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心中的夢作文3篇
追求心中的夢作文一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信大家都聽過三個砌磚工人的故事。別人問他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說:“砌磚。”第二個人說:“賺工資。”第三個人說:“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后來第三個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師。
這個故事讓人深思。為什么成了有名建筑師的不是第一、第二個砌磚工人,而是第三個呢?我想起了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一個人的追求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越有貢獻,我確信這也是一個真理。這是對這個故事多么準確的注釋!第三個工人道出了他的遠大追求,而第一個工人幾乎沒有什么追求,第二個工人的追求是庸俗的,他們的思想束縛了他們的發展,自然難有作為。所以,人生需要追求。愛因斯坦說過:“有不少人,他們不追求那些物質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和真理,從而得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
人生一世,皆有追求,有的人追求情感,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知識,有的人追求真理,有的人追求成功,有的人追求刺激,有的人追求享樂……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
在不同人眼里,追求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淺薄者看來,追求不過是獲得的一種手段,而在深刻者眼中,追求則是表現自我的一個過程。貪財者追求家財萬貫,奉獻者追求“燃燒自已,照亮他人”,小人追求“通過傷害別人使自己謀得利益”。君子追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塑造人類靈魂的殿堂中,教師猶如一盞指路明燈,在漫長的人生路上,點綴看孩子的心靈,就像天邊的啟明星,在追求孩子領悟知識的同時獲得了榮耀和尊敬。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當一個小生命睜開眼,第一次學會說話,新奇地邁出了第一步,守在旁邊欣喜若狂的母親,在追求兒女長大的同時,獲得了滿足,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宣布2008年的奧運會在北京舉辦時,中國人都沸騰了,因為這是中國人追求許久夢想的實現。這告訴我們:中華民族追求的是成功的信念。只有追求才能獲取回報。
羅曼•羅蘭說:“不要為過去的時間嘆息!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好的辦法是只向前看,不要回頭。” 席勒也勸戒我們:“我們,我們活著!歲月是我們的,而活著的人就應該有所追求!”讓我們整個一生都在追求中度過吧,那么在這一生里必定會有許多頂頂美好的時刻。
追求心中的夢作文二
魚,是一個很平凡的女生。因為朋友都說她很沉靜,像魚在海底獨自呼吸,所以“魚”就被叫開了。她每天安靜地與周圍的人談天說地。朋友說,魚,你真懂我!可她卻在暗處獨泣:你們誰又懂我呢。
她雖并不是一個智慧與美貌齊集一身的女孩,但她還算是頗有些智慧,這是她唯一自信的??伤齾s對自己沒能像其他漂亮女生一樣受寵耿耿于懷。終于有一天,她悟出了:有才華的我,應當自重,用生命詮釋另一種美的意義,畫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她從小就迷上了電視上那些風情萬種的女主播。她說:“我也要當個主播。”父母當它是個天真的幻想。多年以后,她再次講出這句話時,她父母知道這并非在開玩笑,只是這夢難圓,他們叫她以后不許有這樣不切實際的念頭。那一天,魚哭了,她想:爸媽為什么不支持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夢,要她放棄,她心痛,不可釋懷??蘩哿耍?。迷迷糊糊中,有一個堅定的聲音對她說:“有夢就去追,不管結果如何,追夢的過程才是最美的。”
自此,魚的眼神有了分堅定。她想,海闊憑“魚”躍,她會夢想成真的。
早晨,學校的梧桐樹下多了一抹身影,魚一手拿著厚厚的英語資料,一手拿著復讀機,字正腔圓的說著英式英語。雖然她睡意未盡,卻偷得一份坦然、滿足。中午,剛放學就往書店里奔,看著別人揮灑自如的筆墨,體味著別人激情飛躍的思緒,魚自嘆不如,但她會更走近現代生活,汲取名著瓊漿,領略世事滄桑,關注萬家燈火,審視人間萬象,張揚個性情思。她深知路程漫長,但因有夢,這路程似乎正在慢慢縮小。深夜,她還在與數學題較量,盡管她以前是多么怕它們,可現在她決定主動靠近它們,甚至愛上它們。
魚在日記中寫道:一生的夢想屬于自己,開拓的艱辛屬于自己,艱辛的美麗屬于自己,一切只能屬于自己。我要為自己打開燦爛星空。她還在書桌上貼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書簽,以此來激勵自己。
穿過西風凋碧樹的季節,穿過為伊憔悴的隘口。一年多后,魚終于如愿以償地被一所大學的新聞系所錄取。她知道,她夢想的羽翼已漸漸豐滿。她雀躍!
幾年后,她圓了她的夢。此后,在一次有關于“夢想”的節目中,她說:“夢,是夕陽襯落日,青松立峭壁,萬里平沙落秋雁。擁有夢,一根小小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一朵小小浪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傊?,有夢最美,逐夢踏實!”
追求心中的夢作文三
人生有如撿貝殼,一路行來,即使貝殼滿沙灘,如果不撿,也只能兩手空空。只有走過,看過,不錯過,才能滿載而歸。
人生一路,貝殼多多,然而如果你一路走來卻棄之不撿,那五彩繽紛的貝殼只能與你失之交臂,終成人家的籃中之物。
在我們身邊,在芬芳的校園,同學們的天賦大都相差無幾。但是同一講臺下,學業參差不齊,原因就是有的同學發現貝殼即撿,有的視而不見或撿一漏萬。隨著路越行越遠,年級越升越高,他們之間的距離自然也就越拉越大。
人生一路,更多時候不會遇到很多貝殼,有的也就那么一兩次。如果你沒把握住機會,就只能“一失‘貝’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20世紀70年代初,好奇的美國人開始熱衷于運動。運動需要運動鞋,許多商家都看到了這一點。然而鞋壇老大阿迪達斯公司的決策人達勒斯認為,還會有更好的商機出現因而靜觀其變,白白將機會拱手讓給了在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耐克公司。結果耐克抓住這難得的機遇一舉成名,并且取阿迪達斯而代之,一躍成為世界鞋壇的霸主。
商機如此,學機如此,一切事業皆如此。對每個人來說,機遇是均等的,也稍縱即逝。只有你審時度勢,抓住機會,才有可能成為事業的成功者、蟾宮折桂人。
把握時機,是不是就否定崇高的理想、偉大的追求呢?不是。拿破侖的“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之所以成為經典名言,就是倡導人要立志,樹立目標。但是不管是“志”還是“目標”,一要實在,不能虛無縹緲。否則即使你再杰出再有才華,像牛頓那樣窮其后半生精力去求證上帝的存在,也只能是竹籃打水、水中撈月。二還要看自己能不能夠實現,即有沒有能力實現。理想過了頭,也就成了空想、幻想,再美再崇高的目標,也只能是天上的月亮,充饑的畫餅。三要循序漸進。大機遇是由一個個小機遇組合而成,正如路得一步一步走,房要一層一層建。如果想一步登上珠穆朗瑪峰,那只能是神話,一下就建成最高樓,那只能是“空中樓閣”。四要不斷修正。大多數人不可能一生下來就能定下準確、遠大的目標。聰明的孩子撿貝殼總是看見就撿,但當他發現還有更好的便毫不猶豫地棄舊撿新。理想就是在這不斷的棄舊撿新中完善,最佳最美的貝殼就是在不斷的清點中撿到。這樣一路走來,即使沒撿到人世間最美的貝殼,你仍然可以毫無遺憾地對自己說:“我沒有錯過任何一個貝殼!我擁有的是我看到的最好的!”
只要在天空飛過,就要留下飛過的痕跡;只要在世上走一遭,就不要錯過任何機會。
