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作文3篇
年的味道作文一
春風(fēng)已徐徐吹來,盛開在臘月的梅花已經(jīng)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便與學(xué)為伴,與風(fēng)為友。當(dāng)春風(fēng)徐來的那一刻,他伸了伸他的腰,抖起了精神……原來它也在期盼春天的來到。這個年多姿多彩,這個年有足了的年味,這個年煙花漫天……
雪味
真巧!這個年有雪!在風(fēng)中飄飄灑灑,比星星還多,比棉花還白,比流星還美……它好似上帝賜給我們的圣物,因為我們也有和學(xué)一樣純潔的心靈。銀裝素裹,屋頂上的煙囪,天線桿上的鳥影,遠(yuǎn)方的荷塘……我突然被姐姐的雪球達(dá)到了才轉(zhuǎn)過神來,我懷著喜悅的心情向姐姐還了一個,就這樣,一場打雪仗開始爆發(fā)了……當(dāng)我們玩到疲憊不堪以至于倒在雪地里的時候,雪花親吻著我們的小臉,很涼,很舒服。可就當(dāng)沾在我衣服上的雪化成了睡的時候,我才感覺到了冷!
火藥味
想必大家都清楚,火藥味是很難聞的,可是怪癖的我往往覺得火藥味很香,甚至是加油站的油煙味,我也一樣覺得。第一顆爆竹響起的時候,我已經(jīng)知道要過年了,當(dāng)幾十顆爆竹同響的時候我知道過年了。陣陣煙霧開始彌漫開來,把我們重重包圍,煙霧好似吞噬了我們一般……耳畔的爆竹聲夾雜著火藥味,我感覺到了這個年有味兒……可是我們這兒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城市的熱鬧,但有了這個火藥味,就算是一點點我已經(jīng)滿足了。
餐味
夜,寧靜。耳邊沒有爆竹聲了,可是熱熱鬧鬧地吃團(tuán)圓飯的聲音把我的聽覺覆蓋了,我的耳朵好似失去聽覺了一般……桌上的豐盛的晚餐應(yīng)有盡有。年糕啊,水餃啊,烤鴨啊,燒雞啊……我真想窒息于這片空氣之中。桌上的老老少少個個都不客氣,一會兒工夫就把它吃個精光了。啊!好香的餐味!
年味=餐味+雪味+火藥味。這個年真過火。
年的味道作文二
算來,我已過了十三個新年,即將迎來第十四的新年。在這十三年中,每一年的新年“年味”都是不同的,不信,看看吧!
年味之一——六歲的“年味”
小時候?qū)^年的概念相當(dāng)模糊,只知道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畢竟是孩子,能想到的,只有這么些了吧。六歲,我還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初一的清晨,奶奶的飯菜香將我的魂都勾了去,害的我連暖和的被褥也呆不下去了。踢拖著鞋子就往客廳跑。家鄉(xiāng)的椅子很高,我總得爬半天才能上去,這就給奶奶揪我的機(jī)會,“等你爸媽回來才準(zhǔn)吃。”說著將手中的雞婆䴔(其實是糍粑,家鄉(xiāng)人的說法。)塞入我口中。我含糊不清問了句,“爸媽不是在東莞嗎?”奶奶好似沒有聽見,忙去了。
待到爸媽回來時,我傻傻道句,“叔叔阿姨,你們好。”爸媽沒有被我逗笑,反倒抱著我哭了。
六歲的年味,是爸媽的歸來。
年味之二——歲的“年味”
九歲我們家迎來了一份大禮——我的弟弟,琪琪。琪琪是個早產(chǎn)兒,得在醫(yī)院治療。直到大年三十,我們才從醫(yī)院接他回家。
那時的弟弟瘦瘦小小的,一張巴掌大的臉上只有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他用疑惑的咿呀,探索著這個新的世界。弟弟呀弟弟,你以后不會在醫(yī)院的白色下度日了,你會在過年喜慶的紅色,以及千千萬萬愛的色彩下過著愉快的日子。
九歲的年味,是弟弟的歸來。
年味之三——十三歲的“年味”
回老家咯!心中只剩下這個念頭。在第十三個新年,我們回了家鄉(xiāng)。
在老店門口,爺爺駐足問我,“還記得老店嗎?”
“怎能忘記?”那是我生長的第一站,那是我美好童年的起點。珍藏我童年初時的有愛記憶。
屋子里,傳來老人的唏噓聲,傳來男人粗獷的笑聲,女人的談笑聲,夾雜著孩子的嬉笑聲。這個年,使我們的歸來給小村莊帶來許些喜慶同熱鬧。
期待著,十四歲的年味是什么?若是趣味,作者自是愿意寫出來。
行客古今行的答案:林旭以為華玄說他不能行房事。(古代人曲解現(xiàn)代詞,很正常。)
華玄哩,則是下一本書的主角!下一本想寫一個系列,結(jié)海樓系列。不過得等行客古今行完結(jié)咯!
年的味道作文三
背倚著木門,木門光滑而灰溜,散發(fā)出冬日陽光般的溫暖灶膛里柴禾劈哩啪啦地響著。爺爺咝咝地抽著煙,向灶里添著柴禾。奶奶在鍋臺上翻炒著,煙氣很快彌漫了整個廚房,嗆得我咳了出來。
像單調(diào)的素描,漫山遍野地蕭索的顏色,鋪天蓋地地撒滿了整個窗臺,可即使是這樣無事做的冬日,對于孩子們來說也有數(shù)不清的樂趣。運(yùn)氣好的時候堂哥伊東逮住一兩只野兔子,這是讓所有大孩子垂涎的事。而年紀(jì)略小的孩子就只能捧著皴裂的紅撲撲的臉,鼻子一吸一吸地,趴在堂哥家的院墻上,聽那殺兔子時野兔亂撲騰的聲音,心里不知是激動還是惋惜。的時間孩子們會擺弄那兩毛錢一盒的擦炮,一擦盒邊沿,往冰面上一扔,只聽啪的一聲。冰面上就只留下一個小小的黑乎乎的印記。扔進(jìn)空罐頭瓶子里的聲音更奇特,甕聲甕氣地嘭的一下。倘若多扔幾個進(jìn)去,罐頭就常會震得打顫。各個村莊上此起彼伏的炸響的聲音,算不上大,卻大肆地炫耀著孩子們的快樂。
似乎吃食都總是別人家的好吃些。兩三個孩子擠在廚房的矮桌子邊,腳卻不安分地踢來踢去。然后,每一個人一海碗面就端了過來,都挑了大塊的雞油在碗底,香得鉆入骨髓。將粗瓷碗有缺口的一邊轉(zhuǎn)到另一邊,香菜厚重的味道扶搖直上,趴在碗沿滋溜溜地吮吸一口湯,暖烘烘的。于是幾個孩子埋著頭呼哧呼哧,不亦樂乎。
到了傍晚,炊煙在遠(yuǎn)處一點點升了起來,直直的,不濃,略高一點時便漸漸地散了。于是,那綿長的親切的呼喊聲就悠悠地在空曠的田野、河岸上散開來了。濃郁的鄉(xiāng)音,滿蘊(yùn)愛憐。若是喊了兩三聲依舊不見孩子虎頭虎腦的身影,母親或奶奶就拎著飯鏟子奔出院門吆喝起來。裊裊的炊煙,模糊的喊話,一點點地漫漶,昏乎乎的甜蜜。而今我坐在教室的桌前,任憑舊年的聲音無形地在腦海里出現(xiàn),又帶著不能再觸及的遺憾流回往昔,悵然而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