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合作精神的范文3篇
如今的我們風華正茂,時代的步伐要求我們要在團隊合作中健康成長,把新綠小心栽種,用夢想去施肥,讓團結之根插入社會的土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團隊合作精神的范文,希望能幫到大家!
團隊合作精神的范文一:
在中資公司工作多年,最初對某些國內人的行為是極不習慣的。但既然沒有能力去改變別人的辦事作風,只好調整自己的工作心態!
我做事從來主張清清楚楚,不愛故弄玄虛。可是很多人卻喜歡獨攬事情,連一些普通飯局都當作國家機密來處理,覺得領導的事是他們的事,與你們秘書小姐無關。
上月集團舉行周年聚餐,活動前所有領導一起往深圳參加哥爾夫球比賽,抵港后安排入住酒店。我的老板因是集團領導之一,也分配了房間。但我作為他的秘書,卻蒙在鼓里。翌日早晨收到司機的電話,才知他住在酒店,問我應該什么時間接老板回公司?當我致電給老板時,才知他已發了短訊通知我,可惜收到短訊的時間是在我致電給他后,已經太遲了。
老板回來之后,馬不停蹄的趕著參加兩個會議。結束后,我向他匯報當天的工作安排。他問我午飯有安排嗎?我說沒有。他拿出一份行政部準備的行程表給我看,說這是在他房間的茶幾上發現的。原來行政部的高層職員已把我老板的行程寫了份詳細報告,包括午飯的安排,我卻全不知情。
企業文化常講求“團隊精神”,但像他們的行為能稱得上嗎?老板常在下屬前稱贊我表現非常專業,但試問自己一個人“專業”又有何用?其他人的不專業往往影響我的表現,我能改變什么?假如那些不專業的人是你的下屬,你可以糾正他們,教他們正確的處事方法,但他們職位比你高,你能怎樣?
一個人無論有多大的本事也不能改變整個團隊的工作表現,一個專業的團隊也不會是一兩個員工就能扭轉乾坤。我曾有一剎那沖動,希望將來退休之后可以到北京開設一所秘書學校,為祖國培育更多的專業人材,也不知數十年后能否夢想成真?
雖然集團大部份的員工,都屬于國家的精英份子,但始終欠缺實際的工作經驗,也未必可以發揮所長。有時念國際貿易的會分配做行政工作,學財務的又轉去做公共關系。每個人都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做事,那談得上“專業”?
某業務單元的行政總裁有次來港,把一張我寫給她的字條,帶回北京給她的秘書,要她向我好好學習。有時一些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卻未必人人會做,但能在細微之處用心,正是判斷專業高低的關鍵。
團隊合作精神的范文二:
螞蟻很小,創造出的奇跡卻令人嘆服:草原上,在野火燒起的時候,眾多的螞蟻迅速聚攏在一起,緊緊地抱成一團,然后象滾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在滾動過程中,螞蟻球發出噼里啪啦的燒焦聲,那是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身體為整個集體開拓生路發出的吶喊。其實,螞蟻的成功逃離靠的就是團隊力量。對于螞蟻這樣一個弱小的物種來說,面對類似的災難難以逃出生天。但我們看到的是,螞蟻卻能在這個時時刻刻存在著各種天災人禍的環境中留存下來,生生不息。使螞蟻能以綿薄之力存身于世的,是它們的有組織、有秩序的群體,我們稱之為,團隊。
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一加一大于二”。
中國古話說,“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團隊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演繹著它的力量:
20XX年8月8日,北京奧運開幕式的恢宏壯大令全世界為之震撼,他的主創者也因此獲得了20XX年感動中國這一殊榮,然而締造這驚世華彩的不僅僅是張藝謀導演,更是整個奧運導演團隊,是他們用汗水和智慧一同詮釋了團隊精神的偉大。中國的載人宇宙飛船的發射,使中國成為寥寥可數的可以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楊利偉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團結合作,成功的背后覆蓋著多少不懈的努力。可見,團隊合作是不可少的,而團隊之所以為團隊,靠的是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在字典中的解釋是集體合作,共同奮斗的精神,就是所有團隊成員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自覺地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并甘愿為了團隊而犧牲自己的某些利益。分工合作,相互照應,以快速敏捷的運作有效地發揮角色所賦予的最大潛能是團隊精神的具體表現。簡而言之,它能使一加一大于二。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實踐它。從剛入學時的軍訓到第一次大掃除,從激動人心的高一籃球賽到精彩紛呈的紅歌比賽,再細化到班級的紀律,勞動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它們的成功也都離不開團隊的力量?;叵胱哌^的路,有誰的開心的路口,不站著同樣歡笑的伙伴呢?如今的我們風華正茂,時代的步伐要求我們要在團隊合作中健康成長,把新綠小心栽種,用夢想去施肥,讓團結之根插入社會的土壤。既然一加一能大于二,就別把兩個一分開。終有一天我們會意識到:團隊合作是人生中最大的財富!就讓我們把自己融入集體,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力量,讓團隊展翅,助我們飛翔!
團隊合作精神的范文三:
“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 ,這句話完美的說出了團隊作戰的重要性,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只靠自己一人是無法在社會中取得重大的成績的,只有越來越多的好的隊友才能夠和自己一起,戰勝困難,迎來成功。
學習《團隊精神》一書后感觸最深的是一句話“規則是給別人定的,更是給自己定的”在我們天天喊“團隊精神”的時候,很多人,尤其是領導人本身沒有重視到這個問題:團隊精神不只是向員工講的,也不只是要求員工做的,更是要求領導人身先士卒的,而最基礎的就是遵守規則。
君不見,現在很多領導享有特權,對下屬的要求嚴對自己的要求松,對別人的要求嚴對自己的要求松,制定了很多的規章制度,但是真正的進行執行的時候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原因在哪里?就是領導人本身就沒有從內心準備去遵守。很多規章制度制定以后首先被限制的不是下屬而是領導人本身,因此最早去破壞制度的常常也是領導本人。制度的執行監督者礙于是領導就沒有辦法去執行監督,既然監督的人員沒有去監督,也默認領導這種破壞制度的行為,那么別人也就隨著去破壞這項制度,最終導致的就是制度形同虛設!
所以,所有的領導人在制定制度并準備讓制度起到足夠作用的時候請三思:我是否能夠是否能夠不破壞這項制度?我是否能夠模范的遵守并執行這項制度?假如能,那么我們就去起草制定、認真完善細化,然后頒布并堅決的執行!假如不能那么我們還是不要去“光打雷不下雨”,因為假如你不執行那個東西就是假的,就是擺設,這樣這項制度就可能降低你的威信!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制定制度是很重要的,這一點在《團隊精神》這本書中作者也提到了。對于大多數的企業和企業部門來說,制度的制定都是很簡單的,僅僅就是出現了一件事情然后去尋找一下其他企業的類似或者相關制度,進行一下修改就變成了自己的制度。其實,借鑒是很好的方法,但是沒有目的性沒有區別性的去借鑒,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也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我們制定制度以前一定要以形成我們自己的特色,通過這種特色來塑造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不要僅僅的借鑒或者照搬。在制度制定和借鑒之前要首先去調研一下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自實際情況掌握翔實的基礎上再考慮進行借鑒,根據我們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來的制度才能真正順利解決我們企業中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的適應企業。
另外,在《團隊精神》這本書中看到了“曹操用將,優勢互補”的說法,感覺很有借鑒:企業用人和古代的曹操用將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企業中的員工是每人有每人的特點,每人有每人的性格,可以說千差萬別,軍隊中的將領當然也是一樣,但是曹操的用人是獨具匠心的,注意了各個將領的性格互補,我們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對人員的安排也應該象曹丞相一樣,進行差異化的安排,保證發揮出每個人的優勢,又避免人員存在的劣勢,實現優勢互補,無論是年齡互補、個性互補、能力互補等等都要圍繞不出現問題,組建高效團隊為核心,避免使企業運作過程中在用人上出現軟肋,假如真正的出現了這種軟肋就應該盡快去彌補,通過輔助人員的優勢來彌補“主官”的缺陷。畢竟世界上每個人完美的都只是某些方面不可能處處完美,但是我們可以用大家的完美來塑造一個完美的團隊。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現有的企業中經常出現老好人,他們不愿意去落實未完成工作的原因,不愿意去考察到底是誰沒有績效,不愿意去損害任何人既得的但是不合理的利益,不愿意去得罪任何人,其實我覺得老好人有的時候也是被逼的,被自己的思想逼得,他們想多邊討好,避免因為自己得罪了別人而遭殃,很多老好人就是契可夫筆下“裝在套子里的人”,他們謹遵的原則就是“不要出現問題”,不會去考慮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