一目了然。
學好數學的核心就是悟,悟就是理解,為了理解就要看、做、想…….看筆記,做作業后的反思,章節的總結,改錯誤時的找原因,整理復習資料,在課外讀物中開闊眼界……,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悟”。要自覺去“悟”,就要提高主動性,做好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制定好自己的長期的、短期的目標。只要同學們與老師積極配合,逐漸提高你的悟性,你的數學成績就能突飛猛進,取得巨大的成功!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介紹二
一、讀
讀:就是閱讀課文,學生要逐字逐句地閱讀下一節課的授課內容,弄清中心問題,明確目的要求,力求了解新知識的基本結構(如定義、定理、解題方法等),從總體上作概要性把握。
二:查
數學知識連續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課程無法學下去。預習的時候發現學過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課前查閱有關內容搞清楚,力爭經過自查不留問題。
三:思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對所預習的內容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從引入方法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從證題的方法到證題的依據等。預習時應思考:這一節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概念,定理,公式有什么含義?有什么條件?公式如何運用(正用,逆用,變用)。數學課本上有大量的公式,不管有無推導過程,學生預習的時候應當暫放下課本,思考如何推導對照,或在課堂上和教師推導的過程相對照,以便發現自己有無推導錯的地方。對于課本的例題,也嘗試先做一做,再與課本的解答對照,思考這個問題有沒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簡捷的做法(一題多解),如此既是自己在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是在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一般地,公式推導不下去或推導錯誤,例題不會做或做錯,是由于自己的知識準備不夠,要么是學過的忘記了,要么是有些內容自己還沒有學過,只要設法補上,自己也就進步了。總之,預習的時候要多思考,要學會質疑.
四:比
比的含義,是對照閱讀,把該知識與有關知識的相同點,類似和差別找出,并納入相應的知識鏈中。如學生在學了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和前幾項求和公式等,在預習等比數列這塊內容時,可類別學習。從兩種數列定義可看出,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區別是差(和)轉化為比(積),兩種數列,可用表格方式對比。在比較中熟悉兩種數列的特點,加強結構的記憶。
五:記
記指做好預習筆記,做預習筆記有助于提高預習的效果。簡短的可以直接在書上圈畫,批注,難點、疑點及復雜的內容則要寫在筆記本上。對于在預習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結合新舊知識進行縱橫分析,思考,若尋求出答案的,可把答案記下來,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這些地方時,應把自己預習時的理解和老師講的相對照,看自己有沒有理解錯的地方。若想不出答案的,也要把問題記下來,待老師講課時,再聽其所以然。
六:練
在預習過程中,動手寫一寫,做一做,概念是否明白,方法是否掌握,可通過練習進行自我檢測。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預習中可以試做那些習題,之所以說試做,是因為并不強調定要做對,而是用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預習效果好,一般書后所附的練習是可以做出來的。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介紹三
1、一本書
就是教科書,這是基礎的基礎,但是被中等生最忽視的。高中時,先看教科書再做題,所以往往同學做到第5題,我才剛開始,但當我做了20題時,反過來發現同學做到第17題,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最后不僅省時,而且比同學多鞏固了書本知識,然后從書本原理到題目及從題目到原理走了一個來回,培養了以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一句話,省時又高效。為擺脫題海打下了基礎。
2、兩方法
1)找到已知與求解的“橋梁”。主要針對中等題及難題,利用已知,推一步或幾步,完成轉化,從求解往后推幾步,看看還缺什么,再去回憶腦袋里的知識點及解過的經典題,把已知與求解的差距補上,這個就是“橋梁”原理。
2)有些題按上述方法還遇到困難,可能需要另辟蹊徑,如從定義出發或需要再審視已知條件,可能還未用盡已知條件或有些暗含的已知條件未挖掘出來。
3、三部曲:
1)先看教科書,真正搞懂課本例題,并做課后練習(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實質上就是要你檢查自己是否真的掌握這些基本知識點.),
2)利用歷年高考真題, 這些題很有價值,先掩著答案,根據你之前課本學的基礎內容,嘗試自己親自動手做一下,再對答案,明白其原理.,真正弄懂它,看看能否舉一反三,可問老師及同學,也可請家教,最后達到觸類旁通。
3)同步練習,必須緊跟課程,不能賴下來的,一步一個腳印去做.
數學知識點較多,容易忘記,但以上的步驟你都能做到的話,那么就不那么容易遺忘,即使忘記,你也可以翻閱以前的內容重新鞏固一遍.
4四層次
1)基本知識點。含概念、定義、定理、公式等,這是基礎,這個不過關,其他免談。平時先看教科書,就是這個道理。--這部分,雖然重要,但輔導不作重點,只是檢查與提醒,因為可自學及問自己老師同學。會這個的人太容易找到了。
2)數學思想與數學技能。數學思想如方程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對稱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化歸思想;數學技能如配方、待定系數法等。由于這方面強,故多年不做題或見到陌生題均不慌,因為這些思想能力是深入骨髓的。
3)數學模型與中間結論。數學模型就是具體題目的解題套路,中間結論可使學生減少解題步驟,加快解題速度,減少出錯機會。這些有了2數學思想與數學技能,就能自己推導出來,但要注意總結與積累。
4)特殊解題技巧。這個要求以上3方面都較強,聰明加靈感,平時善于總結與歸納,看透事物本源,熟能生巧,觸類旁通。故對中等生不作過高要求,所謂可遇而不可求。對高考實考試卷的選擇與填空,特別是選擇,有相當部分,有的試卷甚至一半以上可在題讀完后,幾秒得出正確答案。憑的就是這個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