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方法(吉)
孩子高中語文成績老是上不去,相信是眾多高中學生家長的一件頭疼事情。小編身邊的高中學生家長經常感嘆,不是自己孩子不努力,就是好像努力也是白費功夫,成績老是穩定在一個階段,更有甚者越努力越倒退,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其實,孩子努力了,成績沒提升,歸根結底是學習方法沒有掌握好!下面,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篇專家針對如何提升學生高中語文學習能力的精彩文章!用事實說話!
趙志城上初二了,他的母親看了我寫的文章后很喜歡,加了我的微信后,在微信上說:“老師,我家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語文學的一塌糊涂。現在120分的語文卷,他能考70分,要知道和他同班的孫小小,人家語文115分。她媽和我是朋友,說她家孩子回家除了做作業,就是愛看電視劇,也沒有見孫小小怎么刻苦學習啊!可是我家孩子,回家喜歡看動畫片,為了提高孩子的語文水平,我給他買了語文報,訂了一些報紙,要求孩子每天讀5篇新聞和作文,我在的時候讀得還挺認真,我稍微離開一會,回來時就發現孩子拿我的手機看起動畫片來了。”
“老師,你說,孩子為什么就不好好學學,不理解當家長的苦心呢?現在孩子語文最差,下來就是英語最差,下來就是政治,數學、物理學得還行,不要求孩子能學得多好,起碼要考個差不多的普通高中吧!所以,我著急的很啊!”趙志城的母親說。
我和這個母親聊了大概10分鐘,知道了孩子的一些情況后,跟她說:“孩子其實語文不好,除了一些先天因素外,和你的教育方式有關。你在孩子三年級時候就要求他上作文輔導班,每天還讓他背一些課外書的精彩段落,孩子雖然小學語文提上來了。但在他心里埋下了陰影,他初中語文完全還籠罩在小學語文的陰影下。所以我給你一些語文學習的技巧和方法,讓孩子把這些技巧背過,按照我給的思路來學習語文。
我現身說法,談一談我中學時代學習語文的一些體會。(其實,文科的幾門功課的學習方法大同小異,觸類旁通。)
昨晚回憶了一下初高中時候學習語文的體會,也總結了一些學習方法,即多讀、強記、勤寫,我一直按照這樣的方法學習語文的。我想你現在是初二,完全有充足的時間學好語文,根本不要有時間不夠了的那種杞人憂天的想法。
何謂多讀?就是反復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后讀22遍之多,并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推薦你一定要訂閱《語文報》,這份報紙伴隨我整整六年中學時光,至今我家中還保留著所有我中學時候訂閱的這些報紙,讓我受益匪淺。拿到報紙,希望你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細的去閱讀,準備一個本子,看到好的東西就記下來。
強記,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并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古詩文,背誦后更易理解,理解后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于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并非同一概念。
勤寫,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于這個范疇。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并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無道理。 這是我在高中學習語文時候用的方法,相信你經久而成習慣,必將受益非淺。
同時學習語文必須慢慢養成十大習慣
一、熟讀、背誦的習慣。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學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五、記曰記的習慣。 六、規范地書寫的習慣。 七、專注地聽人說話的習慣。 八、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 九、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十、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課文預讀“兩步法”
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預習。預習的好處很多。你養成預習的習慣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學習新課,而且還能提高自學語文的能力。有人作過為樣的比喻:掌握好預習的方法,就像獲得一把“金鑰匙”一樣重要。在這里,“金鑰匙”就是指自學能力。
怎樣做好預讀課文呢?
第一步,粗讀——掃除障礙
預習一篇課文,先要粗讀一遍。遇到疑難的字、詞,要查一查字典、詞典,掃除障礙。只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岳陽樓記》中,“浩浩湯湯”中的“湯”(shāng)容易讀錯,當“水流大而急”講。“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當“昏暗”講,這樣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細讀——找出問題
細讀就是認真細致地讀。試著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讀,提出疑難問題。例如,預習《孔乙已》這篇小說,文章為什么說“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呢?并在句子下面畫一道線,打上一個“?”號,等上課時,帶著這個疑問用心聽老師講解,那時,會很快明白的。
當然,預習時,千萬別忘了研讀每課前的“預習提示”和“閱讀提示”。“預習提示”主要是針對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一些啟發性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時提出一些字詞,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去理解和掌握。 預習可以使同學們嘗到學習的快樂,上課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也能對答如流了。
課文背誦“六法”
背誦,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技能,它有助于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為說話和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但在平時的背誦活動中,很多同學拿起課文就忙于去朗讀,急于成誦,結果往往收效甚微。其實,背誦也要注意講究方法。只有根據課文的不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才能切實提高背誦效果,事半功倍。下面為同學們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線索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關系,把結構層次作為記憶線索,形成記憶網絡。如《醉翁亭記》第三段的線索為: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狼》的線索為:遇狼——懼狼——御狼——殺狼——評論。利用這條線索,同學們就能正確而快捷地背誦。
2串連法。⑴層次串連法: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與段落,可將其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記,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連起來。如背誦《春》這篇課文:可先背熟春草圖;再背熟春花圖;接著把春風圖背熟;再背熟春雨圖;最后背熟迎春圖。然后再把這幾幅圖畫串連起來,一氣呵成。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內容層次:先歷數艱難情狀;次說艱難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結。然后再把三個層次串連成誦。
⑵詞語串連法:如背《回憶我的母親》后面兩段,我們可以找出關聯詞語:母親現在…我將…母親是…只是…但是,正是…報答…盡忠…使…這是…一定…愿…。根據關聯詞語,串連成誦。
3支點法。即把課文中或段落中的重點詞、句作為記憶支點,利用這些支點檢索貯存腦中的文字,毫無差錯地背出有關的文段。如背《岳陽樓記》:先抓住警句,作為記憶支點,理清文脈,有助于快速記誦。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負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銘》: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為全文支點,再從三個層次理解記誦:⑴開頭以類比方式點題——“陋室德馨”;⑵隱居生活:A,環境:苔痕…草色…;B,交往:談笑…往來…;C,生活情趣:…調…閱…,無…無…;⑶類比作結:何陋之有?可見,支點法與層次串連法結合,會收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4欣賞法。有些課文的段落薈萃了許多好詞好句,我們常常為之陶醉。欣賞法則是在熟讀課文后在字里行間尋覓優美詞句,說出理由,感情朗讀,相互交流,自賞共賞。如《愛蓮說》、《春》、《聽潮》等,分別圈畫出有關好詞佳句,通過聽錄音或看錄像,及多次有聲有色的朗讀,形成記憶。
5圖畫法。就是背誦課文時,憑借圖畫使課文的語言文字頭腦回憶出來,邊回憶作者怎樣寫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有些詩詞沒有插圖,我們都可以根據詩詞內容與意境,自己動手畫圖配詩。如《望天門山》、《江南春》、《敕勒歌》、《錢塘湖春行》等,我們都可以繪畫出多幅圖畫,根據圖回憶,圖文結合,快速有趣地借圖成誦。
6比較法。即比較句式的特點進行記憶背誦。如背誦《白楊禮贊》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揚,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句式特點。抑:沒有…沒有…也許…(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設);揚:但是…更…它是…(先轉折,又遞進,然后肯定)。當你…難道…難道…難道…難道…(第一句是肯定反問,后三句是否定反問,四個反問構成一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則要比較對話雙方的語氣:智叟的話句句是嘲諷,愚公則先斥后駁。這樣,從比較中折抓住了特點,背得快,記得牢,有效果。
很開心跟大家分享一些在語文學習或者教學方面的方法總結,希望你能夠仔細的進行學習,吸取有用的方法,幫助自己的語文學習。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和毅力,要有能夠忍受寂寞的耐心,要知道,付出就有回報。
大約半年后,孩子用了我提供的語文學習方法,語文成績比之前提高了30分,現在100分是沒有問題的,(滿分120分)。雖然有一定進步,但是孩子慢慢開始喜歡上了語文,這就是個好開端。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做對正確的事。
通過專家的分析與實例講解,相信大家對孩子提升語文學習方法都有一個全面的掌握了!希望小編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但愿您與孩子不再為高中語文而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